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视频点“亮”中职数学课堂
2017-07-26福建经济学校李珍平
福建经济学校 李珍平
用微视频点“亮”中职数学课堂
福建经济学校 李珍平
中职学校数学教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提起兴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把视线从手机转移到你的课堂?微视频的诞生,满足了中职学生对课堂的需求:时间短,一般在5~8min;有声音、有图像、甚至有动画,图文并茂、吸引眼球;知识点明确有针对性,主题突出;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有效的查缺补漏。微视频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了突破性进展。
微视频 中职数学课堂 应用
数学在中职学校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知识点主要以理论形式呈现,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既枯燥又无趣,再加上学生自身原因,学校条件的限制,多数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基石,只有让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兴趣,才能让学生全身心投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微视频”用特定的手段和技术来展示数学的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具有短、快、精的特点,时间在5~8min,内容广泛,形态多样,关键在“精”。微视频的引入,用形象、直观的图像、语言,鲜明、生动、真实地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确切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掌握得更快,也不易忘记。本文结合中职数学教学实例,深入分析微视频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微视频助力精彩数学课堂的构建。
1 用微视频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提高效率
数学知识注重连贯性和系统性,中职学生知识储备参差不齐,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无法兼顾,也就让一部分听不懂的学生放弃听课,久而久之,放弃的人越来越多,影响正常教学。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常用到十字相乘法,学生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符号经常搞错,导致学习新知识存在困难。为此,教师引入“十字相乘法”微视频,让学生课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此法加以复习,掌握十字相乘法,缩小同学间的差距,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微视频的引入,在学习层面上,给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反思学习环境。
2 用微视频演绎公式的推导,印象深刻
数学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概念清晰、理解正确,才能对数学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推理和论证。中职学生不重视数学概念学习,对数学的学习不是真正去理解应用,而是一味的模仿,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把概念知识的产生过程制作成动态微视频,让学生从感知上认知概念,再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数学模块》上册中“弧度制”一节,教师利用微视频讲解 1弧度概念和推导弧度角公式,操作实验一:利用不同颜色的三张卡纸剪出半径分别为4cm、6cm、8cm的三个圆,在圆上分别剪出弧长等于半径的扇形,将它们的圆心和一条半径重合的叠放在一起,观察圆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否会随着半径的变化而变化?操作实验二:在三张半径为8cm、不同颜色的圆中分别做弧长等于半径长的1/2倍、1倍、2倍的扇形,观察圆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否会随着改变?将观察得到的结果填入表格,从而得到1弧度角的概念及弧度角公式a =lr。将微视频引入课堂,避免总是千篇一律听教师讲解,动态的视频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视频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是课堂的催化剂。
3 引入微视频演示操作,直观清晰
“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数学实验”的机会,让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新知,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往往很多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和操作掌握较慢,教师要给学生不断重复演示,效率很低。而将几何画板的操作录制成微视频,关键点、关键操作还可以使用放大、暂停功能,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反复观看,便于学生实际操作。鉴于中职学生乐于动手的特质,在《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探究幂函数、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一节,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视频中几何画板的详细讲解和演示,自己动手操作,对幂函数、指数函数图像的形成及性质产生直观、深刻的印象,对性质的应用也能得心应手。针对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的特点,利用微视频教学,有利于学生查漏补缺。
4 用微视频联系生活,拓展课堂
中职数学教学不仅要学生掌握数学理论,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利用数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和专业的实际问题,诠释数学的真谛。中职学生的课内注意力只有12分钟左右,“满堂灌”教学方式不适合他们,因此需借助多种形式和手段吸引学生,延长听课时间。教师制作微视频时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创设熟悉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以《数学模块》下册“数列的应用”为例,录制学生模拟银行的前台收银员和客户,演绎定期存款、零存整取、贷款的场景,利用微视频讲解不同形式存款利息的计算方法。看到自己熟悉的同学在屏幕中,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住,就会带着好奇心和兴趣融入情境学习新知。通过微视频的展示,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形象化,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5 用微视频构建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中职学校数学课一般一星期安排两节课或四节课,每个章节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再加上中职学生的惰性,学了后面忘前面,所以章节的归纳总结非常必要。教师利用微视频带领学生回顾章节的主要知识点、重要题型解法,搭建知识网络架构。学生在观看微视频后,将概念、公式、性质等具体内容填写到架构中,完成对本章知识内容的梳理。这不单单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主要是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掌握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的消化吸收,形成自己内在的知识。
总之,微视频“点亮”了中职数学课堂,给教师的特色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校园信息化建设带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微视频的使用无疑使数学教学如虎添翼,让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鲜活起来,固定的数学课堂变成“随身小课堂”,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观看视频的乐趣中达到对新知识轻松掌握,寓学于乐,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1] 李广全, 李尚志. 数学基础模块(下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 2011 (10): 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