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枞阳县桃山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践

2017-07-25汪传理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3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实践

汪传理

摘 要:通过对枞阳县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践的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该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关键词:桃山小流域;水土保持;实践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151-03

1 桃山小流域概况

枞阳县桃山小流域位于枞阳县中部的金社乡境内,属长江流域白荡湖水系,小流域总面积28.6km2,距县城20km,辖孙家大涧以东的桃山、向荣、杨市3个村,北面与白梅乡毗连,南濒白荡湖,与藕山隔湖相望,东依横鋪镇,西与金社乡的长溪村和崇岭村接壤,孙家大涧自北向南在小流东面汇入白荡湖。流域属长江北岸低山丘陵区,海拔12.4~406.7m。多年平均降雨量1360.7mm,汛期5—8月份平均降雨量为722mm,占全年降雨量57%,项目区平均年蒸发量为1676.9mm。土壤为山地黄棕壤,呈微酸性,适宜种植油茶、茶叶、桔等经济林。

2 水土流失现状

流域内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21.2km2,占全流域面积的74.1%,年产生土壤侵蚀6.9万t,年平均土壤侵蚀量2311t/km2。在水土流失面积中,轻度侵蚀15.4km2,占总面积的53.8%,中度侵蚀3.1km2,占总面积的10.8%,强烈级以上2.7km2,占总面积的9.4%。

从调查分析可看出,水土流失加剧了流域内生态环境恶化。一是土壤表层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地力下降,跑土、跑水、跑肥;二是流域内林草不丰,致使水源涵养性能减弱,表土砂化风蚀严重,地表径流入渗少,流失多,一遇强降雨,泥沙俱下,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旱洪灾害频繁;三是造成库塘淤积,河床抬高,大大降低了水利工程的防洪抗旱能力,加剧了干旱灾害等。这些都严重危害了当地农业生产,阻碍了农民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3 综合治理措施

3.1 措施布置原则 (1)改变现时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在保证林地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的基础上,发展适合当地的经济林。(2)面治理中,林地以大面积封禁治理及造水土保持林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坡耕地则以改梯为主要措施,完善沉砂凼、排水沟等坡面蓄、排水系统,要求经过治理形成多层次防护体系,不再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通过塘坝维修加固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提高灌溉系数,以扩大基本农田面积。(3)保持水土为基本任务,以开发为注重经济效益的手段,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于当地栽植的经济作物,做到“长短效益相结合”,“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3.2 水土保持措施布设

3.2.1 封禁治理及疏林补植 对林草郁闭度0.10~0.40,林下水土流为轻度,局部为中度,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为人为砍伐和樵薪的有林地及疏林地共983.7hm2,采取封禁治理措施。对流域内疏林地119.8hm2,实施疏林补植。

3.2.2 梯田工程 针对荒草山、坡耕地和迹地为小流域主要流失源情况,按照统一规划,相对成片开发的原则,新建水平梯田108.0hm2。

3.2.3 造水保林 对流域内由于历史上砍伐和樵薪而形成的242.7hm2荒草山、零星分布坡度大于25°的10.7hm2坡耕地和10.0hm2的采伐迹地,水土流失以中度或强度为主,采取造水保林措施,共263.4hm2。

3.2.4 造经济林 对流域内有零星分布小于25°坡耕地26.6hm2,有等高耕作的雏形,以种植油菜、芋类、豆科作物为主。由于作物换茬季节覆盖度低、翻耕和除草等原因水土流失以中度水土流失为主情况,采取栽植茶叶水土保持措施。针对流域内立体条件较好的89.3hm2,水土流失以轻度为主的荒草山采取栽植油茶措施。

3.2.5 建经济林栽培园 按照防治水土流失和发展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在新建水平梯田中发展经济林栽培园共108hm2,其中茶园43hm2分布在桃山片17.0hm2、民利片18.0hm2和向荣片8.0hm2;油茶园65.0hm2分布在杨市片17.0hm2和铁凹片48.0hm2。

3.2.6 坡式经济林治理 域内现有坡式经济林86.2hm2,主要经济林品种有茶叶、柑橘、油茶等。主要分布在原集中连片村级林场和居民点附近。由于受投资的制约,大部分采用水平阶整地方式,加上没有配套的坡面排水系统,冲沟、倒埂现象普遍存在,尤其是春季除草和翻耕,造成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本次选择集中连片的向荣片附近15.0hm2,进行水蚀经济林治理,主要措施为配套的坡面排水系统,冲沟、倒埂的恢复、落差较大处设置跌水,排水沟末端平缓处设沉沙池。

3.2.7 村塘综合整治 桃山小流域共有大小山塘38口,大部分为20世纪60—70年代所建,塘坝渗漏严重,大坝单簿,内坡偏陡,放水设施严重老化,渗水严重,溢洪道严重损坏等现象普遍存在。受投资制约,本次选择问题严重、加固整修后效益明显的6座塘坝进行整修加固,并在6座塘坝的主要进水口修建拦沙坝6座,以达到防治上游水土流失对塘坝造成的淤积和沟道下切的目的。

3.2.8 梯田配套工程及其他小型水土保持工程 对小流域降雨量大、暴雨集中的特点,为防治水土流失和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在新建水平梯田和水蚀经济林中建排水沟7123m、田间路5141m、消力池和沉沙池61座。结合新农村建设本次对桃山河能文岗段200m长护地堤进行修建。

4 治理效果

4.1 土地利用更趋合理 本项目从建立较完善的水土保持生态体系,实现项目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持续发展出发,紧密结合项目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规划发展要求以及项目区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意愿,因地制宜、合理调整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坡耕地45.3hm2,林草地由现状1158.3hm2调整为1515.6hm2,其中经济林由现状的166.2hm2调整为282.1hm2,园地由现状的231.0hm2调整为339.0hm2。园地和经济林所占比重由治理前的13.9%提高到21.4%,提高了流域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农业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4.2 经济效益明显 项目区内正常年份年增加直接经济效益541.8万元,内部回收率24.7%,效益费用比1.46。

4.3 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区各项措施全部发挥效益后,将增加蓄水能力31.83万m3,林草覆盖率提高了5%,林草植被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5%,减轻了水土流失对下游的危害,减少侵蚀量5.37万t,减蚀率77.5%,改善了生态环境。

4.4 社会效益巨大 该项目实施后,基本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标,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减轻流域下游洪旱灾害的影响,减轻泥砂淤积危害,保护土地不遭石砾化,提高土地生产率,调整农村生产结构,提高环境容量,缓解人地矛盾等。同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实现贫困地区各项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推动枞阳县旅游兴县战略,促进脱贫致富奔小康等都有巨大推动作用。

5 问题及建议

5.1 梯田建设选点要充分调查研究 坡耕地或者荒草地新建水平梯田,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就要求梯田建成后应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所以,对有些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块,如杨市片,虽然采取修建水平梯田可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并可以发展成为经济林园地,但是由于后期生产成本和管护成本过大,容易再次撂荒,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对这类地块发展经济林栽培园不是最佳治理措施,宜暂时搁置,退耕还林(经济林),条件成熟后再考虑建设。应优先选择那些交通方便,靠近村庄,有水源保障的地块,建成高标准梯田,结合当地产业规划,发展种植业。

5.2 切实加强梯田工程建设管理 成片的梯田建设是对原有的坡式地表全面进行综合整治,形成新的微地形地貌的面上工程,如果出现梯田修建质量不合格,就会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甚至比原有流失更严重。这就要求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梯田施工放线、埂坎填筑、田面平整、背沟开挖等,确保梯田工程质量。

就本工程的梯田建设看,梯田田面和埂坎的质量控制是关键。施工中由于田坎填筑压实不合格,容易出现田坎沉陷、滑塌现象;梯田修建统一般均是半挖半填、挖填平衡,在修建过程中,部分建设单位对田面外侧填方基底没有压实,松土自然堆放后平整,造成梯田外侧田面由于暴雨和沉降等影响会逐步低于内侧田面,从而形成了向下游的順坡田面,极大削弱工程的水土保持功能。而且,这种情况一旦形成,整改是非常困难的,基本上就要重新修建。基于这些现象,实行坡改梯修建水平梯田时,除严格加强管理、按规范施工外,宜将梯田田面修建成3%左右的适度反坡,以消减不利影响。

5.3 梯田断面设计应结合实际确定 梯田田面宽度,梯田建成后发展经济林栽培园的,应根据经济林园树种的栽植密度、行间距、株间距等参数以及生长特性,合理确定梯田田面宽度。从本工程实施来看,在枞阳县开展坡改梯,宜对照梯田断面设计规范按照窄梯田田面来设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经济效益。

5.4 创新工程建后管护体制 项目竣工后,即由建设期转入生产运行期。生产运行期的管护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一是联户或股份开发林场、茶场等,按“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按开发治理合同,由联合体自行管护。二是集体建设公共受益的如当家塘、水土保持林和封禁治理等工程,由各村成立管护小组集体管护,或通过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拍卖或租赁水土保持林等使用权。三是村民屋前、屋后附近的经济林或自留山场均按治理前管护方式自行管护。四是封禁治理区要严格按照“乡规民约”管理,确保封禁效果。

特别强调,对建成连片的梯田宜将土地流转集中起来,一种模式是直接交由大户承包,自主经营管理,做好管护;另一种模式是通过招商引进项目,村集体以建成梯田入股,由企业单独或双方共同经营管理;还有一种就是,梯田直接建成经济栽培园,联合企业经营管理等。这些模式,核心就是讲究统一管护、集中经营、规模生产。

5.5 加大村塘综合整治力度 当家塘是农村主要蓄水工程之一,在暴雨时容蓄洪水,旱时保证灌溉,甚至部分兼有人畜饮水、洗衣洗菜、养鱼防火等功能,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点缀农村的一大自然景观。但目前村塘普遍淤积严重,水系联通不畅,塘坝渗露,蓄水能力差,坝体单薄等情况突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加大村塘综合整治的力度,适量增加投入。从桃山小流域治理工程来看,村塘投入小、效益大,尤其是在施工机械都已经进入现场的情况下,及时尽可能多的对流域内的村塘进行一些清淤或适度扩挖,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之单独再专项进行村塘整治要小得多,而发挥的效益却非常明显。

6 结语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防治体系,要统筹规划、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精心设计,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防治水土流失,打造山清、水秀、天蓝的良好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环境的良性发展。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实践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平和:搞好六个推进 实施六大工程 水土保持谱新篇
水土保持在防洪工程中的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