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微笑我的满足

2017-07-25张晓斐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蒙台梭凡事眼神

(青岛市市北区敦化路小学,山东青岛,266033)

摘 要:爱是降生于世界上每一个儿童的禀赋,要是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

关键词:爱的教育 班主任工作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定义不尽相同。蒙台梭利说: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张老师好!”秦恬微笑着跟我打了个招呼,看着他上扬的嘴角,记忆随之而去。

那年我21岁,刚刚踏上教育这方热土,希望用我的爱心感化每一个学生;那年他9岁,不接受我的“爱”,给我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平日里的秦恬与同学关系融洽,课下喜欢和朋友一起游戏、下棋、乍一看他的性格开朗、活泼。但没想到的是,到了课堂上他就变了一个人。我讲课的时候,他姑且能认真听,等到读课文,做对话,玩游戏的时候他却像一棵霜打的小树,无论我变换怎样的形式,他就是提不起兴趣,常常独自一个人低着头座在那。当我想要关注他、让他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会紧闭着嘴巴,什么也不说,十分的倔强。

我对这个“小倔孩”产生了兴趣,因为上学时我就很羡慕那些能感化学生的优秀老师。我开始平心静气的和他谈心,想面对面的聊天,一次、两次、三次……五次……,我失去了原有的耐心。“我就不信改不掉他的坏毛病”我这样告诉自己。我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训话”,但无论你说什么,他只是一味的低着头;当你开始生气,声音变的越来越大时,他干脆身子一歪,嘴巴闭的更紧了。但我怎么做都不能从他那里得到只字片语。

“怎么办?”我问自己,我没有想到,在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碰到了如此棘手的孩子,“我不能为了他牺牲其他人!”于是我选择了放弃。我开始放任不管:课文不读不背,我由你;上课不回答问题,随你;小组活动不参与,无所谓。直到有一天,秦恬的英语书找不到了,作业开始不写了,期中考试成绩亮起了红灯。我突然感觉到了什么。不,这不是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做的。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是让我们来培育他们,给他们知识,教他们做人。我老师也曾经告诉我,“踏上讲台你的任务是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记住是每一个”。

在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我决定改变现状。

我找到他的前任班主任,她告诉我,秦恬从一年级上课就不喜欢回答问题,不喜欢和老师交谈,见到老师很胆怯,但是成绩一直不错,而且很聪明,接受能力很好,对学习也很认真。

随后,我找到了学生的家长,并和家长进行了一次长谈。从中我了解到秦恬小的时候性格很开朗,但是自从父母离异之后,就开始变的沉默寡言,脾气倔强。而且在幼儿园的时候被老师吓过,他曾经告诉过妈妈,他害怕见年轻的老师,见到老师身上就像“着了火”一样,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而且他还告诉妈妈,其实他很喜欢学英语。那一刻我深深的低下了头,我的脑海中开始浮现过去的一幕一幕:我感觉到了一个孩子委屈的身影;我看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我听到了来自孩子心灵深处无声的抗议。那一刻我在深深的自责,我好想对身边的母親说一声对不起,对我的孩子说一声老师真的错了。那一刻悔恨的泪水流过脸颊,为了焦急的母亲,为了曾经被我“抛弃”的孩子,也为自己的过失。

蒙台梭利把爱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本能,使儿童能以一种敏锐和热情的方式去观察它所处的环境中的那些特征。爱能使我们对他人不注意的事物产生敏感,儿童的智慧能够看到成年人视而不见的东西。这一点对成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他们缺乏儿童的那种活力。

而我,正是缺少了这种敏锐和热情,失去了观察的眼睛。

知错就改,我决定重新找回夕日的秦恬,也找回全新的自己。我开始不再逼他接近我,而是在课下,在不经意之间给他一个和蔼的微笑,淡淡的但很真诚,让他知道其实老师并不可怕。或者轻轻的抚摩着他的头,仔细认真的看着他学习,静静的不说一句话,让他知道其实老师很关心他。在课堂上我开始鼓励他回答问题,当碰到有些简单的问题时,我会先用眼睛看看他,然后再请他回答。当他的眼神告诉我他胆怯了的时候,我会朝他点点头,用鼓励的眼神继续看着他,我甚至会动用全班同学给他打气。当他回答正确的时候,我的礼物依然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渐渐的在我和他之间眼神、微笑点头成了唯一的言语,他胜过任何一句话。

圣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使仁慈、爱是不嫉妒,不干羞耻的事,不自矜;爱是不起野心,不为自利,不易起怒,不做恶事,喜欢真理,正义,凡事相信,凡事期望,凡事忍耐。”

这些是对内心世界的描绘,这使人油然想起童年的特征,想起童年吸收的心理,它爱一切吸收一切,并使其在未来的成年人中得到体会。爱是降生于世界上每一个儿童的禀赋,要是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

一学期过去了,秦恬变了。有一天他见到我居然微笑着,很大声的说:“张老师好!”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有了这个微笑,我满足了!

作者简介:张晓斐(1980.10-),女,汉,山东青岛,本科,教师,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班主任教育。

猜你喜欢

蒙台梭凡事眼神
生命的顽强
凡事都怕犯错
确认过眼神
确认下眼神,你是不是靠谱的人
搞笑秀
蒙台梭利在日本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