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简图导学提升教学实效的实践研究
2017-07-25李晶
李晶
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堂教学中,篇幅长的文章容量大,教学耗时长效果低的困境由来已久。教师往往花上几个课时细致讲解,再练习巩固,费时多效果也不明显。课下,教师更要花上几倍的时间精心准备,一边精心备课,一边赶进度抢课时,而同一篇文章学生学得越久,也学得烦躁,再回头一看,要点一堆,重点难点也是遍布各处,重点太多易忘记,考查检测,难度太大不会做。久而久之,越是长篇的文章,部分学生越不爱学,老师也就越不愿讲。文章有长短,这是常态,知识有深浅,也是合理。我们要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解决教学实际的重要问题,要赢得了时间,更能拿效果说话。否则,学习再多,记录再多,也会消化不了。
教,必须从学出发。将心比心,我们也能理解学生,学习各科的“鸭梨山大”。而且,语文也是周课时最多的学科之一。语文的难点要尽可能在课内消化解决,教师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解读经验,才是双赢的保证。
二、具体实践
三维简图导学,就是本人在教学方面的一个新尝试,以下的一些做法以人教版初中鲁迅作品教学为例,是因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在人教版教材中的篇幅长度和难度系数都是居于前列的。
(一) 疑点入门:以疑促思,以疑促学
1. 细读文本,发现疑点
《故乡》是鲁迅一篇经典作品,文章有6000多个字。第一步,閱读环节,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尝试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说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用意在于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自己去发现课文的疑惑点和学习难点。这个环节不等同于内容概括和理解分析,还需要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不过,学生也都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些同学找的问题恰恰正是课文的难点、重点;有些同学提出的疑惑看似无理,实则有疑,更是值得探究。如一位同学抓住文字表面上的矛盾之处“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和“仿佛也就如此”,似乎说不通,这正是文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难点。有一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闰土的银项圈哪去了”,大家都笑了起来,大多数同学觉得这问题太简单了,这是小说中一个看似很普通的情节,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的疑惑,反而更容易被忽略了。还有一位同学提到的疑惑竟然是跟杨二嫂的嘴唇有关的,书上说她年轻时她是薄嘴唇,后来再相见时, “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年龄大了,怎么连嘴巴也变了,按常说,人年龄的变化跟嘴唇的厚薄本是一点也没有关系的,孩子们的眼睛真是太犀利了,这个小细节我们按常理是无法解释的。正是对文本的细读,学生们发现了一些可疑之处,学贵有疑,疑处见心,这才是符合孩子们童心的理解。
2. 解读文本,分析疑点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提出“本色语文”的教学观,基本内涵之一就指出“语文本源——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为根本目的”。阅读文本,贵在有疑。有时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也是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故乡》中,学生想到闰土小时候一个那么重要的物品银项圈,怎么在他最小的孩子水生身上也没有了呢,有人小小声笑了。于是,我们展开讨论,想出很多种可能,有人说可能被卖掉了、也有说当了、丢了或者被偷了。在辩说和思考中,学生们慢慢理解了,更看到了答案背后一个个心酸的故事,认清了小说中人物的悲剧性——要不是生活的窘迫,何以连这样一个重要的物件都会舍弃呢?学生看到了闰土命运的巨大的变化,对他更多了一些怜悯,这样就对闰土这个人物的理解又更深了一步,而启发点,只是一个同学的小疑惑。跟杨二嫂的嘴唇厚薄有关的这个小细节,我们按常理的说不通的,经过激烈讨论后,同学们结合这个人物的特点,分析了她这点变化的几种可能:一是“我”的错觉,对她印象的不好;二是她变了,啰嗦不止,看起来像变薄了;三是样貌性格发生改变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讨论的结果不一样并不重要,而是在这样一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入了解了她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感受到杨二嫂这个人物的性格随着时代变迁所发生的改变,更体会了“我”对她的情感发生的变化。
激发孩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正需要这样一个悦读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在疑中有学、疑中有知,疑、知、学形成新的联系,不断丰富了学习内容。
(二) 重点引航:精心预设,灵活生成
1. 教学预设,有痕于心
在课堂中,老师要心中有数,心中有底,更要心中有料,“当得了孙悟空,拿得住小猴子”。“板书是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的相互结合”、“有痕与无痕结合,预设与生成结合,标准答案与学生回答相结合,是新课程板书艺术的特点”,我非常认同尤立增老师在板书艺术方面的这些见解。三维简图也是主张板书设计符合有痕与无痕的结合。老师在课前要进行教学设想,这就是“有痕”,这包括板书的设计,何时用,怎么用,痕在老师心里。而在教学中,老师又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展示他们思考的精华,正是通过他们的思考,老师才能在黑板上信手写来,这就是“无痕”,“虽经锤炼雕琢却不落痕迹” 。
2. 无痕而学,静待花开
教师要善于引导,而不是只是简单的操作课堂,要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这便是“无痕”。《阿长与<山海经>》这篇作品写了我和长妈妈相处的过程中许多件事,作品也有3000多字,而且内容概括也正是这篇文章的一个教学重点,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情节概括,故事长,看似抱怨牢骚式的叙述背后是发自内心的对长妈妈的爱的感恩,这个环节中叙述断断续续,又似是长妈妈在讲故事,因而情节概括还是需要非常强的综合能力。在准备环节我就想到了答案是不可能唯一的,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我不能给学生标准答案,所以引导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在无标准的答案中去整合形成有价值、有深度的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达成学习效果。在设计准备时,我就没有给学生提示,只让学生进行相关事件的回忆和联系,从人物常态的身份地位、习惯癖好、性格特点几个方面去思考,进而和学生分析整理出人物的性格。孩子们从身为保姆的长妈妈身份低微,感知到长妈妈的热情善良,至于人物的不拘小节的琐碎,其实也是点滴的补充,不影响对她的整体理解。
(三)亮点总结:归纳提升,语文才有新活力
消除思维惯性,语文之花才能在学生的心里绽放。亮点的总结即便姗姗来迟,也是完美收工。为了尽可能让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予学生独特的体会和深入的理解,教师需要小小的改变和创新。总结作为课堂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升文本,也深深体现着语文的魅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尝试使用多样化的亮点归纳形式,如通过一字串联、感悟抒怀、对比呈现 、反思立意等一些方法来归结全文,完善提升。语文应该闪耀着一种诗性的光辉,抒写生命的感性、寄托文学的自由。以下是一些课例的三维导图的呈现。
《风筝》的三维简图:
疑点入门:我的思考(问题1、问题2)
重點引航:看风筝——忆风筝——议风筝
忆风筝:少时(折断风筝——精神虐杀)中年(未能补过——永恒悲哀)
亮点总结:手足亲情,荡漾在“为了弟弟有出息,我蛮横毁坏风筝”的愤怒里;荡漾在“我急于补过,而终于无可补救”的悲哀中;荡漾在“小兄弟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的心灵里。
《雪》的三维简图:
疑点入门:我的思考(问题1、问题2)
重点引航:滋润美艳——江南的雪——追求:美好的理想
升腾闪烁——朔方的雪——不屈的斗争
用战斗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亮点总结:南国的雨,是爱还是冷漠;江南的雪,是快乐还是孤独;朔方的雪,是希望还是绝望。
《阿长与<山海经>》的三维简图
疑点入门:我的思考(问题1、问题2)
重点引航:身份地位(低下)——习惯癖好(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性格特点(淳朴无知,热情善良)
亮点总结:琐琐碎碎一个人,真真切切一桩事;一件事、一辈子、一生情,逝者长矣,来者深追;深切怀念————由衷祝福。
《故乡》的三维简图:
疑点入门:我的思考(问题1、问题2)
重点引航:美丽的故乡——变:萧索的故乡(人已淡,景已非,情更疏)
四、成效反思
三维简图导学,立足于教学的实际,从学生的疑点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从而实施教学。疑点入门、重点引航、亮点总结的三维简图导学,活跃学生思维,注重对学习效果的提炼升华。变繁为简、整合思路,注重教学过程的推导归纳,实现教学重难点的转变,把复杂的文本转化为思路清晰、一目了然的思维简图,形成形象记忆,让学生能有直观形象的认知。在实施三维简图的导学过程中,我也发现除了有效的教学环节,如何解决学与练、如何让学生内化等相关教学问题也一直存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如何能让学生真正提出更多问题,是我在下一步要更多探索和思考的。虽然困惑始终存在,因我从无数教学的前辈们身上也看到,只要教师大胆革新,打破常规教法,解除不必要的课堂约束,课程就是经验,学生就是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便是探索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 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