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田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017-07-26大田县发展和改革局池青梅

海峡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田县贫困人口贫困户

大田县发展和改革局 池青梅

大田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大田县发展和改革局 池青梅

福建省大田县是山区县、中央苏区县,该县“九山半水半分田”,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致贫因素复杂,当前已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挂钩帮扶机制。但是大田县贫困乡村发展条件差、产业化层次低,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和创业内在动力欠缺。针对大田县扶贫工作开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该文提出了加快大田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大田县 精准扶贫 对策

1 大田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1.1 找准贫困状况

通过申请、比选、公示等工作识别贫困对象的要求,厘清贫困户底子,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2016年,大田县有贫困人口2967户8808人,其中低保贫困户1287户3880人,占贫困总人口的44%;国家贫困标准2172户6425人,占贫困总人口的72%,省定贫困标准788户2372人,占贫困总人口的26%。有68个贫困空壳村,吴山乡、武陵乡2个市级贫困乡。按“四因四缺”分类管理,因病致贫人口占总数的39.87%、因残致贫人口占总数的33.69%、因学致贫人口占总数的 4.01%、因灾致贫人口占总数的 2.28%、缺技术贫困人口占总数的 3.49%、缺资金贫困人口占总数的 3.88%、缺劳力贫困人口占总数的 11.42%、缺动力贫困人口占总数的1.1%、其它情况占总数的0.26%。

1.2 建立挂钩帮扶机制

围绕三明市“348”工作机制,大田县大力实施“156”脱贫攻坚计划。建立县领导挂包乡镇、县直部门挂钩村、干部结对机制,安排县处级领导挂包18个乡(镇)、88个县直单位挂钩扶贫开发重点村、空壳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经济薄弱村,开展了“千名干部结穷亲”活动,县处级干部每人挂包3户贫困户、科级干部每人挂钩2户贫困户、普通干部职工每人结对1户贫困户,采取与贫困户“点对点” “一对一”等形式进行结对帮扶,使每一户贫困户都有具体帮扶的责任人、计划和措施,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实现县、乡、村三级全面联动。

2 大田县扶贫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是发展条件差。大田县山区地域辽阔,地貌复杂,因而导致基础设施投入大、成效低。大多贫困乡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增收难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弱。二是产业化层次低。大多贫困乡村依然停留在初级种养农业生产发展层次,缺乏利用当地特色优势资源培植增收产业的意识,农业产业化进程进展比较缓慢,以产业促发展的机制尚没有建成,农民增收缓慢;缺少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发展农业产业化内生动力还不够强劲。三是欠缺主观能动性。一些贫困人口还存有“等、靠、要”思想,欠缺改变现状的信心和决心,发展生产和创业都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扶贫对策建议

3.1 精准识别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再确认”,通过“看住房条件,看劳动能力,看生产资料,看健康状况,看教育程度”,政府部门能及时获取贫困人口变化信息,使建档立卡对象信息更加精准、详实,同时,对因病、因灾、因残等原因返贫的群众,做到进出有资料依据,实现贫困帮扶对象信息动态化、常态化、数字化管理。

3.2 精准施策

3.2.1 探索产业帮扶合作模式。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通过龙头企业的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产品产销一条龙经营,引领贫困农户的生产进入市场,推行“订单式” “合同式”生产购销模式,保证农产品价格不受市场波动的影响,促进农民增收;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形成产业链,由党员干部通过购买和帮助销售贫困户农产品等方式,实现贫困农户增收脱贫;采取“专业协会+贫困户”的合作经营模式,还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人员可由专业协会组织推荐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无重体力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员可开发乡村公路养护工、农村保洁员等农村公益性岗位供给就业。

3.2.2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扶贫。根据贫困村的产业基础等具体情况,坚持一村一策、精准施策,实行“一定四帮”产业脱贫模式,着力定准项目、帮授技术、帮筹资金、帮做管理、帮带销售,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种养能人的带动,有效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进一步融合,能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持续稳定性,增强贫困户自我脱贫致富能力。(1)茶叶产业。大田县是“中国高山茶之乡”,茶叶发展基础良好,重点扶持屏山、吴山、谢洋、武陵、济阳等高山区乡(镇)贫困户发展绿色高山茶产业。至2019年,力争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生态茶园1000亩,带动贫困户350户。(2)粮食产业。“中国高山硒谷”是大田县一张生态名片,重点扶持桃源、建设、奇韬、广平、文江、梅山等富硒乡(镇)贫困户发展富硒粮食产业,种植富硒生态水稻,发展红米、黑米、粟米等经济价值较高的有色米。至2019年,力争扶持贫困农户富硒生态水稻2000亩以上,带动贫困户500户。(3)油茶产业。大田县也是“油茶之乡”,重点扶持湖美、华兴、前坪、梅山等油茶种植传统乡(镇)贫困户发展油茶产业,通过油茶基地建设,油茶品种改良升级,油茶加工企业培植,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至2019年,力争扶持贫困农户发展油茶林2000亩以上,带动贫困户400户。(4)畜禽产业。重点扶持太华、奇韬、建设、广平、文江等乡(镇)贫困户发展适度规模传统鸡鸭畜禽养殖产业,依托农村电商,引入鸡鸭肉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畜禽产业全面发展,至2019年,力争带动贫困户500户。(5)休闲产业。重点扶持桃源、屏山、武陵、济阳、石牌、均溪等乡镇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发展轻加工业、服务业,至2019年,力争扶持休闲农业企业30家以上,带动贫困户100户。

3.2.3 突出光伏产业扶贫。以建成全省、全市光伏产业扶贫亮点为目标,以梓溪村光伏扶贫项目为示范带动,利用好房顶空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建设6kW、贫困村空壳村每村60 kW、贫困乡每乡300 kW,以解决无资源、无劳力的贫困户持续增收和资源缺乏、无集体经济收入的贫困空壳村、贫困乡“造血”功能问题。项目总规模约22MW,实现乡、村、户三级增收,预计建成后贫困户户均年可增收约3300元,贫困空壳村年可增收约7万元,贫困乡年可增收约35万元,并可持续增收20年。

3.2.4 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利用大田县特有的资源,引导贫困乡村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延伸农业产业链,让贫困人口共享一二三产融合增值效益。一是“生态+民俗文化”模式。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把农村原生态资源和农村特色民俗文化融入乡村旅游,做好多元化经营文章,促进乡村旅游拓展文化内涵、彰显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品质。二是“景区+农家民宿”模式。以景区景点为依托,发展农业观光园、森林人家等休闲产业,推动空闲农房租赁,开发精品民宿,引导贫困户以作价入股方式参与经营,切实增强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三是“农场+乡土游购”模式。全面整合城乡旅游资源,适度扩大乡村休闲家庭农场和农庄开发建设,在推动乡村休闲观光旅游的同时也开发乡土特色旅游商品购物,打造集观光、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游购式乡村旅游产品,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经济效益。

3.3 精准投入

一是出台优惠政策。围绕中央和省、市目标要求,制定出台《大田县精准扶贫扶持政策》等,从贫困户产业发展、贫困村村财增收、光伏产业扶持、造福工程搬迁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相关主管部门配套出台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具体扶持措施,合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二是抓好扶贫信贷。大田县筹集扶贫小额信贷担保金1300万元,首批900万元已下达给各乡(镇)和东风农场。各乡(镇)、场成立扶贫开发担保组织机构,与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接,开展农户信用评价、贷款推介担保、农户信贷项目对接等服务工作,逐步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放贷。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出台和完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相关办法,严格把握专项资金使用支出范围,规范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全面用足政策、用好资金,确保扶贫资金安全,发挥精准扶贫效益。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一律从严处理挤占挪用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确保扶贫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3.4 精准提升

一是提升思想认识。利用微信、网站等现代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宣传精准扶贫工作和扶贫政策,全面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县扶贫攻坚。帮扶工作队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要有深刻认识,切实增强扶贫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进村入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消除各种畏惧困难情绪,鼓励他们增强发展信心,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主动性。二是补强基层队伍。扶贫开发任务重、项目多、人员少,为打造强有力的扶贫开发,要加快充实基层干部队伍,在乡(镇)设立扶贫专干,出台激励措施,塑造出一支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扶贫开发工作队伍。三是创新考核机制。扶贫攻坚年度目标考核要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之首,考核办法可以灵活创新,可组织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现场检查和考核评估,还可以适当借鉴外地成功做法,充分利用精准扶贫中各方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

[1] 关于加快推进大田县光伏产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Z]. 2016.

[2] 关于深化大田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建议[Z]. 2016.

[3] 大田县2016-2020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方案[Z]. 2016.

[4] 大田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Z]. 2016.

猜你喜欢

大田县贫困人口贫困户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掠影
——走进福建省大田县赤岩小学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隐形贫困人口
福建省大田县通联站站长——许俊新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大田县王岩——百丈坑矿区灰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