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7-07-25杨胜涵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杨胜涵

(湖北恩施咸丰唐崖民族中心小学,湖北恩施,445606)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的体现。课堂作为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用,就需要广大教学者不断研究并努力践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的教学活动一般是以一篇篇的阅读文本为依托,来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肩负着为学生语文学习打好基础的语文知识教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和树立学生正确阅读观的教学。

一、将情景模拟引入阅读教学,用背景环境实施阅读扩展

一篇美感的阅读题目,不仅是在知识上对学生进行检阅,检查学生上课时对课本知识与基础常识的了解运用,更重要的是文章是生活的缩影,阅读中文字的熏染是对学生感受世界、了解社会窗口的指引,是语文教学中的精华。通过阅读教学的指引,不仅能折射出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强弱,更能深入地展示语文在文章话题中无穷的魅力,让学生饱受文字熏陶,得到语言思维的锻炼,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较强信心。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经据典,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这是阅读空间升华的基础,是学生认识社会,走进文章背后的世界最直接的方式。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文选中,有许多影响深远的名家之作。教师不仅需要对当篇文章进行入微分析,还需要在此篇文章讲完时进行扩展介绍,比如可以介绍老舍先生的个人资料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老舍先生本人影响与旧中国时代的环境分析的理解,更可以让学生乐于对阅读作品进行延伸理解,有利于学生养成爱好阅读、懂得欣赏经典美文的习惯,更好地创造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与课外延展。

这种贴切真实的情感感触,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了解作者的真实感观,更能透视背景作品下的人物性格、情感思想,对阅读材料的品读是有令人意料不到的作用。这将是新课标要求下语文教学的全新思维理念。教师应该从基础出发,每隔一段时间给学生进行一次课外阅读延伸,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怀,教导学生形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生内涵,才是语文教学真正的创新目的,是阅读教学全面开展的意义,也是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自然、触碰历史、追寻美感的平台。创造性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意识与知识扩展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也是阅读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理念。

二、精心选择阅读内容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借助好的阅读内容,删减与阅读教学无关的内容,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课文文本,这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基础。

1.选择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

语文教材综合性和兼容性较大,几乎所有课文都涵盖了字词句段和听说读写以及语法修辞等,但其训练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应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准确定位本课的阅读重点和难点,精选能促进学生发展的训练点,避免学生把课文读烂了却收效甚微。精选阅读内容的关键是教师要能与文本对话,从学生的疑难点及其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出发,确定阅读训练的内容,总之,阅读的内容,无论是字句,还是段篇,都要准确科学,并依据目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2.整合与拓展阅读内容

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恰到好处地整合并拓展阅读内容,如将课文文本与相应的插图、课后练习等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这样往往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教授关于亲情的课文时,为强调“亲情”这一主题,我会安排学生阅读相关的材料,让其从各个角度及侧面去理解亲人,体会“亲情”;在教授完描写季节美景的课文之后,我会推荐相关美文,让他们自主阅读并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后感。

三、用深情诵读感染课堂气氛,以即兴演讲熏陶个人情感

声音是语言的窗户,带着一份独特的感情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感观。声韵之美,情感之味,是阅读教学中的源泉。朗诵是情感表露的萌芽,可以舒缓地展现个人与文章的联系与情感抒发。教学中的朗诵氛围是学生进行情感共鸣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感受语文魅力的开端。通过声音的触动,学生不仅能在情感中自我熏陶,感受文章的魅力,更能用心追寻自身对阅读的理解与思考,这是语言教学中难能可贵的地方,教师应该珍惜学生的这种思维习惯,多从朗诵的入口开始,展开对阅读的感知与理解,加深学生对文字的印象,更好地创造阅读教学的价值与成效。 阅读的朗诵分为教师引读与学生朗诵:教师引读是通过课堂上对教材内容的引读延伸,其最大的优点是能解决文章诵读时比较艰涩难懂的单字或语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消除学生对阅读的生硬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多阅读、勤阅读,才能让学生全面客观地理解文章的主体思路,这样学生在自我朗诵时就能轻松应付,完全自然地投入到阅读中;学生朗诵是进行阅读课延伸的重点,尤其是一些情感类文章的诵读,可以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阅读的情怀感触中,凸显创新的阅读乐趣。为了产生情感共鸣,扩大语文阅读知识面,必须加强对学生朗诵能力的培养。

四、注重自我感悟,提高理解能力

小學语文阅读课上,教师的讲解似乎占了很大比重,原因是,教师总怕学生理解不了,学不会,为了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于是急切地将文本内涵告知学生,殊不知,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逐步由讲解向学生自我感悟转变。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一是自读自悟。即教师在充分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读,读后做出标记。二是个性体悟。阅读离不开主体的自我感受和理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究性进行培养,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次理解文本内容,使学生得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文章,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在文本情境再现中,加深对其思想情感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自主意识下的自主阅读。三是情感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一般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只有在正确、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生才能领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如何突破情感体验这一难关呢?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的手段,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中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培养对文章的情感体验。

五、结束语

阅读是思维拓展的天地,是个性发展的乐园。对学生进行技巧性阅读指引,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敏感性、创造学生文字新奇感、感受情怀触染与思维启迪的新篇章。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积极教导学生钻研文本知识,加深教材知识感悟和体验,享受语言审美乐趣,追寻阅读里的生活影射。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召弟.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J].新课程(上),2016(3).

[2]夏巧娜.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科技展望,2014(20).

[3]郝翠梅.浅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简约之美[J].新课程(下),2013(12).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