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伴介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综合能力

2017-07-24潘素阳

辽宁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大伟兄弟姐妹自闭症

◎潘素阳

“同伴介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综合能力

◎潘素阳

在自闭症儿童发展的过程中,社交障碍是他们的核心障碍,但它并不是自闭症儿童所独有的,正常人也需要团体,需要在群体中得到认可。自闭症儿童更需要同伴的帮助。根据《小学特殊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了提高自闭症儿童发展的综合能力,我进行多年持续深入的研究,发现“同伴介入法”成效很好。

“同伴介入法”是指教师训练有社交能力的普通儿童,通过指导他们与自闭症儿童建立恰当的交往模式、强化自闭症儿童合适的行为。

一、挖掘潜能,展示特长

自闭症障碍儿童是患有神经疾病、累及各种感知系统对信息的正确传递与记忆(包括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平衡觉),从而阻碍了患者获取知识并与正常人同步成长的能力的一类人。自闭症儿童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理解力、成功体验都存在明显局限。在教学中我们知道,针对自闭症学生的社会技巧的训练,应在真实关系和交往的背景中进行。但自闭症儿童往往在人群中显得退缩,不敢、不愿、不会参与团体活动。小伙伴心生诧异、恐惧甚至厌恶之情,难以与之建立友情。所以,挖掘潜能,展示特长,让同伴认识“天才症侯群”,了解高功能自闭症者独特而奇异的天赋能力。我有一个学生大伟在日历推算方面具有天赋,所以,我随机出题,让大家说说某年几月几日是星期几,小伙伴面面相觑,答不上来,大伟却能快速、准确无误地答出。小伙伴听后对大伟很佩服。我立即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夸夸他。也许是孩子纯真甜美的声音感染了他,这位自闭症孩子第一次有微笑的表情。

二、儿歌游戏,穿针引线

为了预期目标达成,老师先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儿歌熟背,游戏常训”。质的飞跃一定是要有量的积累的。如何让自闭症孩子主动参与课堂?将游戏用于课堂。

大伟刚来时,注意力无法集中,眼睛无法对视,更谈不上沟通。从一开始上课到下课,都反复做看手的刻板动作。我让家长把家里的照片带一些到学校,便于学生认识父母与自己的名字。我把照片发到多媒体屏幕上,用夸张的语气问:“邮差送信,谁的信?”“猪宝宝的信。”“羊妈妈的信。”……手牵着自闭症孩子把照片送到相应的儿童那儿。后来,他看到自己和妈妈、外婆的照片,哈哈大笑起来。询问家长后了解到,照片是某次大伟到外婆家去吃他最爱吃的大餐时拍摄的。课余时间,学生意犹未尽,拿起照片继续玩:“邮差送信,谁的信?”这个自闭症的孩子竟也参与活动。与同伴一起容易交流,现场气氛容易调动,由兴趣引发的学习动力一定比功利的目标引发的动力更持久。“石头——剪刀——布”也是大伟喜欢玩的游戏,可是他只会出布。我叫同伴有时要赢他,教他去做事情,有时要故意输了,让他高兴,引他说话。自闭症的孩子无法把一连串有意义的事情记下来。针对他的记忆特点——机械记忆强,用分解式教学让他每个步骤掌握以后,串成儿歌帮助记忆,一群孩子边做边唱读儿歌,效果很好。比如 《叠衣服》:“小衣服,放放好,我来把你叠叠好 (先提醒把衣服放平整)。小手抱一抱(俩只袖子依次放胸前),点点头(有帽子的衣服,把帽子先叠一下),弯弯腰 (衣服对折),我的衣服叠叠好。”这样经过整合,同伴以及自闭症孩子记住次序步骤。

三、兄弟姐妹,日常“介入”

兄弟姐妹、志愿者、同学和邻居等皆可为同伴。

首先,指导同伴与自闭症儿童的交流方式。比如说得少一点(说得简单扼要、使用简短清楚的标记和句子、夸大关键词),强调重点,说得慢一点,指出来(结合说的和视觉线索——真实物品、行为、手势、图片或流程文字),经常重复。了解、接受自闭症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如天宝的图像思考方式,照相式的记忆方法,用闻来探究周围的事物,所以我们平时经常组织自闭症儿童的家庭进行联系交流。因为同样的心酸,有共同话题与经验共享。家长把家中的其他孩子也带来,兄弟姐妹作为同伴是最适合了。兄弟姐妹是自闭症儿童比较熟悉的人,作为同伴介入,不仅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自闭症儿童与他人的互动,还摆脱了干预地点的限制,比较灵活,老师指导其兄弟姐妹从学校延伸到家庭中。比如,在孩子起床的过程中,兄弟姐妹和自闭症孩子说,然后填表格。

?

我们让其兄弟姐妹经常模仿他们的动作,走进自闭症孩子的世界,和他一起成长。从抓住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入手,从他会表达的交流形式入手,比如表情、眼神、动作、语言。模仿他,然后一起完成吃喝拉撒这些生活自理的部分。为了不让兄弟姐妹厌烦,我们的做法是先捕捉自闭症孩子的交流方式,接着情境演练,然后录像。让自闭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观看。这个方法的成效是他的生理需求,能够自己主动表达。

其次,指导其家人(特别是其兄弟姐妹) 抓住时机,利用自然情境,采取一定的方法促进他们主动进行语言的表达,在日常生活沟通的互动情境中,通过惯性来促进语言的发展、概念的形成。比如,刚开始入学,大伟的语言能力不行,只能说一俩个字,说不出完整的语言。早上,他起床后都要喝水,家长也是一声不吭地帮他把水弄好。我发现后,就提醒他们,这可能是训练语言功能的极好机会。在他想喝水是,逼他说出“水”这个字。后来家长照着做,他拿杯子去喝水时,家长就挡着他让他说出“我要喝水”这句话。开始说一遍,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跟着说。后来家长把这个任务交给保姆和另一个孩子。那个孩子因为有奖励,“我要喝水”“我要吃XX”“我要游泳”等等,每天早上不停地对这个孩子说。一次、俩次、三次……这样一直坚持着,半年过去了。有次课间操后,他对我说:“我要喝水”。当时我高兴地跳起来,让他再说一遍,他很清晰地表达了。有了这句话的基础后,其它的语言也渐渐多起来,“我要吹泡泡”“我要吃薯片”“我要搓汤圆”等。

量的积累很重要,最终能打开交流的窗户。我们发现,自闭症儿童是用感官世界、非语言交流与人互动。只要捕捉到他的想法,一旦兄弟姐妹接受他的感知方式,接受他的感官世界,以他的经验与他互动,他就会注意人,开始走进我们的世界。大伟这个自闭症孩子是动作思维的,如“刷牙、扣纽扣、拉拉链”,让他亲自演示这些动作。用操作的方法学习生字;平时读字词,发现只要拿个乐器,一边敲一边读,学习起来容易了;与兄弟姐妹一起用吸管吸东西、舔棒棒糖,玩得不悦乐乎、大呼小叫;一边做仰卧起坐一边数数的方式来锻炼;吹乒乓球比赛,“生日游戏”吹蜡烛;放学了,吹肥皂泡。正因为兄弟姐妹的介入,在自然环境下、在游戏中干预,让这位自闭症孩子的训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四、家校联手,融入共学

(一) 教室内外创设“词语长廊”

将图和文字的词语卡贴在教室里面和外面的墙壁上,可以是各种天气的名称、各种运动的名称,也可以是利用社会实践课在超市、医院学会的商品、药名等名称,学校开展活动的项目名称及关键词,学习操作的流程图。学生不但在课间不厌其烦的认真去读,还会像老师考学生一样考考他人,定期更新。在这么多的图和词语中,总有一样会引起自闭症孩子的注意,这让老师发现帮助儿童发展的第一步,才有可能进入他的世界。然后,针对他的表达,我每天用图片的方式,记录他在学校所有发生的事情,第二天让他来回答,比如“我在学校做什么”这样的故事,他亲身经历,上课时他会很开心,要求他回忆,当他语言不完善的时候,我打开盖着的部分,他会很急切的去看我遮住的那部分。这种故事形式解决他很多问题,不良习惯比如加餐吃苹果乱吐苹果皮,“你我他”的分别等等。

(二) 鼓励、指导自闭症儿童的家长

家长往往都有着不平和的心态,觉得生这种孩子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因此,有的家长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这就让孩子更没有机会融入社会,学习与人沟通交流。小问题没解决,发脾气、攻击、不服从之类的破坏性行为不会消退,累积到一定程度会爆发的。所以,我们很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老师平时的教学情况都写在家校联系卡上(有些附上图或视频)。家长根据卡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巩固、完成家庭作业。

家校联系卡今天的同伴(志愿者) 姓名:电话:学习的内容1. 2. 3.学习的步骤1. 2. 3.家庭作业亟需改进的家里表现好的环节爱的鼓励(希望老师帮助的)

鼓励家长在现成的物品,如门、窗、桌子、电视机、电脑、冰箱、洗衣机等上面贴上词卡,让家里的大人、孩子看到什么读什么。久而久之,自闭症孩子就能慢慢认识表示该物品的名称。家长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开展“对号入座”的游戏,有效地检查孩子认字、认词的情况,激发孩子的兴趣,巩固、迁移所学知识。让孩子有更多与人沟通的机会,带孩子出去,去超市、公园,去任何好玩的地方,让孩子的交流有良性回馈,得到强化。

五、鼓励运动,处处有“伴”

靠药物治疗多动、烦躁、攻击、暴力,不如尽情让自闭症儿童游戏、运动,让他总是保持愉快的情绪,只有情绪好的时候,对他的行为习惯加以适当的引导、纠正,其效果会更好,无反弹。

参加体育运动是找到同伴的好途径。同伴可以是志愿者、兄弟姐妹、同学、家长、家长朋友、运动场上的小朋友等等。

在公园、风景区、树林、体育场、田野等,邀请家长一起活动,用闽南语讲故事、说话和猜谜语,并且和自闭症孩子一起分享他们家特殊的其他口语传统。请家长带来音乐、人造物品或食物和孩子一起分享讨论。事实上,孩子也兴奋,愿意参与;家长参加后都一致觉得放松、有趣。实验证明,短时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更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执行功能的提高。在运动中,在游戏中,自闭症孩子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可以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孩子们你来我往,轮流、合作、分享和沟通,进而发展社会性行为,如礼仪、合作、服从、分享、协助等,也提供练习社会技巧的机会,向同伴表达亲密感情和建立友谊的互动机会,从而提高自闭症学生的社会能力。

“同伴介入”,给自闭症儿童带来快乐,丰富了情感体验,有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和同伴交往等综合能力。大量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了同伴的加入,自闭症儿童获得的能力就更容易泛化。“同伴介入”,不仅可以加深普通儿童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而且为自闭症儿童学会社会交流、互动提供范例,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作者单位:福建省惠安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史晓红)

猜你喜欢

大伟兄弟姐妹自闭症
张大伟作品
The special graduation photos
Enhanced micro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MOF-derived hollow Zn-Co/C anchored on reduced graphene oxide∗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Cloze完形填空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亲爱的兄弟姐妹
我的兄弟姐妹
神奇的边界线:一不留神就出国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