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评价与合理定价*

2017-07-25秦炳涛陶玉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收购价稻谷粮食

秦炳涛,陶玉

(1.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2.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 200433)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评价与合理定价*

秦炳涛1,2,陶玉1

(1.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2.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上海 200433)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目的在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农民收入。本文以需求量最大的稻谷为例,建立粮食收购价评价体系,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省各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效果得分,从横、纵向角度比较分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效果。结果显示,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后,三省PCA得分均大于执行前,执行最低收购价省份整体得分优于未执行省份,表明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可有效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对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作用。根据粮食种植面积与最低收购价间关系,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定价模型,比较“十二五”期间各年实际最低收购价与计算的合理最低收购价,评价现有最低收购价合理性。研究显示,除2011年,其他年份粮食最低收购价均在合理范围内。通过模型预测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合理范围为2.78~3.37元/公斤。

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合理定价;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价格是市场运行核心问题,粮食价格更是百价之基。粮食产业处于国民经济弱势地位,一方面,粮食产业易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双重影响;另一方面,粮食生产存在资本周转缓慢、投资回报期长等特点,大多投资者不愿主动将资源投向粮食生产。因此,自2005年我国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目的在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农民收入。粮食安全目标,一是通过政策实施促进粮食产量增加,二是通过政府收购获得充足粮源,实现粮食储备安全。目前,关于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定合理范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等问题仍存在争议,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国内粮食最低收购价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实行现状与问题探讨,如兰录平(2013)、贺伟(2010)、施勇杰(2007)等。其中贺伟(2010)、施勇杰(2007)建议采用差额直补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实证研究方面,张建杰(2013)以小麦为例,动静态双向比较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前后指标,结果显示执行省区小麦播种面积、销售价格等指标稳步提升。李波(2016)运用双重差分回归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效果模型,结果表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存在明显区域和品种差异。目前粮食最低收购价合理定价范围研究较少,方鸿(2009)提出基于生产要素适当补偿的最低收购价定价机制。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粮食最低收购价的研究多从宏观角度出发,选取既定指标量比较研究。而单一指标量比较无法全面反映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效果,存在片面性。现有关于粮食最低收购价合理定价模型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

本文拟构建粮食收购价评价体系,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各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效果评分,从横、纵向角度比较分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效果。根据粮食种植面积与最低收购价间关系,构建合理粮食最低收购价定价模型,比较“十二五”期间每年实际最低收购价与本文计算的合理最低收购价,评价实际最低收购价合理性。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研究如何将多指标问题转化为较少指标,是将高维空间问题转化至低维空间处理的一种计量方法。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省份最低收购价政策实行效果综合评分,分析步骤如下。

1.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

对源数据,一方面作残差检验和曲线拟合,采用回归分析法剔除较大误差数据,排除偶然因素影响,使结果更真实可靠,同时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拟合残缺数据,所涉人口增长采用Logistic曲线拟合。另一方面,由于各指标量纲不同,对应数据数量级相差较大,为克服不利影响,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

按式(2)标准化处理原始数据。

2.计算样本相关系数矩阵

假定原始数据标准化后仍用X表示,则经标准化处理后数据相关系数为

3.计算相ij关系数i矩j阵R的特征n-值1和特征向量

特征值:λ1,λ2,…,λp

特征向量:ai=(ai1,ai2,…,aip),i=1,2,…p

4.选取重要主成分,写出主成分表达式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p个主成分,各主成分方差不同,说明所含信息量存在差异,实际应用通常不选所有主成分,而是根据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选取前k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指某主成分方差占全部方差比重,即某特征值占全部特征值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主成分贡献率越大,包含信息量越大,一般要求所选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均达85%以上,本文累积贡献率取90%。

5.计算主成分得分

将标准化处理后的原始数据按各样本分别代入主成分表达式,可得各主成分下各样品新数据,即主成分得分,具体形式如下:

(二)数据来源与提取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5)《中国农业年鉴》(2001~2015)《中国粮食年鉴》(2006~2015)《中国经济年鉴》(2008~2015)《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1~2015)《中国粮食发展报告》(2011~2014)等。

2.数据提取

我国自2005年起在多个稻谷主产省份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本文以稻谷为例,综合考虑粮食品种和区域差异,选取三个代表性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省份,即黑龙江、湖南、广西;三个代表性未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的稻谷主产省份,即浙江、贵州、福建。横向比较执行与未执行最低收购价省份情况,纵向比较各省份最低收购价执行前后情况,多角度综合评价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效果,具体比较模式见表1。结合年份、省份及评价指标体系整理数据,对各年各省份评价指标编号(见表2)。

三、实证分析

表1 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效果横纵向比较

表2 各省年份编号

(一)粮食最低收购价效果评价

1.评价体系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目的在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农民收入,因此粮食安全方面,选取粮食种植面积指标,可规避由于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粮食产量波动等影响;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方面,选取粮食种植每50公斤净利润、农民劳动性收入和恩格尔系数三项指标,共同衡量执行最低收购价前后农民粮食种植收入情况及其对农民生活水平影响。

2.主成分得分及排名

根据各主成分累积贡献率选取前四个主成分,根据PCA主成分分析法计算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见表3)。根据累积贡献率将四个主成分代入评价,按各年各省份总得分降序排序,分数及排名(见表4)。

图1 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效果评价体系

3.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效果比较

各省执行最低收购价前后得分见表5。为便于比较执行与未执行、执行前后得分情况,取得分平均值,结果见表6。

特征值1.671 0 0.895 2 0.792 4 0.641 4贡献率0.417 7 0.223 8 0.198 1 0.160 4累积贡献率0.417 7 0.641 5 0.839 6 1.000 0

表3 特征值与累计贡献率

结合表5、表6可得出如下结论。

(1)纵向比较

表5 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效果得分

表6 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效果平均得分

三省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后,PCA得分均大于执行前,表明粮食最低收购价在执行省份产生良好执行效果,一定程度实现预期政策目标。其中,黑龙江省PCA得分提升最大,平均值较政策执行前提升2.506。由此可知,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在黑龙江省执行效果最优。可能由于黑龙江省地处边疆,外出务工人员较少,从事农业劳动潜在劳动人员数相对稳定。通过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激励,有效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产生良好政策效果。

(2)横向比较

从政策执行与未执行省区PCA得分看,黑龙江>浙江>湖南>贵州>广西>福建。整体看,执行最低收购价省区PCA得分优于未执行省区,表明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整体上发挥了政策效果。

(3)其他比较

各省2008年粮食最低收购价PCA评价得分均呈低态势,其中广西和湖南PCA得分大幅下降,可能是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所致。2009年,我国政府上调粮食最低收购价,其中稻谷粮食收购价由1.59元/公斤上调至1.85元/公斤,小麦粮食收购价由1.4元/公斤上调至1.69元/公斤。2009年各省PCA得分均开始回升。由此可见,谷物最低收购价对稳定国家播种面积、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作用。

(二)粮食最低收购价合理定价

1.合理定价模型

第一,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应首先满足全国居民消费需求,同时满足国家粮食存储库存需求,保证粮食安全,并在此前提下制定粮食收购价下限。

第二,粮食最低收购价定价过高会使粮食市场价提升,加重消费者生活负担,也会增加国家财政支出风险和粮食库存压力。在保持合理库存前提下,保证最低收购价不超出各地粮食市场价的10%,制定粮食收购价上限。

根据粮食收购价上下限,确定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合理定价区间。

(1)粮食最低收购价下限

假定计算下一年粮食最低收购价合理范围前,粮食库存量已满足全国人民三年粮食需求。根据全国居民人均稻谷消费量(Cd)、总人口(N)、人口增长率(r%)、稻谷单位面积产量(Q)、主产区稻谷产量占全国稻谷总产量百分比(q%)估算稻谷主产区下一年种植面积最小值(Mmin)。具体公式如下:

由于模态变形的不对称性以及整机结构的特殊性,考虑简化忽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先采用整机三维CAD建模,对于套在轴上与轴同时旋转的部件如护环、导条、挡风环等,首先计算出这些部件的质量,并求得相应的转动惯量将其施加对应的轴段上,等效为圆截面[4],再在ANSYS中对其拓扑结构进行简化和修改,删除倒角和小尺寸孔洞,以消除应力集中效应,提高计算精度。其转子最终的FEM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含有12 080个单元,32 266个节点。由于对电机整体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需要耗费较大的计算资源,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其中,Cd×N×(1+r%)为下一年全国居民所需稻谷消费量,Cd×N×((1+r%)3-(1+r%)2)表示为使我国粮食库存量顺应人口增长,持续满足全国人民三年粮食需求应增加的稻谷需求量。衡量全国下一年最低稻谷种植面积。运用稻谷种植面积神经网络模型①粮食种植面积M=BP(X1,X2,X3…X8),其中X1,X2,X3…X8分别为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农业劳动力人口、农民受教育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家庭负担、机械化程度、粮食收益及粮食贸易额。反求最低收购价下限Pmin。为统一数据,准确预计粮食种植面积,由稻谷主产区种植面积Mmin倒推稻谷最低收购价。

(2)粮食最低收购价上限

以粮食市场价(P)的110%确定粮食收购价上限,即

(3)合理粮食最低收购价区间

由上可知,下一年合理最低收购价(P0)如下所示:

2.合理性评价

以稻谷最低收购价为例,根据2010~2015年统计数据,利用上一年(t)指标数据计算下一年(t+ 1)合理最低收购价区间,比较其与t+1年实际收购价,讨论“十二五”期间各年确定粮食最低收购价合理性(施勇杰,2007)。此方法也适用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性评价。

由式(6)计算得出,2011~2015年稻谷最低种植面积分别为25 444.51、24 746.89、24 687.41、24 717.07、25 190.80千公顷。将其代入稻谷种植面积与最低收购价神经网络模型,各年最低收购价下限为2.74、2.23、2.24、2.35、2.69元/公斤。由各年市场价的110%确定其最低收购价上限,分别为2.96、3.04、3.00、3.00、3.03元/公斤。根据神经网络模型计算最低收购价上下限(见表7)。

由图2可知,2011年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不合理,其他年份均在最低收购价合理区间内。表明“十二五”期间,我国最低收购价政策逐年完善,价格制定日趋合理。

3.合理范围预测

通过曲线拟合方式预测影响粮食种植面积指标,将所得指标数据代入稻谷种植面积与最低收购价神经网络模型,反求下一年最低收购价下限。2017年稻谷主产区指标曲线拟合结果(见表8)。

表7 “十二五”期间最低收购价格合理区间(元/公斤)

图2 合理最低收购价与实际最低收购价

由上述结果可得稻谷最低收购价下限为2.78元/公斤。

表8 2017年稻谷主产区粮食面积指标曲线拟合结果

为预测下一年粮食市场价,通过曲线拟合方式合理预测影响粮食市场价指标,粮食最低收购价沿用上一年数据,以此粗略预测下一年粮食市场价,曲线拟合结果见表9。

将拟合所得指标数据代入粮食市场价神经网络④粮食市场价格P=BP(P1,P2,P3…P7),其中P1,P2,P3…P7分别为劳动人口、农村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粮食产量、粮食生产成本、最低收购价格和机械化程度。,得2017年市场价为152.9元/50公斤,即3.06元/公斤。最低收购价上限根据市场价的110%确定,即3.37元/公斤。据此预测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合理区间为2.78~3.37元/公斤。

表9 2017年稻谷主产区市场价格指标曲线拟合结果

四、结论

本文从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目的出发,构建粮食收购价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体系。粮食安全方面,选取粮食种植面积一项指标;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方面,选取粮食种植每50公斤净利润、农民劳动性收入和恩格尔系数三项指标。综合考虑粮食品种和区域差异,各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执行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和未执行政策省份,采用PCA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省各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效果评分。从横、纵向角度比较分析粮食最低收购价执行与未执行、执行前后评分。结果显示,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后,三省PCA得分均大于执行前,执行最低收购价省份整体得分优于未执行省份,表明通过国家最低收购价政策激励,可有效激发农民种植积极性,对稳定国家播种面积、保证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收入具有正向作用。

根据我国居民粮食消费需求和粮食市场价与最低收购价间关系,构建粮食最低收购价定价模型,比较“十二五”期间各年实际最低收购价与计算合理最低收购价,评价现有最低收购价合理性。研究得出,除2011年,其他年份粮食最低收购价均在合理范围内。通过模型预测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合理范围为2.78~3.37元/公斤。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得出如下政策启示。

第一,政府应强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全面发挥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作用,提升政策执行效果。对未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地区深入调研,以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已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地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政策管理与执行,使农业从业者了解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影响,掌握政策具体执行内容,并明确执行过程中权责关系,实现对粮食市场的有效调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第二,决策者应综合考虑国家宏观环境、粮食市场供求现状、粮食种植科技发展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最低粮食收购价。由于各地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差异,特定地区粮食最低收购价制定应充分考虑该地区自然禀赋和市场现状。本研究得出的粮食最低收购价合理定价区间可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使特定地区粮食最低收购价在合理定价范围,兼顾农民、消费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利益。

第三,政府应加大农业科研投入,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政府应加强优质良种科研投入,加大先进农业技术宣传与推广,提高农业生产装备水平,使我国粮食生产与种植向机械化与规模化方向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储备、稳定粮食供应、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

[1]程国强.我国粮价政策改革的逻辑与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16(2):4-9.

[2]方鸿.中国粮食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机制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9,23(4):20-25.

[3]贺伟.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0(10):32-36.

[4]兰录平.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效应和问题及完善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5):513-517.

[5]李波.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与评价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1):70-73.

[6]李丰,胡舟.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农户种植行为的影响分析——以稻谷主生产区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10):94-97.

[7]李国祥.为什么要继续执行并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J].农村经济,2016(4):3-7.

[8]谭砚文,杨重玉,陈丁薇,等.中国粮食市场调控政策的实施绩效与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5):87-98.

[9]施勇杰.新形势下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35(6):76-79.

[10]王士海,李先德.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托市效应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4):105-111.

[11]张成才,陈少丹.BP神经网络在河南省粮食产量预测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14(8):1969-1971.

[12]张改清.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下农户储售粮行为响应及其收入效应[J].农业经济问题,2014(7):86-93,112.

[13]张建杰.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的评价[J].经济经纬,2013(5):19-24.

[14]张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主产区农户供给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评论,2013(1):130-136.

[15]郑风田,普蓂喆.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社会福利影响分析——以小麦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9):23-26.

Evaluation of Grain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 and Reasonable Pricing

QIN Bingtao1,2,TAO Yu1

(1.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2.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Policy,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Chinese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 of grain aimed to not only protect food security,but also stabilize the income of farmers.Rice has the largest demand in China,in this paper,rice was taking as an example,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grain purchase price was established.Then,it calculated the implementation score of the purchase price policy in individual province per year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Finally,the impact of grain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 was analyzed by comparing the implementation score in both time and region dimens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CA scores of three provinces which had implemented the minimum purchase price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before.What's more,scores of implemented region were greater than unimplemente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 could effectively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farmer planting and also had positive influence in food security protection and farmers'income stability.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in planting area and the minimum purchase price,reasonable pricing model of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 was constructed and also the practical and calculated minimum purchase price was compared during the period of Chinese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to evaluate the reasonability of recent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The study concluded that,except for 2011,the grain minimum purchase prices in other years were all within reasonable range.And the model predicted that the reasonable range of minimum purchase price of rice in 2017 should be 2.78-3.37 Yuan/kg.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implementation score;reasonable pricing;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F326.11

A

1674-9189(2017)03-0027-10

*项目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6YJC790083);上海市教委优青项目(ZZSLG1502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5M580277);上海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BSQD201404)。

秦炳涛(1976-),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收购价稻谷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谦卑的稻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公布 每50公斤112元
积极应对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调整
我的粮食梦
小麦最低收购价再次下调
稻谷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