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从低年级抓起

2017-07-24曾衍青

关键词:范读古诗课文

曾衍青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徐世英先生说:“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加重要”。因此,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使用朗读手段,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审美情操。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基础很重要,应该从低年级开始抓起,效果更好。

【关键词】 朗读 低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7-142-02

0

一、范读引路,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

教师把自己对课文的体会之后的感悟通过朗读的形式正确、规范地传达给学生,我们称之为范读。学生听着老师的范读,会自然而然地跟着读,会学着老师的语气读,也会模仿着老师的声音和表情。教师的范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传统而有效的方法,老师读得声情并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引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与课文中的主人公悲喜同起,唤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对文本产生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朗读能力不强,领悟能力不高,但模仿能力较强。所以,指导低年级的孩子朗读,是从零开始。因此,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

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少,拿到一篇课文,根本无法读通读顺,我认为,刚开始,每篇课文教师应该带着孩子们朗读,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时,教师也应该继续范读,这就要求教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给学生引路,示范如何朗读。只有当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流露真情的时候,才能以情悟情、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范读最基本的功能是给学生提供朗读课文的榜样。朗读并不是对文章内容的简单复述,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艺术。例如:读音的轻重,速度的快慢,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理等等,都需要教师去揣摩,去练习,再在学生中范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的朗读技巧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模仿才能掌握的。上课时,学生的朗读情绪受教师感染的成分很高。所以,我把每堂语文课当作舞台,把每一次朗读当作表演,然后充满情感地表演,范读时,以丰富的表情,优美的声音去感染学生,这样,学生的兴致就被激发了,他们也乐于模仿教师的朗读。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怎么读,他们就怎么读,就连教师朗读时的动作、表情他们都能一一模仿。

我所教的这个班,现在三年级了,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从一年级开始,我就非常重视训练孩子们的朗读。坚持每篇课文都范读,一年下来,孩子们朗读文章从来没有唱读现象。多读几遍,读流利后,一部分孩子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感情朗读。我经常给孩子们布置朗读的作业,让他们读给家长听,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读书也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我想,这是孩子们从开始朗读,就有了好的示范,他们的朗读就有了好的开始。

二、古诗诵读,让学生在坚持中提高

低年级孩子识字量不多,朗读仅仅限于课文,范围太窄了,因此,我想到了古诗文。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只奇葩,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它有一定的格律、节奏感和音乐美,古诗,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朗读。但要读好,却是不容易。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积累,我坚持指导他们朗读古诗。一年级时,我要求孩子们每人都要有一本古诗读本,经常利用早读、课前、活动课、读书课指导孩子们朗读、背诵。朗读古诗,我主要抓住古诗的韵脚、节奏、语调等读好诗韵、诗意、诗境。我反反复复读好,才指导孩子们诵读。具体从以下三方面指导:

1.朗读的速度。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诗的朗诵速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一般来说,感情没有突出变化的地方要用中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开头两句是交代送别的地方,感情没有突出变化,宜用中速;后两句诗人目送友人乘船远去的惆怅和留恋。读时语气充满深情,虽略带惆怅却有不失雄壮,才能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2.朗读的停顿。朗读诗歌没有停顿,一首诗读下去就没有了美感。朗读诗歌时,注意停顿,抑扬顿挫,才能体会其真正的意境,从而产生美的享受。每一首诗,我先划分好停顿的地方,带着学生读,久而久之,学生也能找到划分古诗的停顿的技巧了。如:七言诗一般采用2-2-2-1的方法划分。掌握好朗读停顿的要领,可以给学生思考回味的时间,又便于理解和接受,增强朗读的节奏感和声音美,准确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如《题西林壁》,每句都可以处理为三处停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3.朗读的意境。要理解古诗的意境,首先要理解古诗的意思,加上想象。我教会孩子们利用注释去理解诗意,通过了解作者知道诗的写作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诱导他们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想象入境,充满诗情画意,根据诗的内容去诵读。

我利用琐碎的时间指导学生诵读,长久坚持下来,一本古诗读本不但读完了,而且其中的大部分学生也能背诵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提高了,可谓一举两得。

三、评价激趣,让学生在赞美中进步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真正地愿意朗读,对朗读产生浓浓的兴趣,是朗读教学的根本所在,也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最好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孩子喜表扬、爱表现等心理特点,为他们创设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老师和同学的赞美中喜欢上朗读,提高朗读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不少学生因为朗读水平不高,所以在单独朗读时就显得不自信,表现在声音不响亮。因此,老师在让学生个别朗读时,要善于鼓励他们,及时表扬、肯定,帮助孩子们树立朗读的信心。如:“这一次你比上次读的声音要响亮些”“你这一句读得很流利”“这一句读出了赞美的语气”“这一段读出了主人公愉快的心情”“这一次读得声情并茂”……当学生听到老师的表扬时心情愉悦,自信心也油然而生,下次就有主动举手朗读的欲望了。读得特别好的同学,老师甚至说“太好了,老师都被你的朗读深深地感动了!好像看到这个人物就在眼前。”同时给予掌声。得到老师这样赞美的学生,更是兴味盎然,下次一定會争着抢着来表现了。

四、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展示中成长

低年级孩子喜欢争强好胜,表演欲望强烈。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努力创造机会,搭建表演平台,帮助他们展示自我,让他们在表演、展示中成长。

在学生充分熟悉和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学生通过不同的语调,丰富的表情,形象的表演,再现课文情境,从而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除了注重朗读外,还开展表演、朗读竞赛等活动。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我经常提前布置学生,让他们在老师规定的内容内,准备自己最喜欢的、读得最精彩得文章参加比赛。

除了朗读比赛,我还让他们演课本剧。学了《东郭先生和狼》这个故事后,我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然后去练习。接到这样的任务后,孩子们很兴奋,一有时间同一小组的孩子就聚在一起,商量讨论角色,一起练习人物对话,互相指正各自存在的问题,还一起做道具,表演那天,孩子们的表现让我非常得欣喜,他们不但在朗读方面能把握人物的语气,动作、表情也演得很不错。

通过开展这样的竞赛和表演活动,让学生在“比一比,赛一赛,演一演”活动中培养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欣赏水平,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通过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好语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应该从低年级开始重视训练。学生的朗读基础打好了,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为中高年级学习语文奠定基础,往后学习语文自然也会轻松许多,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慢慢地提高。

猜你喜欢

范读古诗课文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劳劳亭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