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探究

2017-07-25陈琼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1期
关键词:契合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陈琼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蜀城中学,四川成都,611230)

摘 要:高中的教育理念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优秀文化素养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学科,也是中华历史文化得以传承的主要方式。但是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况并不乐观,教学中心的偏移和教学思想的落后使部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无法提高。本文通过分析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几点提高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有效契合的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 传统文化 契合 措施

传统文化是经过岁月的变迁不断累积下来的中华文明,我国是一个注重品质道德和文化素质的国家,高中时期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既能够实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作用,又能够在时代创新发展中做到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契合,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体现出更高的人生价值。

一、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现状

语文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从小学时期到大学时期的每个阶段都要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为的就是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构建起终身学习的意识。语文知识内容中包含了很多的历史文化,是我国历史文明后世传承的一种形式。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看待文化、继承文化、发扬文化,实现优秀文化的和民族精神的全面发展。但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采用灌溉式的教学手段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只是根据语文教材和辅导资料将文言文、诗词等进行机械的翻译教学,并没有将其深层的内涵展现出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不能了解传统文化,进而对传统文化没有过多的关注,也没有了解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也受到了时间的限制,教师们只是匆忙的完成教学任务,不会过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会把语文知识延伸到更深的层次中去,这使我国语文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发展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教育意义,也无法实现有效的契合。

二、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的意义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健全人格等方面起着塑造、引导和规范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一直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错误的看法,太过看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训练,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都是通过教材来完成的。这一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的改正,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被削弱。语文古文的学习应该成为一种文化的赏析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训练,突出文化的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到古文中表達的历史文化情感。工具书和参考书应该是作为古文学习中的辅助,而不是标杆。所以,必须要对学生依赖工具书的情况做出改变。工具只是辅助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这一点,去主动启发学生的感受。比如在《诗经》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自己理解和感受。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专注于对学生的刻板传授和积累,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意境、情感的熏陶以及创新都做得远远不够。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推陈出新,而不是循规蹈矩对一些基本知识进行静态的死记硬背。只有将文化氛围和情感的熏陶重视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传统文化的创新,才可以说是合格的传统文化教育。

三、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契合的对策

(一)教学设计

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传统文化得以体现的主要方式。语文教师应该可课前进行教学内容的规划,充分的解读教材,找到教材中隐含的文化契合点,并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案,方案中应该能够有效的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比如,在教授《沁园春·雪》 这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含义,还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方式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跟着教师的讲解深入到传统文化的空间中,不断的进行分析与思考,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教师在进行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时需要注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传统文化面前通常有种敬畏心,缺乏亲近感。所以需要教师辅助有趣的形式来使传统文化的课堂丰富多彩。比如在讲授《赤壁赋》这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赤壁美丽的景色,让学生切身感受作者身临赤壁之感。可以鼓励学生演舞台剧,收集传统文化中有趣的故事并自己分角色进行扮演,如《窦娥冤》这篇课文就具有极强的舞台张力,让学生自己上台扮演其中的角色,便更能深刻体会文章所写的那种悲惨境遇。若有机会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名著阅读活动

经典名著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品,比如四大名著,不仅是中国文化思想的集大成作品还有着极高的语言文学价值,若能多而精的阅读这些作品,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有一个质的飞跃。比如阅读《红楼梦》时,可以规定几个重点章节,让学生一周内按计划阅读,教师再抽时间集中讲解。这种全班共同参与的阅读传统名著活动一定能让学生受益匪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被遗忘,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历史发展中的各种瑰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学生的民族情怀,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人文价值,并且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做到文化的发扬,成为历史文化的继承者。教师需要保持客观的教学态度,做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从而真正的成为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张乐敏,杨丽.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路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24):48-49.

[2]王伟,黄乐伟,胡丹等.论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读与写,2015,(04):106-106.

[3]吴炉平.浅谈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学实验与研究,2015,(12):89-90.

[4]陈佳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7,(3):174-175.

[5]石友喜,吴光远.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的路径探讨[J].新课程导学,2016,(22)230-231.

猜你喜欢

契合传统文化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短剧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探究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的契合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