APP下载

经济发展方式的当代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2017-07-26刘洪

艺术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

刘洪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化、国际化以及地方化的趋势与变迁之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外部多方力量的作用,深刻的影响着自身的变迁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当代变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两面性的影响。文章从当代经济发展方式变迁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探究经济发展的动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变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形态、载体和成果,是人类先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中传扬给后人的智慧和劳动结晶,对现代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当代的经济发展朝着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正在快速的发展着,这种发展趋势正在日益影响着人类的文化环境。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的作用下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而另一方面,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受者许多国家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很多以前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正在日益的萎缩,其保护、生存和发展等方面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和价值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为,一些个人以及群体把看作为他们文化遗产的知识或者形式通过一些表演、实践以及知识体系等对世人所表现出来,其中会涉及一些器具、工艺品或者文化场所{2}。比如一些社会风俗、礼仪、节庆,再比如一些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甚至一些传统的手工艺技等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准则与核心为历史传承价值,一些民族的精神以及文化都深深的烙印在它们身上,这些精神与文化都是祖先们长期的社会实践以及生产劳动中沉积而成的,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积淀,已经逐渐形成了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想精髓。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所属民族的价值观念、群众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这些意义和内涵,正是我们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

2.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遵循非物质文化所具有的经济价值这一特征,如何科学地合理利用并且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有着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第一点,要对经济价值这一特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可以对文化资源范畴进行有效的扩展。在现在的经济和知识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产业正在持续发展着,能够促使非物质文化遺产的经济价值进行有成效地开发,能直接作用于社会实践,促使其直接变成生产力;第二点,要对非物质文化的经济价值有充分的重视,这样方便对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发展特色的区域经济,形成新产业样式。在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散落在各个民族的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农民是非物质文化传承者的主力军。所以说,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的有力开发,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的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彩,还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当代变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正向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很多经济发展的方式也有所改变,这些变迁在某些程度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是起积极作用的。一些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正相关的关系,经济的发展较好的维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其能稳定发展,较好的保护与传承下去。我国经济发展的当代变迁是把经济发展的重点转向了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而且有了良好的发展,这几年第三方产业的GDP一直高于第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对其也变得越来越重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的认识和重视之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济发展的庇佑之下得到了有效的发扬,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为经济带来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方式的当代变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正向作用,使得相关的工作人员更加的细化研究经济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深层次的相互关系,更多的思考怎样通过经济的发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发展。

三、经济发展方式的当代变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向作用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国家在宏观上的保护,国家政府使用宏观的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意识的保护以及倡导文化的多样性,这是最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第二,微观经济主体的保护,这种保护是日常的、必须的,不过当保护涉及到微观经济的主体时,一些经济主体的“经纪人”会在经济理性的刺激之下,以其身份的思维来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使得微观经济主体私利性与宏观经济策略的矛盾直接引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严重经济化倾向{3}。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的当代变迁使得一些商业行为渗透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当中。在这个方面,经济的发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一种天然的破坏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反向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功利性特点渗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使得文化成为了经济的俘虏,一些比较具有经济价值的文化内容都变成了经济利益角逐的商业竞争的场所,非常不利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有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当代变迁对于文化的冲击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传统的文化,一些快餐文化与流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存在空间造成了挤压,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这些经济力量所驱赶着。而且在这种流行媒体的宣扬之下,我们国家一些民族文化与审美正在逐日的变异着,甚至有些传统的文化已经被我们无情的抛弃,这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当代变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反向作用。

四、应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当代变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反向关系的措施

1.不实施开发

在这里的不开发含义不是说不让人们了解和分享非物质文化所带来的文化价值和成果,而是说在目前的商品社会当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如还有一部分存在的环境仍然可以满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价值的需求,那么此时这一文化的最佳措施是不实施开发,也就是对其旅游等资源的开发不必投入太大的精力,也不必进行大规模宣传以及报道,避免蜂拥而来的人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给破坏了,一旦破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原生态之后,要想把原貌给恢复起来也就是很难且不太可能的了。

2.给予复原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对于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或者创造一些条件便能容易恢复或者回归到其自身所需的社会生态环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积极采取补救式的措施给予恢复和复原{4}。例如我国各地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曲种,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歌曲席卷着我国各个区域,很多地方的戏曲遭到演出市场的冷落,而一些地方戏剧的演员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也开始改唱流行歌曲。当然也有很多人投身到戏曲的世界当中,有些人甚至能很好的发挥才能进行戏曲的创新和发展,戏曲复兴的大势也是存在着很大的希望的。类似戏曲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原是有社会条件的,而且得到复原后其内涵没有遭到破坏,甚至得到了良好的创新和发展,像这一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积极给予复原,给予重点保护。

3.适当的放弃

对那些有名而无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要做出适当地放弃,此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不具备其内涵价值,对其实施的保护已没有必要了。如果再投入不必要的精力、多余的金钱等予以开发和保护,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或开发已经违背了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们的内涵已经不像原来那么有价值了,有一些甚至已经没有了内涵,对它们进行保护已经没有了意义和必要,与其大费周章的进行开发和保护,不如放任自流,让她们自己消亡。

4.完善相关法律

在开发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障措施,如果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或者不齐全,合理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会很难实现。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在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除了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之外,还要调动民众的积极性,让广大民众能参与其中,让其法律法规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遵守,让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积极的重视,形成有效的保护观念,使得开发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能较好的有所保障的对其起保护作用。

五、结束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三千多年的歷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历来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高度的重视,在全社会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不过,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两个局面: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良好的条件,使得一些面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发扬,让其能继续渊源流芳的继承下去;另一方面,一些具有功利性的经济发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会有一定的破坏性,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方向的关系,这也就是经济越是快速发展,就越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给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与经济价值的科学合理利用与开发,我们应当给予重视,积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珍贵记忆、智慧以及精神永久的传承下去。

注释:

{1}王水维. 文化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教育路径探究[J]. 思想理论教育,2015,09(12):62-66.

{2}麻国庆,朱伟. 社会主义新传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 开放时代,2014,12(6):153-167.

{3}李荣启.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重要性与可行性[J]. 美与时代(上旬),2014,13(9):21-25.

{4}徐赣丽,黄洁. 资源化与遗产化:当代民间文化的变迁趋势[J]. 民俗研究,201306(5):5-12.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迁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FDI、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