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2017-07-25张喜才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农村

张喜才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北京 101149)

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研究*

张喜才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北京 101149)

通过分析农村社会消费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数据,预测农村物流网络总量至2020年将达100万亿元,电子商务总量将达20万亿元规模。农村物流网络潜力巨大。运用聚类分析,将全国农村物流网络细分五类。一是大城市所辖农村地区发展产业链内部化物流即建设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二是工业发达城市所辖农村地区发展本地化物流即建设乡镇物流中心为主的网络;三是人口密集农村地区发展物流综合经营服务即建设面向全国的物流网络;四是耕地资源丰富农村地区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即建设大型配送中心为节点的农村物流网络;五是民族农村地区建设双向物流网络。根据各类物流网络特征制定建设方案,使顶层设计更具针对性,进而提出从农业物流向农村物流转变、突出各地特色、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农村;物流;电商;聚类分析

一、引言

农村物流是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配送、加工、仓储等全过程服务网络,包括农村社会消费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废旧资源回收逆向物流。目前,农村物流网络各节点功能齐全但较混乱,任一节点均具有批发、零售、运输等功能。表现为环节复杂,批发、经销、零售交错,地点遍布县、乡、村;产品多元,社会消费品种类繁多,农产品、农资特殊性强;废旧资源缺乏通道(见图1)。

图1农村物流网络简要示意

近年,我国农村物流发展迅速,但同城乡一体化、农村供给侧改革和六次产业融合发展要求相比仍显滞后。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对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提出更多更高要求。农村物流网络顶层设计缺失、组织化程度低,物流设施不足,市场主体规模小、实力弱,导致农村物流网络体系滞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阻碍农村供给侧改革,制约农村六次产业融合发展,不利于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在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带动下,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物联网等支撑下,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融合推动下,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网络体系亟待顶层设计。本文预测农村物流网络未来总量,提出影响农村物流网络发展指标体系,采取无量纲化聚类分析,将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分为不同区域类别,根据区域特征定制不同建设方案。

二、研究现状

物流是农村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和市场连接的纽带(Abdi,2004)。国外对农村物流研究集中于农产品供应链和农场物流。物流是农业生产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农场到餐桌的重要支撑(Bernhardt等,2015)。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是农业发展适应全球化趋势的重要研究领域。Ciccan⁃tell(2009)将农村物流网络研究拓展至全球农业价值链,强调全球农业价值链构建通过全球和国家农业价值链互动实现,包括农业商务物流巨头、多元化食品生产商、快餐特许经营商及全球零售商在内的跨国公司驱动。由于农村人口转移、消费者习惯改变等因素,农村零售业面临前所未有挑战,英美等发达国家农村零售业均面临萎缩,电商成为农村零售业发展重要战略工具(Jackson等, 2011)。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快速发展对物流配送提出挑战。相较于城市,农村电商发展速度较慢,物流网络是重要制约因素,需形成与城市和大企业对接的物流网络(Huggins等,2002;Thomas等,2002)。政府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应鼓励各类物流服务商相互协调,形成差异化服务体系(Christoffel等,2014)。移动电商是电子商务的延伸,对农村物流提出更高要求(Huang等,2012;Kim等,2010)。

电商迅速发展背景下,国内对农村物流研究集中于农村物流宏观问题与农村行业物流研究。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姚冠新等,2014)。刘俊华等(2013)分析农村物流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关键因素,如目标的衡量、相关利益主体的组织与相互合作、客体的交易与质量保证、载体的规划与运行、冷链技术的应用、标准化体系的建立与推广等。但目前农村物流网点建设末端一般仅限于县区,真正规范化村镇物流网点较少,大部分快递仍需村民自取,送货上门、上门取货无法全面覆盖。农村物流网点分布方面,邮政作为国有企业具有一定优势,但物流速度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丁丽芳,2014)。“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流通业面临粗放式竞争、人口空心化、电商平台自建或嵌入、电商人才缺乏等问题(严圣艳等,2016)。近年,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企业加速农村电商布局,其首要问题是农村物流成本较高,农村物流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瓶颈(张喜才,2015)。农村物流行业研究主要是邮政、供销等物流网络研究。乡镇邮政网点作为服务“三农”与农村电商的重要节点,因地制宜推动村邮站建设,将村邮站打造成保障农村通邮、服务农村电商、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平台(王新利,2009;丁天明,2015)。高波(2010)认为供销社在以网络为核心优势基础上,应以现代化物资配送和科学管理为支撑,统一规划、协调联动,有效推进农村现代物流网络建设,使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发挥整体作用。张喜才等(2014)指出整合邮政、供销等行业物流网络资源,以产业链为依托建立现代物流网络。

综上所述,由于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社会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对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支撑作用,农村物流引起各方关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但目前或偏重于宏观问题研究,大而化之;或定位微观计量研究,偏重于配送中心选址等,精确但脱离实际。因此,本文结合宏微观研究,采用计量分析与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宏观数据实证计量分析,从农村对物流网络需求出发,通过聚类分析,将农村物流网络细分为5个区域,使顶层设计更具体。

三、农村物流网络现状

(一)农村物流网络总量大、品种繁多

2015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 932亿元,增长11.8%①数据来源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占全国比重增长至13.93%;我国是全球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大国,据统计,2015年我国农产品产量达22亿吨,粮食进出口贸易超亿吨,2015年我国农资产量约9 992.3万吨(见表1)。

表1 2010~2015年我国农村物流总量

(二)农村物流产业链条主体多、环节复杂

目前农村日用消费品市场网络销售渠道多样,企业依据自身特点以不同方式进入市场,导致市场混乱。总体而言,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体系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以连锁超市、便利店为主要流通业态,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体系(见图2);鲜活农产品生产总体规模较大,物流供应链呈“两头小,中间大”形式,流通链条系统庞大,未形成完整产业链,行为主体众多,各主体分属不同经济利益体。农资物流网络链条由农资生产企业、农资流通企业、农资经销商、农资零售店等环节构成,主体众多,环节复杂。厂家-省级、市级代理-县级代理-零售商-农户,层级多且逐级加码。总之,农村物流网络产业链处于散、小、乱状态,各物流节点各自为政,互为孤岛,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农资等物流网络交错,缺乏整合。

图2农村社会消费品流通链条

四、农村物流总量预测

(一)社会消费品物流总量预测

我国城镇人口已过总人口半数,但仍有6.2亿农村人口,其市场潜力和空间有待开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农民生产、生活亟待改善,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及商品生产、配送、售后服务等均为潜在增长点。随国家加大农村地区政策倾斜力度,“万村千乡”工程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特别是收入和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共同作用下,农村日用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5年保持10%以上增长率,连续3年增长比例高于城镇。2016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5 814亿元,增长10.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6 503亿元,增长10.9%②数据来源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农村零售额增速比城镇快0.5个百分点,占比较上年有所提高。因此,2020年农村社会消费品可能达8万亿元,较2016年增长一倍,农村网购规模约达1.5万亿元。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对农村物流网络布局,尤其是村级物流布局提出较大挑战。

(二)农产品物流总量预测

为完善物流网络布局,根据近5年农村物流总量,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物流需求总量。随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推进,未来农产品消费仍有很大增长空间,呈持续增长趋势,但不同农产品的需求增长有所不同,人均消费有增有减,部分农产品消费达峰值,未来5年农产品需求量也将持续增加。总体而言,未来5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继续增长,消费增长更快,农产品供求总体持平,部分产品紧缺。短期内,农产品供求形势较好,市场供应较充足。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业环保约束加剧背景下,农业增效形势不容乐观,将会制约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因此,农产品物流趋势表现为五方面。一是农产品产量增长,商品率不断提高,物流需求总量增加,对物流能力、效率和质量要求提高。过去5年农产品物流总量年均增长约4%,2017年物流总量可能为23亿吨,2020年可能增至25亿吨。二是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向优势区域集中,跨区域流通需求增加,对物流提出新要求,主产区生产波动对全国市场影响增大。三是居民消费结构调整对农产品流通质量要求提高,冷链物流需求增加,对流通设施建设提出新要求。四是农产品价格总体上行,农产品市场化进程加快,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为特色的新型流通模式快速发展,对流通信息、金融和期货等服务需求增加。五是农产品流通问题客观反映生产与消费变化,表明流通产业发展滞后于生产和消费要求。

(三)农资物流总量预测

农资是伴生性物流,取决于农业发展状况。经营主体上,一方面,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农民老龄化加剧。导致农资物流服务数量和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经营方式上,土地流转加速,土地更集中,农资需求集中。农资行业既有连锁化、电商化机遇,也面临政府监管强化、减量化使用等约束。因此,农业按年4%增速发展,2020年农资物流总量将达1.2万吨。

综上所述,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物流需求强劲,未来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市场空间可观。据上述预测,2020年农村物流总量将达100万亿元规模,电子商务规模将达20万亿元规模,农村物流网络潜力巨大③数据主要依据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业总产值和农资行业产值按年均增长率估算。。

五、农村物流网络聚类分析

(一)指标选取

聚类分析从四方面15项指标建立相应统计指标体系,以31个省级区域为样本,分析各地农村物流网络。

1.物流需求主体

农村总人口。对近6.2亿农村人口组成的2.5亿个家庭而言,任一商品普及率提高1个百分点,即增加200万件以上的需求量。据测算,我国农村居民每实现1 000亿元最终消费,国民经济产生2 356亿元消费需求,扩大工业部门中间投入1 253亿元,农业部门620亿元,第三产业478亿元。据相关专家测算,农村人口每增加1元消费支出,国民经济产生2元消费需求。农村总人口消费需求是农村物流网络发展重要基础。

行政村数量。受地理位置及知识水平限制,农村物流相较于发展良好的城市物流体系滞后,行政村数量是农村物流布局参考因素。

农家店数量。以连锁经营、网络零售和物流配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进程明显加快,成为改变农村市场格局决定力量。根据对商务和供销等政府相关部门实际调研可知,全国现已形成73万家农家店,4 447家配送中心,822个乡镇商贸中心;农家店覆盖全国97%乡镇和82%行政村,配送比率达63.4%。高效、快捷的农村物流组织模式可将城乡物流系统有机衔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外界反应速度,推进城镇化经济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截至2014年底,纳入统计调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113.8万个,较2013年底增加25.4万个,增长28.7%,其中,农业部门认定示范社10.7万个,占合作社总数9.4%。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成员5 593万户,通过合作社带动非入社成员6 542万户。统计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经营服务总值为10 110亿元,其中,统一销售农产品总值7 529亿元,较2013年增长11.9%,成员人均销售农产品1.3万元;统一购买生产投入品总值2 581亿元。农民合作社已成为农村物流组织重要主体之一。

第一产业法人数。即从事农业的相关企业数。第一产业法人数是农村物流主要需求者和供给者,农村物流重要影响因素。

亿元以上批发市场数。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地域广、交通及通讯条件差,普遍物流设施落后。批发市场是农村市场体系主体部分,是农村物流网络重要影响因素。

2.物流需求距离

区域面积。区域面积是农村物流网络重要客观影响因素,对道路建设、园区选址等有重要影响。

城镇化率。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6.1%,城镇常住人口7.7亿,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缓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较低。因此,加速城镇化进程对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有重要影响。

3.物流需求中介

农村公路。农村公路是农村物流运输方式。至2015年,我国公路总里程450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10.8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390万公里。农村交通运输体系是农村中心集镇快速发展的助推器。

移动电话。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即每3名农村居民中有一位网民。相关调查显示,64.2%的农村网民通过手机购物,仅32.9%使用电脑购物。手机不但是农村网民最主要网购终端,也是最主要网络终端。因此,移动互联网爆发必将影响农村物流布局。

互联网普及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规模达1.86亿,较2014年底增加800万。城镇与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30.1%,相差34.1个百分点。农村互联网普及是电商发展基础,对农村物流网络有重要影响。

4.物流需求客体

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及其他行业直接对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农村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的总额,是农村社会消费品物流重要组成部分。

粮食总产量。粮食物流指粮食从生产至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过程中的商品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是包含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和信息应用的一条完整环节链。

生鲜农产品。指未经深度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是关乎民生的重要农产品。随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生鲜农产品日常消费占比增加,且消费者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生鲜农产品物流贯穿于田间到市场流动全过程,连接生产与消费,将农产品生产、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及包装等活动有机结合,旨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农资总量。农资物流是保证农业生产顺利进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供给和补充农业生产所需生产资料的物流形态,主要从城镇向乡村流动。农资产品物流规模庞大,是农村物流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聚类分析

1.数据选择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5中国统计年鉴》,同时参考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和各地统计公报数据。

2.聚类方法选择

本文对所选数据采用不同的系统聚类法,以不同距离为聚类标准,分析不同角度下各地农村物流网络情况。距离的非层次聚类算法,在最小化误差函数基础上将数据划分为预定的聚类数,采用距离作为相似性评价指标,即两个对象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大。

3.聚类分析结果

运用SPSS软件及组内连接聚类方法,分析结果见表2~4。

表2为初始聚类中心点,表3为聚类中心点改变的迭代过程。表4为聚类数值表示所属各类具体成员。距离代表案例所在地和种子点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如下。

我国农村区域广阔,人口众多,社会结构复杂,消费差异较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非单一渠道和统一模式。鉴此,建设农村物流网络市场应在全国性龙头企业(合作社)管理模式、先进技术、规模经济引导下,各区域企业(合作社)为经营实体,采取在地化聚落式发展模式,促进当地农村物流网络发展。

表2 初始聚类中心

表3 聚类过程

表4 聚类成员

续表4

根据地理位置、农村区域面积、农村县、乡镇和村庄数量、农村人口总数、农民人均收入、农产品总产值等作聚类分析,按表2~4聚类数值和距离分为五类。

(1)以京、津、沪为代表的大城市所辖农村地区。此区域城市化率高、城市人口众多,2015年底,北京、上海等农村区域城市化率已达80%,农业产值低,农村人口少。农产品分销物流量较大;社会消费品物流规模小,日趋城乡一体化;农资物流需求量很小。大城市所辖农村区域物流网络需与城市物流网络衔接,鉴于城市仓储、配送等所需土地价格持续上涨,农村地区日益成为重要物流网络节点和物流基地。因此,大城市所辖农村区域应采取城乡一体化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建设模式。第一,农资和农产品以产业链一体化物流龙头企业为主体,支持全产业链发展,实现农业一体化发展,物流效应内部化。第二,社会消费品以区域连锁龙头企业为主,开展连锁经营,发展直营店,选择发展小型商贸综合体。第三,农产品主销地可选择直接在产地联合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实现产地批发市场与社区连锁对接。

(2)工业高度发达城市所辖农村地区。浙江、广东等省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多项经济指标居全国前列。但其农业产值较低,二三产业比重较高,农民收入相对较高。农产品分销物流量大,加工食品物流量大;日用品消费量较大,主要依赖本地化物流。因此,工业化高度发达的浙江、广东等省所辖农村地区应建设本地化农村物流,大力扶持农村物流产业发展,重点建设乡镇一级物流网络节点,完善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3)人口密集的农村地区。主要包括安徽、湖北、湖南等省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农业较发达,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该地区应采取综合经营服务为主的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模式。建设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农资等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以大型铁路枢纽为纽带,打通覆盖全国的物流体系,推进区域农产品向全国流通;加强本区域乡村小型连锁店建设,形成覆盖区域发展的农产品供应网点。以集散地为中心,打造全国性集散地批发市场。

(4)耕地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主要包括东三省、陕西、甘肃等地所辖农村地区。不同乡镇村间距离较远,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率和调出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但区域辽阔,物流成本较高。因此,该地区建设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应大力发展农村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即加快建设大中型及部分公益性配送中心,通过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提供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套餐式服务方案。农家店以农民自有自营为主,可节省物流和管理费用。东北地区是粮食和春夏菜主要产地,而秋、冬季鲜活农产品供依靠外调,应加大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力度,支持批发市场建设冷库等贮藏保鲜设施。

(5)西部民族地区。地形复杂,物流成本高,经济欠发达,消费能力较弱,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西部地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应遵循“两条腿走路”的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模式。日用消费品、农资物流以大型零售企业为主,采取内部化物流,政府可给予适当补贴,确保以较低价格满足民族地区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需要。农产品应以直销直供为主,可采取第三方物流,支撑电商、直销等新型流通模式。

总之,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区域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应以某一省、市、县为主的“在地化”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模式为主。一种模式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本研究结果可供各地参考。

六、政策建议

(一)从农业物流向农村物流转变,加快物流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以往政府与社会均重视农业物流,忽视农村物流,未将物流同商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数据流结合。应突破传统观念,建立农村大物流概念,实现城乡统一物流体系。改革现行物流业相关行业管理体制,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分割与封锁,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资源利用市场化;依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阻碍或限制跨地区、跨行业物流服务行为,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物流服务市场;继续深化相关领域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规范行业管理,促进物流服务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二)因地制宜,突出各地物流网络特色

农村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即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不存在行政分割与封闭状态。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将成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多种类型、多级层次、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城乡有机统一体,形成以期货市场为先导、批发市场为中心,连锁超市、集贸市场、便民零售店、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共存的网络化格局。同时,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应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经营特色、产品特色等。

(三)现代物流服务商与农户自组织物流结合,培育新型市场主体

从宏观调控角度看,政府应引导、规范、激励现代农村物流主体,即鼓励和规范农产品仓储和运输农工商联合企业及合作社组织的联合或合并,优势互补,节约资源,向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同时,政府应积极支持大型连锁、批发代理、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加快建立综合化、一体化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物流组织化程度低、运营主体无法完全承担物流运作,必须培育一批规模大、资质高的农村物流运营主体,形成物流品牌。一方面可对目标培育企业实行免税优惠、资金补贴、折扣利息、开放银行贷款(如允许部分企业以货物抵押贷款)等扶持政策,多渠道注入发展资本,多途径降低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搭建中外、城乡农村物流企业发展平台,鼓励目标培育企业与国内外先进农村物流企业合作。

(四)促进物流与资金、信息流融合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

加快模式创新,提升增值潜力。传统农村物流运行模式已无法适应城乡统筹和电商物流发展需要。对此,可借鉴发达国家做法,推广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导,客户需求为导向,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载体的城乡一体化双向物流模式。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整合金融、科技和互联网等现代要素,提升农村物流增值空间和发展潜力。

[1]姚冠新,戴盼倩,徐静.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4(26):28-30.

[2]刘俊华,韩利军,颜实.现代农村物流管理与研究的框架模型及关键问题[J].物流技术,2013(7):73-76.

[3]丁丽芳.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N].光明日报,2014-05-10(07).

[4]严圣艳,许安心.我国“互联网+农村流通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思路[J].经济纵横,2016(1):91-95.

[5]张喜才.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6):46-51.

[6]王新利.发展邮政物流促进农村物流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9(9),20-23.

[7]丁天明.新常态视角下江苏农村邮政物流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5(6):52-54.

[8]高波.农村现代物流体系中供销合作社作用刍论[J].生产力研究,2010(8):46-47.

[9]张喜才,陈秀兰.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的整合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4(4):39-43.

[10]周正祥,罗珊,蔡雨珈.交通运输体系改善促进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中国路径[J].中国软科学,2014(5):23-36.

[11]Abdi H N.The influence of rural logistics and rural transport costs on farmincome and poverty in Kenya:The case of Kisumu and Nyan⁃daruaDistricts,Kenya[R].World Bank Report,2004.

[12]Bernhardt H,Götz S,Zimmermann N,et al.Simulation of agricultural logistic processes with k-nearest neighbors algorithm[C].Agric EngInt:CIGR Journal,Special Issue 2015:18th World Congress of CIGR:241-245.

[13]Christoffel J V,Molomo M,Mashiri M.Supply and pricingstrategies of informal rural transport providers[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2014(41):239-248.

[14]Ciccantell P,Smith D A.Manufacturing rethinking global commodity chains:Integrating extraction,transport,and manufactur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2009(50):361.

[15]HuangE.Online experiences and virtual goods purchase intention[J].Internet Research,2012(3):252-274.

[16]Huggins R,Izushi H.The digital divide and ICT learning in rural communities:Examples of good practice service delivery[J].Local Economy,2002(2):111-122.

[17]JacksonV P,Stoel L.A qualitative examination of decoupling,recoupling and organizational survival of rural retailers[J].Qualitative Market Research: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1(4):410-428.

[18]Kim C,Tao W,Shin N,et al.An empirical study of customers'perceptions of security and trust in e-payment systems[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010(1):84-95.

[19]Thomas B,Sparkes A,Brooksbank D,et al.Social aspects of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on agri-food SMEs in Wales[J].Outlook on Agriculture,2002(1):35-41.

[20]ZappacostaM.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rural development:Between promises and mirages[J].Info,2001(3):521-534.

Construction of Rural Logistics System in Internet Era

ZHANG Xicai
(School of business,BeijingWuzi University,Beijing 101149,China)

Trough the rural social consumer goods,agricultural products,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ata analyses,the total demand of rural logistics network could be forecasted.The total rural logistics would reach the scale of 100 trillion Yuan in 2020.The scale of e-commerce would reach 20 trillion Yuan.The potential of rural logistics network was great.Through cluster analysis,the national rural logistics network was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The first was rural areas within the city logistics which developed subdivision industrial chain,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network.The second wa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ized logistic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ed rural areas,which developed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ogistics center network.The third was densely populated rural areas,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services,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for the national logistics network.The fourth was vast land the rural area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and fourth party logistics,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distribution.The fifth was mainly for the two-way logistics network nod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ogistics network and the national rural areas.Then made the construction plan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logistics network in different areas.It was made the top-level design more targeted.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policy recommendations,which were transformating from agriculture to rural logistics logistics, highlighting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cultivating the new market players,and promoting the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rural area;logistics;e-commerce;cluster analysis

F252

A

1674-9189(2017)03-0079-11

*项目来源:北京市教委社科项目(01351701717);北京市委组积部青年骨干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71361140369)。

张喜才(1982-),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流通理论、农业产业链。

猜你喜欢

农产品物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