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歌咏之 如戏玩之

2017-07-24李凤美

读天下 2017年20期
关键词:反思教学

摘 要:“走进语文课堂,我就是语文”、“走进文言课堂,我就是文言”是我一直以来秉持的语文教育理念。

关键词:教学;实录;反思

我怀着一颗“把玩”的心态,如歌咏之、如戏玩之,便呈现出了如下的一节研讨课——《活见鬼》。

课堂实录和反思:

一、 导入新课、品读课题

师:(板书甲骨文“鬼”字)这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大家猜猜看,是个什么字?生:鬼 师:你看过鬼片、听过鬼的故事吗?你印象中的鬼是什么样子?生:穿着白衣服,很恐怖。生:飘过来,荡过去。师:的确,在我们的印象中,鬼总是长着青面獠牙,面目狰狞,阵阵阴风而来,悄无声息而去,令人畏惧。(板书“鬼”)今天要学的文言文,就和“鬼”有关,题目就是——生:“活见鬼”。

学生齐读题(没有感觉)师:活人见到鬼了,活生生地见到鬼了,心情如何?该怎样读?学生再读题(有一种害怕、恐惧的感觉)

二、 读准字音、读顺文章

师:前几天你们的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去预习课文,下面,我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怎么样?这篇文言文一共有7句,下面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每人一句,注意把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停顿。学生开火车每人一句读,老师随机纠正。

三、 读懂文章、学习注解

师:对照课后的译文是读懂文章很好的一种方法,下面老师读译文,你读文言文中相对应的句子。谁来试一试?一生与老师对读第一段。(读到“同行”处学生出错,师生一起纠正)师:还有想对的吗?下面全班一起来与老师对读。

老师与全体学生一起对完后面的句子。师:这篇文言文比较長,有点难读懂,同学们看看有没有哪个字或词比较难懂,需要特别提示一下。生:偶 师:谁知道“偶”字的意思?生:刚好的意思。师:请同学们在文言文中“偶”字右上边写上一个①,然后在译文中找到它的解释也标上一个①,

四、 品读“怀疑遇鬼”部分

师:是啊,其实你们这边的投伞者也没闲着,本来觉得自己运气挺好,不用淋雨,跑了上去,可是,没有想到撑伞的人也是一样——久之,不语,疑为鬼也。师:这时候,你们两人,你怀疑我,我怀疑你,心里都很——害怕、紧张。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当时他们害怕、紧张的心情。全班读:久之,不语,疑为鬼也。(读得很有古文的韵味)师:从你们刚才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你们的惊慌、害怕。可是,这时到了他们最害怕的时候吗?生:没有 师:你从文中哪里看出?生: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出示幻灯片,全班齐读。)

师:刚才我们由于走进了“久之,不语,疑为鬼也”所描绘的情景,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刚才一起读得有滋有味。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句,努力走进了文本描绘的情景,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努力把人物当时越来越怕的心情读出来。(学生练习,老师深入其中指导)师:谁来分享一下你刚才练习的成果。学生读 师:老师发现你读“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读得很好,再读一遍,同学们留心他在哪里停顿了一下。生:他在“因”字后面和“而”字后面停顿。老师出示幻灯片,学生练习。师:挤之的动作是一次完成的,我们在断句时,“奋力挤之桥下”6个字应该一气呵成。多名学生读。师:“愈益恐”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赴饮者的心情是如何越来越害怕的吗?生:“久之,不语,怀疑是鬼”时心里有点害怕,“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时,心里越来越害怕,“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心里更是害怕。师:谁来连起来读这2句,读出他越来越害怕的心情。(师板书:渐强记号。)

五、 品读“告以遇鬼、号呼有鬼。”部分

师:正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相互猜疑。所以,才有了炊糕者看到的这一幕:师:看看,第一位闯入炊糕者家中的是何人?生:赴饮者。师:赴饮者当时的神情应该是怎样的?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吗?生:惊慌失措生:失魂落魄生:胆战心惊

生:面如土色 生:惊恐万分)师:非常生动的语言。师:我就是那位炊糕者,你一进门会怎样对我告以遇鬼?师:可以称呼我:老人家,老伯伯、小伙子 生:老人家,我刚才遇见鬼了。(笑着说)师:此时,你是惊慌失措、失魂落魄的,该怎样告以遇鬼?声调应该是怎样的?生:老人家,我、我、刚、刚才遇见鬼了。(声音结结巴巴,全体学生给予掌声。)师:请带着这样语气读第一句:生读: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师:从他的声音中,我感受到了你的惊慌失措。如果加上表情,可以使你的回答更加绘声绘色。生再读,效果很好。师:第二个闯入的人是谁?

六、 提炼文章主题

师:一人告以遇鬼,一人号呼有鬼,两人相遇一起会出现怎样的情形?生: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师:他们是在笑什么呢?生:在笑对方彼此慌恐、狼狈的样子。生:在笑自己原来遇到的不是鬼,是因为疑神疑鬼。(师板书:疑神疑鬼)

师: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人世间其实并没有鬼,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甲骨文“鬼”字中间这部分像一个什么?生:像一个人。师:是的,这是古人在祭祀祖先时,巫师戴着个恐怖大面具,扮演着幽灵、魔怪。其实,古人在造字时,就告诉我们其实世间并没有鬼。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我以诵读为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一共读出了三个层次:一是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二是读懂文章,读出停顿;三是抓住重点,读出韵味。

《活见鬼》这篇小古文文字简练,形象地刻画了两个主人公从疑神疑鬼到恍然大悟的经过。其中,他们越来越害怕的心理变化是文章的一条主线。我从“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夜晚”一问就开始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入情入境,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并用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文章的意境,就像歌者用心歌唱一样尽情演绎着这篇小古文。

“如歌咏之、如戏玩之”是我上完这篇《活见鬼》的小古文的一点粗浅想法,“走进文言课堂,我就是文言”是我对语文教育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参考文献:

[1]赵云洪.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4(10).

[2]张卫青.让小学语文课更有趣味——以苏教版《变色龙》为例[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9).

作者简介:

李凤美,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顺德区容桂细滘小学。

猜你喜欢

反思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