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升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2017-07-24甘静
摘 要: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它占据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大半部分课时。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此外,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成长的重要阶段,其感性认知能力也在逐步提升和完善。本文构建一种基于现代教学理论的“感受-升华”的阅读教学方法,帮助指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加以运用,从而构建科学、完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感受;升华
一、 感受文本
小学生受年龄和社会经验的限制,其思维能力和知识面都相对狭隘,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难以体会到文中的精髓思想。阅读教学开展的第一步便是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文本知识。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之前向学生讲述文本有关的信息和背景知识,为学生的下一步阅读理解提供信息支撑;其次,指导学生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生词和新词也是一条重要的教学途径。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和教师指导的方式,达到对生词的理解,从而扫除阅读上的文字障碍;再者,通过大声朗读或教师范读的方式,让学生理清课文的基本框架和感情脉络。
(一) 深入教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涵盖的内容是丰富的。为此,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对于教材内容要有足够的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文本进行不同侧重点的挖掘。如果是写人的,就要重点感受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如果是写事的,就要更多感受对于事件的描述;如果是写景的,就要感受景物的特点。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立不同的关注点,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章的感受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对于文章内容有深刻的体会,从而基本了解文章的主体思想。例如在教授《升国旗》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中“我们立正,向您敬礼”中“我们”的心理活动,以及为什么在这里用“您”这个称呼等细节描写的深层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样写给我们什么启发?再让学生结合思考所得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就能对文章中所传达的内容有深刻的把握,感受到文章的内涵。这样所实施的阅读教学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信息,对于增强教学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二) 把握结构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带领学生关注阅读文章的结构组成。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就文章结构的要点为突破点,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这样通过对内容的挖掘,使学生形成连贯的思维,从而形成完整的阅读认知体系,这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好处的。例如在教授《卧薪尝胆》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找出文章叙述的主线,让其找到文章中串联结构的是什么,这样有目的地探索就能使学生对于文章内容有深度的把握,让学生明白作者写作的结构。而通过对于其细节的探究,找到阅读写作的线索,使他们掌握文章写作更深层次的内涵,对文章内容形成清楚的认知,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强。
二、 升华情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终的落脚点并不是让学生们一味地在文本的情境中感受、体验、思考,而应该是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最终变成学生内部的态度、价值观,使其得到升华,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一) 联系实际
语文是教学中与實际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相关研究结果证实,语文越接近生活,学生理解越快,对语文情感的把握就越准确。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感悟教学。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教学活动而言,教学中往往就可以通过对学生设置一些亲身经历的机会增加感悟。例如,在进行《乌鸦喝水》这一课的讲授时,教师让学生模拟将石子放入水中后,瓶中水的变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还会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教学效果也会很好。语文教学中,对文章情感的把握不能仅仅依靠对个别字或者词的理解感悟。文中的情义与韵味是需要依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留意得到的经验。只有真实感悟到了,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基线。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学生内心深处的经验和感悟拖拽出来至课堂教学中,这样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很好。例如,在讲解《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个人经验,先各自想象出园子里是一番怎样美好的景象。在学生争先回答以后,教师就可以提出对如斯美景没有欣赏到是多么可惜,直接可以引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作者未能欣赏到满园的春色而感到惋惜。这样的教学方法既直接又有效。
(二) 开拓思维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维开拓能力。要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独自体会文章内涵并进行多元化理解。例如,教师在讲《生死相随的海鸥》这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小海鸥求救及其他海鸥不远万里赶来救援时恢弘的场面。当一只海鸥与受伤的海鸥生死相随时的壮烈与感动。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海鸥,与文中的海鸥一起飞翔,一起受伤,与受伤的海鸥生死相随,身临其境地体会这之中的亲情与友情。这要求学生必须全身心投入阅读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体会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又如,讲解《可爱的草塘》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对草塘进行联想,脑海中形成草塘可爱的画面,进而进行诵读,让学生与作者沉浸在草塘的魅力之中,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又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感情形成共鸣。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能力。学生间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阅读感受,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使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不断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感受和升华,从而构建科学、完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晓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分析与建构[J].职业技术,2017,16(08):107-108,111.
[2]韩露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调查与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7.
[3]曾福金.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创新教学模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0):122,128.
[4]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甘静,重庆市,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