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铁”干部标准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意义*
2017-07-25张青卫
张 青 卫
“四铁”干部标准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意义*
张 青 卫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了锻造一支“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的干部队伍新要求。这四个“铁一般”既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又具有明确的指向要求,信仰是灵魂的安顿之处,信念是追求的理想目标,纪律是行事的要求规范,担当是践行的勇气魄力,四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党员干部的新标准: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筑牢共产主义理想,严守党章党规,自觉担当责任。“四铁”标准的提出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举措,是重塑党员干部铮铮铁骨的强身药剂,也是全体党员强固“四个自信”的告诫警示。
干部队伍 四铁 理论逻辑 现实意义
作者张青卫,男,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博士(长沙 41007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干部队伍建设要求之后,又先后提出了要着力锻造“四铁”过硬部队、“四铁”军委机关的重要指示。一时间,“四铁”成为党员干部和思想理论界的热议话题。然而,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四铁”之间的理论逻辑理解得还不够准确,把握得还不够到位。从哲学层面厘清四者之间的内在理论逻辑,深入挖掘它提出的时代意义,有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四铁”标准,自觉践行“四铁”要求。
一、准确把握“四铁”标准之间的严密理论逻辑
信仰是灵魂的安顿之处,信念是追求的理想目标,纪律是行事的要求规范,担当是践行的勇气魄力,四者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党员干部的新标准。信仰决定信念,没有信仰,就没有动力,没有信念,就失去了方向;有了动力和方向,行事还得遵守规矩,所以纪律是重要的保障,理想信念管长远,纪律规范管当下,二者不可偏废;纪律既为信念护航,又为担当立规,不能自觉地遵规守纪,也谈不上责任担当;如果不敢担当责任,理想信念就会成为镜中花水中月,再严明的纪律也就成了毫无意义的摆设。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筑牢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严守党章党规,自觉担当责任。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灵魂是对人生起着统领和决定作用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培养时,提出了“新四有”标准,就把“有灵魂”挺在了最前面,一支有灵魂的军队才能成为打不败的铁军。古代哲学家就非常重视对灵魂的研究与思考,强调人除了有血肉之躯以外,更有灵魂的存在,有灵魂是人与动物的一个重要区别。灵魂需要寄托,这是人的一个内在要求。灵魂得不到安顿,人活着就失去了目标和意义,就如行尸走肉。信仰是人安身立命之本,是灵魂的安顿之处。信仰有层次的不同,有个体的差异,有科学不科学的区别。信仰宗教的人把灵魂交给神灵,企求寻找灵魂的安顿之处,一切唯心主义者归根结底都是神灵的崇拜者,因为宗教以某种异化的形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安顿灵魂的需求。没有科学信仰的人们,宗教是最好的精神慰藉,这是宗教存在的重要依据之一。所以列宁说过:“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①《列宁全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62页。
信仰是一个人的行为动力,更是一个人道德底线的守护。一个彻底的宗教信仰者,必将是个现实的行善者,不过他行善的目的不是为了他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死后灵魂进入天堂,所以坚实的宗教信仰者最终也必将是个利己主义者,资本主义宗教信仰盛行与利己主义盛行是一致的。信仰“拜物教”的人,把自己的灵魂交给金钱,到金钱那里寻求人生的目标和意义,这是一切腐败的根源,极端利己主义者是信仰“拜物教”的结果。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拜物教形成的本质和根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党员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她的唯一信仰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从不相信这个世界存在救世主,更不相信鬼神迷信。马克思主义者教导他的人民把他们的信仰置于科学理论之上,教导人们只有从现实当中,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放自己。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必定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会把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奋斗的理想目标。
(二)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理想目标
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在谈理想信念时,多次明确地指出,我们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我们的信念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并非是对信仰和信念的简单区分,而是对信仰和信念之间的内在理论逻辑的深刻把握。从哲学的角度看,信念是人在内心所秉承和信奉的一个(套)观念,这个(套)观念是否牢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解释这个(套)观念的理论是否深刻。大凡能够成为人的信念的东西都会有一套解释它存在的合法性的理论体系,就是迷信、邪教也要力图建立解释它的理论,否则就会失去它的信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念的坚定来自理论的自觉。如果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根本谈不上坚定的理想信念。列宁多次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不断地从科学理论中汲取革命的信念。他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②《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就是我们确立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成为进步人士的信仰,是因为它科学解释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马克思的事业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为人类的彻底解放寻求出路。为探讨人类解放这一主题,马克思把哲学的视角从“天上”转移到“人间”,关注现实的人的现实生活。为考察现实的人,马克思又把哲学的视角转向了历史。也只有马克思才真正发现了人类历史的起点和秘密在于物质生产劳动。当人自己生产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时候,人开始与动物相区别,从此开始了人类历史之旅。人不再被动地适应原有的世界,而是主动改变原有的世界,创造一个“为我”的世界,这一创造活动一开始就表现为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它在现实中的展开就是马克思称之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马克思对这一矛盾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的深刻揭示为他创立“唯物史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因为人类一切的精神文化生活必须建立在满足了“吃、穿、住”等基本的物质生活基础之上,因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最终的决定因素。在这一系列矛盾关系中,生产力(主要表现人改造自然的能力)永远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因为人与自然的矛盾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始终,解决这一矛盾唯一出路就是不断地提高生产力。人的这种能力最突出体现在“劳动”这一创造活动之中。然而现实的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这一人之为人的生命活动被异化了,变成了外在人、与人相对立的力量,也就是人过着“非人”的生活。马克思深刻揭示工人阶级这种“非人”的生活。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特别是工人)在做人时(劳动时)不快乐,人在做动物时(即从事吃、住、性等等这些动物性活动时)才感到快乐。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499、44页。世界被彻底颠倒了,要把这个“颠倒的世界”彻底颠倒过来,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奋斗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于以前的一切旧哲学的地方,就是从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出发,把“对象、现实、感性”不是看成抽象的物,而是看成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499、44页。马克思通过对人的实践活动的“革命性”、”批判性”意义的揭示,从而发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异化的深刻根源,并通过资本的批判找到了扬弃异化,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途径。那就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党人提出了明确的理论要求,要求他们在理论方面胜过一般无产阶级群众,必须“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③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0、499、44页。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要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必须确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认清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向。
(三)纪律严明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纪律是行事的要求规范,是一切行为目标实现的保障。犹如奥运赛跑,信仰是体育精神,信念是终点目标,纪律则是各项规则。如果没有体育精神就失去了动力,没有终点目标就没有方向;可是如果没有规则作保障,比赛就无法进行。人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个孤立者,“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而现实中一切关系的构建都需要一定的规范。因此,人的任何行为要想成为合理的行为都必然包含两个基本的向度:一是目标方向的向度;二是约束和规范的向度;前者提供行为的精神动力,后者则体现为约束力和保障力,两者不可偏废。但是,一旦方向目标确定后,约束保障工作就成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放眼人类历史,人类一切团体,都特别重视纪律的约束作用,纪律行为既是人类团体内部行事的规范约束,也是人类对抗外部力量的重要智慧。从保障信仰的角度来看,一切宗教团体都要依靠严格戒律来确保团体的统一,一切政党都有严明的纪律来统一行动。我们党是用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遵规守纪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也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纪律严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也是共产主义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邓小平曾指出: “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4页。把纪律与理想并重,是邓小平对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成功的经验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这里所讲的理想,是个泛称,主要是指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当然也包括解释共产主义的一套理论学说,即马克思主义。无论搞革命还是抓建设,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不怕流血牺牲、战胜千难万险的精神支柱。但是,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不会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战斗力;就难以团结统一起来,就会像 “一盘散沙”,我们的事业就不能胜利,我们的理想也难以实现。因此,严明党的纪律,加强纪律建设,为理想信念的实现保驾护航,是我们当前“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工作,是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的关键所在。
(四)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本质体现
担当是践行的勇气与魄力。从哲学上讲,担当就是主体对自身责任的自觉意识,有担当的人就是有责任意识的人。从思想层面来讲,敢于担当就是有高度的责任心。从实践层面来讲,敢于担当就是勇挑重担,面对艰难险阻,也从不推诿,不逃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共产党人的责任是什么呢?很明显就是要带领全体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这条道路曲折而漫长,这个责任重大而艰巨,肩负这样的责任既需要智慧和才华,也需要勇气和魄力。每当革命和建设处于决战的关键时期,勇气和魄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担当精神就显得特别突出。看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是否坚定,不是看他口头上表态有多么坚决,而是要看他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是否有自觉的担当,是否担当了应该担当的责任。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能站稳脚跟。
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讲担当就是讲党性。2014年2 月 7 日,习近平同志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布里廖夫专访时,把自己的执政理念明确概括起来为14 个字:“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14 个字里面有两个“担当”,简洁朴实而又铿锵有力。这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历史责任的担当精神。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信仰、信念、纪律、担当是每一个有作为的人的基本要求,但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应该标准更高、要求更严,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之前统一加上了“铁一般的”规定。这个前缀不是一般的修饰,更不是一个语词上的点缀,而是一个党的领袖对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新要求的深刻洞察和高瞻远瞩。每一个“铁”字都有它独特的内涵。对于信仰而言,铁就铁在它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深信而毫不怀疑;对于信念而言,铁就铁在它对共产主义的理想坚定而毫不动摇;对于纪律而言,铁就铁在它对干部的约束严明而毫不宽待;对于担当而言,铁就铁在它对责任的担当坚决而毫不退缩。四个“铁一般”的标准既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又具有明确的指向要求,共同构成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的新标准。
二、深刻领会提出“四铁”标准的重大现实意义
“四铁”标准是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立起了思想建党的新标准,明确了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既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又针对现实、切中时弊。对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一)“四铁”标准的提出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举措
在党的事业中,领导干部始终是推动工作的核心力量,起着主导的作用。毛泽东早就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页。这是对干部在党的历史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也是党的事业历久不衰的重要经验总结。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一大批信仰坚定、纪律严明、敢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前赴后继,薪火相传,才保证了党能克服重重险阻,永葆生机与活力。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能否统筹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能否彻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能否在改革决战阶段迎难而上,能否在歪风邪气面前毫不退缩,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这样一个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对党的建设,特别是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标已经十分明确,蓝图已经十分清晰,规划已经十分到位,接下来的关键举措,就是看能否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个任务已经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需求,适时提出了打造一支“四铁”干部队伍的任务,以 “四铁”的过硬标准,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培养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敢担当的高素质领导干部,以完成党的光荣历史使命。
(二)“四铁”标准的提出是重塑党员干部铮铮铁骨的强身药剂
革命理想高于天。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没有理想信念, 或理想信念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 “软骨病 ”。党和人民军队在艰难辉煌的历史中,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敢于亮剑,身处艰苦卓绝的环境毫不退缩,经受严刑拷打也决不变节。革命先烈所表现出来的“砍头不要紧”的铮铮铁骨,靠的就是“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仰。当前,在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信仰缺失、或者是信仰不坚定的问题:有的同志不信马列信风水,希望通过烧香拜佛谋权位、求发展,通过迷信鬼神寻求精神寄托;有的同志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体系缺乏认同感;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正义感退化,浑浑噩噩过日子,为官不为;有的甚至丧失思想道德底线,生活腐化堕落,迷恋金钱,成为人民的公敌。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的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在“中国威胁论”不断地叫嚣声中,在帝国思维占主导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实现和平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凝心聚气,攻坚克难。特别是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适时提出“四铁”要求,这既是对党员干部素质的本质性认识,又是对当前干部队伍现状的深刻洞察和深情关切;既内涵真理的感召力,又富有现实的约束力,是纠正少数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的及时良方,更是锻造干部勇于担当的强身剂。
(三)“四铁”标准的提出也是全体党员强固“四个自信”的告诫警示
中国共产党是在经历刻骨铭心的磨难中、在战胜血雨腥风的考验中发展壮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之不易,它是从无数的牺牲和苦难中得到的辉煌。我们历经了千辛万苦才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经历了上下求索才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才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梦才展现出光明的前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要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逻辑的辩证统一。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这是一条在科学理论指导之下适合中国国情、通往复兴之路的康庄大道,我们有理由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2页。但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更加尖锐而复杂,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仰发生了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认识不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民主精神领悟不深,在现实中经受不住各种风险和诱惑的考验,不自觉地远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流砥柱的队伍。习近平总书记适时提出“四铁”要求,既是对这些现象的纠偏,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告诫警示。
三、在实践中自觉践行“四铁”标准
“四铁”标准内涵丰富,要求严格。做好“四铁”干部,在实践中自觉践行“四铁”标准,加强学习是前提,强化意识是重点,实践锻炼是关键。
(一)强化理论武装,练就过硬本领
“四铁”标准,作为政治素养、理论水平,道德品质、能力素质的综合要求,不会与生俱来、自然获得,而要在长期刻苦地学习中不断得到提升。党的领导干部,政治标准是第一位的标准,绝对忠诚可靠是关键的要求。为此,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必须把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当作看家本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原原本本地学,扎扎实实地学,要学深悟透,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掌握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要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辨别大是大非问题的本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党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宝贵经验。当前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自觉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本地方、本部门的发展。
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各种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习的关键是必须全面,用各种科学的理论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克服本领恐慌,才能成为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好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履职之要,只有勤学苦练,才能胜任岗位需求,才能补齐能力上的短板,才能破解工作中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是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将依靠学习才能赢得美好的明天。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要始终保持一种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业务恐慌的压力感,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做到眼中要有大视野,胸中要有大格局,干事要有大手笔。
(二)强化公仆意识,牢记使命宗旨
共产党人的事业是全体人民的事业,无产阶级政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铁一般的理想信念体现在现实行为中,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章》 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的光荣传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问题。党全部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要强化公仆意识,首先就是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信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和为民情怀。要强化公仆意识,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一个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领导干部,一定会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强化公仆意识,必须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切实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强化公仆意识,最根本的就是要在深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中体现,要深入一线,体察民情,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不拖拉、不推诿。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在干事中磨练,在实战中摔打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是靠无数党的优秀干部身先士卒、不畏艰辛地带领全国人民干出来的。邓小平就曾指出,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脱离实践的锻炼,脱离攻坚克难的事业,空谈“四铁”没有任何意义。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遇事不敢冒风险,怕担责任;军事训练花拳绣腿,军事演习走形式;面对改革的繁重任务不履责,面对发展遇到的矛盾困难不尽责,面对安全稳定的诸多压力不守责。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摸爬滚打,缺少急难险重任务的砥砺磨练。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我们的事业就是在攻坚克难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向前推进的,我们的军队是在急难险战的打磨中壮大的,我们的干部是在解决复杂矛盾问题的实践中成长的。
当前,无论是经济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改革强军的历史性大考,都为打造“四铁”干部提供了最好的实践熔炉。任务越重,挑战越多,越是要积极争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先锋队”、强军兴军的“排头兵”。在生动具体的实践中,不断磨练品质,砥砺人格。真正做到把信仰铸进灵魂、把信念溶入血液、把纪律存放心中、把担当扛在肩头。
责任编辑:凌 雁
*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13YBB026)、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拔尖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RWBJ20120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