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薯604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07-25王其织蓝春拥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3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甘薯

王其织+蓝春拥

摘 要:福薯604是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淀粉加工型新品种,2016年通过国家鉴定。经试验示范观察,表现长势旺盛,后期不早衰,稳产性好,平均产量35700kg/hm2;鲜食品质较好,烘干率和淀粉率高;耐旱耐涝,中抗薯瘟病,高抗蔓割病。该文介绍了福薯604的特征特性,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深耕高垄,适时早栽,合理密植,配方施肥,及时防治病虫鼠害。

关键词:甘薯;淀粉型品种;福薯604;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052-02

甘薯是福鼎市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近3333.33hm2,总产1万t左右,占粮食总产量的16%以上。甘薯不仅可作为粮食和饲料,而且是福鼎市重要的淀粉加工原料,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保健食品,在農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由于甘薯瘟发生越来越严重,严重制约了甘薯产业的发展。为了有效解决甘薯瘟问题,福鼎市叠石乡农技站开展了一系列抗瘟新品种试验示范,经田间观察鉴定,以福薯604表现最好,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脱颖而出,表现抗瘟性较强,增产潜力大,品质优良的特点,鲜食与淀粉加工均可。

1 产量表现

福薯604是福建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淀粉加工型新品种,2016年通过国家鉴定。2014年在福鼎的叠石、管阳小面积试种,表现良好。2015年示范种植1.3hm2,表现比当地品种显著增产。2016年大面积推广种植后,在当年甘薯瘟暴发成灾之年,福薯604表现突出。据调查,甘薯瘟造成本地品种如铁薯等平均减产30%,严重的甚至绝收。而福薯604长势枝繁叶茂,后期仍保持藤蔓清秀,没有一点衰败枯黄现象,薯瘟发病率低,与老品种成鲜明对比。经测产,鲜薯产量达到35700kg/hm2,比金山57增产15.3%左右,比老品种铁薯增产更是高达35.8%。

2 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福薯604平均主蔓长151.2㎝,分枝数9个,茎粗0.6㎝,叶型为心形,顶叶绿色,叶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茎叶生长旺盛,后期不早衰。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桔红色,薯块光滑,外观形态较好。结薯集中整齐,平均单株结薯数4.5个,大中薯率73.5%。商品薯率较高,达89.2%,薯块较耐贮藏,萌芽性较好。

2.2 品质 经测定:烘干率为27%,淀粉率为19%,均比金山57略高。熟食口感粉酥,稍甜,少香,少纤维,口味较金山57好,是鲜食、加工薯干与淀粉加工的理想品种。

2.3 抗性 经鉴定:中抗薯瘟病,高抗蔓割病。从试验示范表现情况来看,福薯604综合性状好,是一个具有高产、抗病、优质三者结合较好的优良品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产性,耐涝、耐旱能力较强。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培育壮苗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疏松、肥力较好、背风向阳的地块建造苗床,床的方向为东西向。苗床铺一层25cm厚的酿热物,具体做法是将稻草或玉米秸秆切成5cm长与畜粪混合,分层填入床坑,再加入腐熟的人粪尿后踩平。一般苗床宽(带沟)120cm,高20cm。将薯重200g左右、无病伤的薯块整齐排入,盖上3~5cm的细土,然后用地膜直接覆盖畦面,经过3~5d床温升高后用竹片做成拱棚,上盖塑料薄膜,出苗后揭膜或破膜,让薯苗继续生长。当薯块繁育苗苗长至15~25cm时,将小苗剪下(拔下)栽种在整好的小苗假植圃上,栽植小苗30万株/hm2左右,株行距12cm×20cm。壮苗标准是苗长20~25cm,6~7个展开叶的顶苗,百株重0.6kg以上。

3.2 深耕高垄 甘薯是耐旱怕涝作物,种植应选择排水良好,地势较高的沙性土壤。在一定范围内,甘薯垄起的越高越大,产量也就越高。深耕高垄能改善土壤通气性,利于块根的膨大,同时便于灌溉和排水。因此在前作收获后用手扶拖拉机进行翻耕,深度30cm左右,然后起垄,整成宽(带沟)90cm左右,高35cm左右的畦。

3.3 适期早栽 在适宜的条件下,栽插越早,产量越高。最佳栽插时间为5月上中旬,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栽的越浅,产量越高。从地表往下5~8cm是最佳结薯层,不但结薯多,而且薯块大,栽插方法选用水平栽法和斜栽法。栽苗前要将壮苗、弱苗及长短苗分级,分别栽种,防止发育早晚不一致,造成大苗欺小苗。栽插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浸苗10~15min,预防甘薯黑斑病。

3.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封垄早,能保持最适叶面积指数的时间长,能充分利用地力,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是提高产量的中心环节。最佳种植规格为垄宽带沟80~100cm,单行种植,株距20cm左右,栽培密度为4.5万株/hm2左右,较传统栽植密度增加1.5万株。

3.5 配方施肥 根据甘薯需肥规律,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甘薯是喜钾作物,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1∶0.7∶2。施肥的方法是:在深耕起垄前,施农家肥22500~30000kg/hm2加硫酸钾复合肥525~600kg/hm2做包心肥。插后7~10d结合松土除草,用尿素60~75kg/hm2做点头肥。插后25~30d,在畦两边1/2处的畦脚中耕破土施夹边肥。一边施尿素150kg/hm2,一边施硫酸钾225kg/hm2,后期再根外追肥1~2次。

3.6 科学管理 栽后3~5d要进行查苗补苗,将死苗、病苗拔掉,补栽壮苗。注意排涝,防止田间积水。及时中耕除草,宜早不宜迟,一般要中耕除草2~3次。除施肥时必须翻蔓外,一般不要翻蔓,但个别地上部徒长的可进行提蔓。

3.7 病虫害防治 采取综合防治方法,药剂防治选用高效低毒农药。栽前主要防治黑斑病和蝼蛄、蛴螬、今针虫等地下害虫,中后期虫害主要防治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甘薯象甲、甘薯麦蛾、甘薯潜叶蛾、甘薯茎螟等。病害主要有甘薯瘟、蔓割病、黑斑病、丛枝病、根结线虫病、根腐病等。根据福鼎市甘薯病虫害发生状况,应抓1~2个重点病虫害进行防治,其他病虫害以兼治为主。近几年甘薯斜纹夜蛾、甘薯象甲、甘薯茎螟发生较为严重,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病害以黑斑病、根腐病为重点防治对象,并做好鼠害防治。要适时收获,适时留种,防止冻害。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甘薯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甘薯对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