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与运动训练在改善尘肺患者肺功能中的应用
2017-07-25曲文静
曲文静
·职业病防治·
健康教育与运动训练在改善尘肺患者肺功能中的应用
曲文静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与运动训练方式改善尘肺患者肺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择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2013-03—2015-02收治的82例尘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结合规律的运动训练干预,观察两组健康知识水平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通过3个月的干预,对照组和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0.73%和90.24%,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58.54%和80.49%,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6min步行距离(6MW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FEV1、MVV、6MWT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方面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结合运动训练能有效提高尘肺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同时使患者的运动耐力得到有效提高。
尘肺;康复护理;健康教育;运动训练;肺功能
尘肺的规范名称是尘埃沉着病,主要由于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灰尘)引起,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之一,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但随着病情的进展,大多患者会合并支气管炎的症状,晚期会合并肺部感染而出现明显咳嗽症状。我国目前对尘肺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是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及有效的康复治疗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从而预防患者合并症的发生,阻止疾病的进展[1]。尘肺患者由于肺组织纤维化加重,从而导致运动时有效呼吸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心搏出量增加,极易出现低氧血症,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发生[2],这也是大多数尘肺患者不愿参加运动训练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尘肺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并通过康复护理降低合并症导致的风险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对82例尘肺患者运用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及有效的运动训练干预,对其肺功能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为尘肺患者的运动康复效果提供有效的论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03—2015-02在我院职业病科住院治疗3个月以上的尘肺患者82例,全部为男性,均符合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09)[3]。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平均年龄42.5岁。文化程度:文盲6例,小学27例,初中及以上49例;其中壹期44例占53.7%,贰期33例占40.2%,叁期5例占6.1%。纳入标准:干预前2周患者无发热现象出现,静息条件下患者的呼吸空气血氧饱和度>90%;全部患者均在知情并同意的条件下参加本研究。对出现合并严重哮喘以及肺心病及无法配合者排除纳入范围。两组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分期、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同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而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训练干预,并分别在入院1周内及住院治疗3个月后的第1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肺活量检测,测量6min步行距离(6MWT)。并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进行测评。①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由科室指派一名责任护士入院时实施健康教育,并向患者详细讲解呼吸训练及运动训练的作用及方法,由患者自行锻炼。观察组在入院时由科室医护人员组成的干预组,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个人能力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并给予分时、分阶段实施,时间为3个月。最初的1~8周由干预组成员针对每位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尘肺病的相关知识、呼吸训练及运动训练的方法及作用、饮食营养要求、常规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作用以及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日常的健康生活方式等,时间为1次/周,0.5~1 h/次;并请呼吸专科的专家每月为患者集中授课1次,1 h/次;自9周开始对患者进行为期3周的急性肺部感染加重期的反应及应对技巧讲授,1次/周,1~2 h/次,并对患者存在疑惑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直至患者掌握。②运动训练:根据观察组患者各自的肺功能情况及身体的耐受力,制定相应安全有效的运动训练计划,并由干预组成员指导完成,为期3个月。其中呼吸训练3次/d,10min/次;每周做3~5次呼吸运动操,30~40min/次;功率自行车训练1次/周,时间30min/次,上肢有氧训练1次/周,时间10min/次。同时要求患者进行运动日志记录,对每次运动的时间、运动方式、运动后的主观感受等进行详细记录,并由干预组成员进行监督检查。具体方法如下,①呼吸训练:缩唇呼吸,指导患者经鼻吸气后,以吹口哨样缩唇缓慢呼气,开始时先吸气2 s,再呼气4~6 s,而后逐渐延长至10 s,每日分早、中、晚各做1次,10min/次。腹式呼吸:指导患者仰卧位、坐位或立位进行,嘱患者双手分别平放于腹部及胸部,吸气时将腹部尽力挺起,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并用手尽力下压腹腔,将气全部呼出。每日分早、中、晚各做1次,10min/次。患者可根据主观感受选择以上两种方法中的一种。②全身性呼吸操步骤[4]: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站立位,并将身体放松,正常呼吸;立位吸气,呼气时将身体前倾;上臂单举吸气,呼气时双手压腹;上肢平举吸气,呼气时双臂下垂;上肢吸气平伸,呼气时双手压腹;双手抱头吸气,呼气时转体;立位上举上肢吸气,呼气采取蹲位,最后由缩唇呼吸到正常呼吸结束。③功率自行车训练:易选择在下午进行,为了获得最大心率,最大摄氧量(VO2max)及最大功率(Wmax)[5],应采用症状限制最大运动试验。运动疗程包括:5min无负荷踏车;而后进行递增负荷踏车,0 W开始,持续5min增加30 W直至符合目标,恒定负荷运动按目标负荷进行,恒定负荷及递增负荷运动时间设定为20min,并将功率自行车运动转速保持在50~60转/min;无负荷踏车5min后结束。每次时间共计30min,1次/周。当进行功率自行车训练时,应同时对靶心率进行监测,随时掌握运动强度,通过监测脉搏从而达到目标心率。一般将靶心率按症状限制最大运动量为最高心率的70%~85%[6]。同时应在患者停止活动后10min,心率恢复至正常状态下。若在患者运动时出现面色苍白,大量出汗,或收缩压>15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95 mmHg、血氧饱和度<85%等情况;应立刻停止运动或药物处理。④上肢有氧训练:包括无负重的上肢训练,如上肢弹力带操,在平静呼吸下双臂无负重或弹力带运动,方法为重复进行前屈和伸展,10min/次,1次/周。从而使肋间吸气肌的通气负担减轻,使成膈肌或辅助呼吸机做功得到转换进而提高肺功能。
1.3 观察指标 通过文献查阅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尘肺健康知识问卷,对患者的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认知水平进行调查,量表内容包括尘肺病的发病因素、症状、常用药物的名称、药理作用、运动锻炼的目的、方法、意义、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等10个内容。其中将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化为两大项调查重点,并将每项细化20个问题进行考核,评分标准为每题5分,两项各满分为100分。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对于文化程度较低不能自行填写者,由干预组成员一对一协助填写,并现场收回问卷。肺功能主要评价指标:测试仪器为比利时生产的Medi soft/HYPAIR/PROVO2型,所有参与患者均由同一位专业人员进行测试,观察指标为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占用力肺活量比率(FEV1/FVC)以及患者的最大通气能力(MVV)。并以同期测定的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6MWT测定[7]:由专职护士在不引起患者气短的状态下进行检测,时间为6min。标准为:1级<300 m,2级300~374.9 m,3级375~449.5 m,4级>450 m。具显著意义的标准为:治疗后提高70 m以上。6MWT测定与患者的肺康复效果紧密相关,能充分体现该患者的主观呼吸状态的改善情况[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表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比较(表1) 两组患者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对比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及6MWT比较(表2) 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MVV、6MWT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EV1、MVV、6MWT、FEV1/FVC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EV1、MVV、6MWT、FEV1/FVC比较(±s)
FEV1/FVC(%)干预前 干预后tP干预前 干预后tP对照组 41 1.74±0.32 1.75±0.23 0.332 >0.05 68.90±4.01 71.21±7.01 1.827 >0.05观察组 41 1.76±0.23 1.98±0.31 3.607 <0.05 69.91±5.00 72.10±6.01 1.804 >0.05t0.482 3.896 1.000 0.625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FEV1(L)
续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EV1、MVV、6MWT、FEV1/FVC比较(±s)
续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EV1、MVV、6MWT、FEV1/FVC比较(±s)
6MWT(m)干预前 干预后tP干预前 干预后tP对照组 41 60.12±9.06 61.22±11.25 0.492 >0.05 311.15±38.24 318.16±46.25 4.155 <0.05观察组 41 59.07±10.01 68.38±10.26 0.747 >0.05 306.45±40.14 377.56±57.87 6.886 <0.05t0.502 2.998 0.504 5.453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MVV(L/min)
3 讨论
尘肺患者进行健康行为教育对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目前临床已把运动锻炼作为尘肺患者治疗的一种辅助方式,运动锻炼可以改善尘肺患者的呼气量,提高患者的肺活比率。但很多患者由于运动会给自身的呼吸造成影响,所以比较排斥日常活动,而健康教育是在患者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发挥患者自身的最大潜能,使患者在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运动的最大化,通过辅助运动来提高患者的肺功能,进而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有效提高,由入院时的排斥运动到慢慢接受,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通过健康教育,患者的日常不良生活习惯也得到了有效改善,对疾病的稳定及症状的改善起到了促进作用。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3个月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分别为90.24%和70.73%,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80.49%和58.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以上数据充分表明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及自我疾病管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展。提高了患者的运动依从性。目前,尚无根治尘肺病的有效疗法,尘肺病的治疗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关注[8-9],而运动康复是现阶段尘肺患者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措施,通过有效的运动锻练提高患者的肺功能,运动锻练已成为肺康复的核心,运动锻练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还会对患者的呼吸困难得到缓解,并有效改善患者的疲劳症[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EV1、MVV及6MWT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通过规律的运动锻练及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增加了自身的肺通气量,增强了呼吸肌做功能力,肺泡内残存气量经用力呼气后减少,减轻了肺泡膨胀程度,使肺功能得到改善,运动耐力得到大幅提高,呼吸困难症状得到缓解。而对照组患者由于是自身进行运动,未进行跟踪管理,致使患者对自身的要求不高,使运动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及合理的运动训练,在提高尘肺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疾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的运动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应广泛推广。
[1]李洪美.50例尘肺患者康复疗养与护理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133-134.
[2]杨丽洁.健康教育在尘肺患者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9):820-82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70-2009尘肺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1.
[4]赖桂兰,黎宛笑,梁月贞.督导呼吸训练在尘肺患者呼吸功能中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7-9.
[5]夏本英,杨跃红,龙玉珠.八段锦训练操对尘肺康复的作用[J].职业与健康,2015,31(2):254-255.
[6]居朝霞,刘霞英,陆忠华,等.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84-285.
[7]张曦.尘肺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营养膳食指导[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7):783-784
[8]刘前桂,李永杰,郑曦,等.6分钟步行试验在呼吸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129-131.
[9]Ergün P,Kaymaz D,Günay E,et al.Comprehensive out-patientpulmonary rehabilation:treatoutcomes in early and late stag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nn Thorac Med,2011,6(2):70-76.
2016-08-11)
1005-619X(2017)03-0331-04
10.13517/j.cnki.ccm.2017.03.050
110024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