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的结构研究及其启示
2017-07-24李凤杰刘丽娜
◎李凤杰 刘丽娜
理论|心理空间
小学生“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的结构研究及其启示
◎李凤杰 刘丽娜
“父母参与”教育活动对儿童学习成绩、动机、态度和阅读能力以及情绪调节有重要的作用。研究小学生“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的结构,可为高效指导家长、促进家校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小学阶段“父母参与”教育活动包括情感互动、自主支持、学业帮助、规范约束以及规划照顾五个维度;根据这五个维度编创的“小学生父母投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是评价小学阶段“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的有效工具。
小学生;父母参与;结构;启示
一、“父母参与教育活动”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对学业、友谊、理想的态度,对行为的道德判断,对规则的理解和认同等除了受到个体内在因素的影响外,还离不开外在环境中家庭的指导。“父母参与”(parental involvement) 又称“父母参与学校教育”或者“父母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研究表明,“父母参与教育活动”对子女的成长和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母通过参与家长会、学校活动/典礼、学生在家里的活动(不仅指家庭作业)、学生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学业等级,传授父母的价值观(关于努力和学业成功重要性的态度) 等,持续地影响孩子的学业成就、动机、态度和阅读能力以及情绪和行为调控。
“父母参与教育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教育和心理研究者的重视,对其结构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如,Alyssa和郑淑杰等人从父母行为的角度解释“父母参与”结构。Izzo等人从家庭投入学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角度来评估“父母参与”。Marchan等人认为“父母参与”包括父母的价值评价和在学校中的“父母投入”。Trusty和Lampe研究关注父母如何花时间讨论学校、工作、当前事件或者青少年所遇到的麻烦问题。Grolnick和Slowiaczek认为“父母参与”包括父母—学校相互作用、父母的“单方面”投入和父母的“智力/认知”投入维度。Sui-chu和Willms认为“父母投入”侧重于家校之间的沟通、父母的志愿者活动、投入决策的行为。
截止目前,“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的结构没有取得一致性结论。现实生活中,随着知识和信息的爆炸,各种家长指导丛书更是让家长困惑与茫然。为了更加科学、高效地指导家长对子女付出,进一步丰富有关“父母参与”的研究,笔者编制了“小学生父母投入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技术,研究小学生“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的结构和教育意义。
二、“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结构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一) 结构模型的建立
综观以往文献发现,“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行为参与、认知(包括价值观) 参与和情感(包括道德) 参与和间接的参与等途径;参与的内容主要涉及参加家长会,参加学校活动,指导家庭作业,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教孩子读书,与孩子聊天,给予表扬和情感支持,参与和指导学生的课外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变化,传授父母的态度与价值观,年级幼小的儿童还涉及孩子衣食住行上的生活照顾和常规教导、温暖鼓励,陪伴孩子处理消极情绪和与孩子教养互动等。结合我国“父母投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概括出小学生“父母投入”的维度为情感支持、学业帮助、规则约束、价值传递、规划照顾五个方面。
(二) 编制问卷
首先,建构“小学生父母投入问卷”的理论模型,编制项目。参照国内外有关“父母投入”的问卷,编制初始问卷 (53个项目)。请有关专家、5位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和13位硕士研究生以及3位学生家长(学历在大专以上) 就问卷项目的适应性、可读性、流畅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审阅,删除了9个表达歧义或表达模糊以及不具有代表性的项目 (T6、T11、T12、T14、T17、T32、T48、T50、T53),剩余44个项目组成小学生“父母投入”正式问卷 (第一版),采用李克特式五级记分。其次,问卷施测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次,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小学生父母投入问卷”的结构。最后,进行“小学生父母投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三) 预测
选取大连市某小学3~6年级儿童230人,让他们填写“小学生父母投入问卷”。全部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率98.70%。
对预测进行项目分析,结果显示,有93.18%的项目经校正的题总相关达到了0.3以上。删除3个经校正的题总相关低于0.3的项目 (T26、T36、T37) 和多重相关平方低于0.4,且理论上认为不太重要的8个项目 (T15、 T18、 T25、 T27、 T 29、 T35、 T40、 T42),剩余33个项目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问卷内部一致性较好。
(四) 正式施测
在大连另一所小学随机选取3~6年级儿童460人,发放“小学儿童父母投入问卷”460份,有效问卷454份,有效率98.70%。其中男234人,女220人;三年级51人,四年级126人,五年级136人,六年级141人。其中200人作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254人作验证性因素分析样本。
以自编的“小学生父母投入问卷”作为评定工具,要求学生依据父母在近半年的表现认真填写问卷。采用SPSS11.0和Lisrel8.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一些载荷小于0.3、在多个因子上具有载荷的项目,形成30个项目的问卷;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最终形成28个项目的“小学生父母投入问卷”。
三、“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结构的研究结果
(一) 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MO值为0.880,Bartlett球型检验呈现显著水平 (P<0.001),说明数据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斜交旋转抽取公共因子。删除3个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子上载荷相当的项目 (T33、T13、T21)。结合碎石图,依据简约性原则,抽取5个因素较为合理,从第6个因素开始碎石图的陡阶变化趋于平缓,抽取5个因素的总体方差贡献率就达到了47.05%。5个因素的项目载荷、共同度见表1。但是具体因子内涵发生了变化,与最初的理论设想有些出入,结合理论设计和项目,5因素命名为规范约束 (F3,包括6个项目)、规划照顾(F2,包括6个项目)、学业帮助 (F5,包括5个项目),将原来的情感支持维度改为情感互动 (F1,包括7个项目);自主支持维度 (F4,包括6个项目) 取代了价值传递维度。最后形成30个项目的“小学生父母投入问卷”。
(二) 验证性因素分析
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五结构30个项目的模型的合理性。初始模型的拟合指数不是很好,均低于0.9。根据模型的修正指数、标准化载荷以及误差变异,删除了2个不太理想的项目 (T12、T29),形成28个项目的“小学生父母投入问卷”,修正模型后发现各项指标有所改善,RMSEA为0.045小于0.05,CFI等于0.90,父母投入的五维度模型可以接受。父母投入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数见表2。
表1
表2
(三) 信度与效度
计算“小学生父母投入问卷”(最终版) 的同质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总体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00,分半信度为0.8515。五个分量表其同质性信度在0.6353~0.7717之间、分半信度在0.6682~0.7859之间。专家评定以及在编制问卷过程中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对总体具有较好的解释度,以及多次修订保证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四、“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结构研究的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的结构与含义
并不是每个与儿童交往的人都对儿童有同等影响力。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人对儿童的成长有重要影响,成为“重要他人”。这些“重要他人”一般是儿童接触时间较多,受儿童信赖、尊重的,在儿童心目中有重要地位的人。儿童不同的发展阶段,重要他人不同。但是父母却是陪伴儿童最长时间、提供教育和爱的不可替代的人。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父母参与”通过影响学业成就、健康感、出席律、学习态度、家庭阅读、升级和教育渴望,促进了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和成功。笔者通过探索和验证考察了小学生“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的结构,认为小学生“父母参与”包括5个因素,分别是情感互动、规范约束、规划照顾、学业投入和自主支持。
第一维度是情感互动,包括7个项目,主要是指父母通过和孩子聊天、讨论、拥抱等身体接触,以散步、游戏等共同活动,增进亲子感情,渗透对教育的态度。原初假设中“情感支持”侧重于单方面的父母付出,而在数据统计和分析中发现,有些体现父母和孩子动态性互动的项目也进入到此维度中,例如“父母经常和你一起玩游戏”“父母经常拉着你的手或者拥抱你”,而且,这些互动性活动往往渗透了父母积极或消极的价值取向,如“当你难过时,父母会和你积极应对”“当你发脾气时,父母也不问原因就认定你做的不好”。因而,笔者把“情感支持”维度修改为“情感互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特殊文化背景的影响,人们、尤其是成人在表达情感上更是“腼腆”和“吝啬”,所以,文中的情感并不单指直接地表达情感,而更多地体现在父母抽取时间和儿童进行各种互动而展现出来的亲子依恋。
第二维度是规范约束,它是指父母约束、指导儿童的生活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包含6个项目,如“父母教导你生活礼仪”“父母管教你不好的行为”“父母监督我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有研究支持了“父母参与”的这个维度,如Regina等人研究表明,家长通过增加预防知识和增强约束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控制。
第三维度是规划照顾,它主要涉及父母照顾儿童的日常生活并进行安全教育,包括6个项目,如“父母关注我的睡眠时间”“父母下很多功夫在我的日常饮食上”“父母亲自或委托可靠人接送我上下学”“父母帮我收拾玩具、衣物等”“父母交代我不要答应陌生人的请求”。
第四维度是学业帮助,它主要是指父母在儿童学习领域的投入,涉及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预习复习和课外活动和辅导班选择,以及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包括6个项目。
最后一个维度自主支持则表达了父母给孩子创造民主、轻松氛围的承诺和表现,与之相反的就是父母对儿童的严格控制和过分照顾,也包括6个项目。
“父母参与”的五维度模型分别从情感建立和交流、行为规范和约束、生活习惯和安全、学习指导和管理以及家庭氛围五个角度诠释了父母对儿童发展的参与内容与结构。这一结论得到了诸多研究的支持。如,Epstein提出了家庭参与的六种类型:养育、交流、志愿者活动、家庭学习、决策和与社团合作。养育是指为孩子的发展提供物质、安全和健康保障,创设良好家庭条件,与笔者提出的行为约束、照顾和自助支持含义上有很大重叠;家庭学习和交流,与笔者提供的情感互动和学习帮助也基本一致。但是,涵盖家长参与学校重大活动的决策以及调动社会资源、助力学校教育的决策和社团合作维度在国内体现不明显,笔者在实际调查和访谈也发现,家长参与更多地指向学生自身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活动的规划、决策和调动资源稍显不足,只是少部分家长能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教学的备品采购工作,如购买书架、板报板、垃圾桶、整理柜、花、班服。究其原因,这可能与整体学校教育更偏重科学文化素质的学习有关,孩子上小学后要面临中、高考两次筛选,城市大部分双职工家庭除指导孩子学习、照顾生活外,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结构研究的启示
1.情感与价值是家庭教育的灵魂
“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的情感交流和价值观渗透是家庭教育的灵魂,也是孩子形成自己价值观的重要参考,制约着其他家长参与维度的有效发挥。实际生活中,经常有家长抱怨说孩子就是不听话,让她干啥她就偏不干,或者消极地执行。事实上,任何动作执行、习惯养成都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情感满足和价值认同是认知决定的内隐条件,也是重要前提,外在的强化和训练只有在情感满足和价值认同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如果家长想要孩子礼貌、自理、安全、热爱学习,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节奏,给予充分的支持和肯定,别乱贴“慢”“笨”等标签,还可以适当进行身体语言交流,如拉手、拍背、拥抱等,在孩子困惑或失意后这些行为能给孩子巨大的能量。家长声量大、语气重,往往让孩子感受到的是愧疚、委屈和难过。如果不是道德和法律问题,都不建议太过严肃。
“父母参与教育活动”的价值观渗透一般体现在家长日常的言谈举止,比如一个一年都不看望父母、只是偶尔接听父母电话的爸爸或妈妈,孩子很难学会关爱他人;一个在饭桌上、沙发上、路上时刻关注手机游戏、微信朋友圈的父母,孩子很难学会自我控制,也不会热爱学习。所以,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家长的自我教育,尤其是情感互动和价值渗透这些往往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家庭情感不能获得满足和家长日常身教所展现的价值观,往往是孩子后期厌学和亲子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2.行为习惯养成是小学生的首要任务
孩子进入小学就意味着开始正规的学习之路,在未来的十二年,甚至对终生而言,学习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处理信息、与时代接轨都离不开学习能力。就学习成绩而言,最大的影响因素也不在智商,不是掌握了多少个汉字、单词、古诗,而是学习习惯,或者说时间管理能力。因此,小学阶段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投入”应重点放在时间分配、执行、调整和规划上。时间管理一般都是通过图形和表格的形式实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减少表格中的文字描述,增加示意图或者形象图效果会更好。此外,家长在小目标、预习、自我反省、纠错习惯、系统学习、追根、常识、阅读、运动、饮食等方面进行逐步地管理训练,对孩子取得良好学业成就、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会有很大帮助。
3.自主与安全是幸福的重要保障
家长对孩子自理生活和自觉学习的训练都离不开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点点认识自己、体验自己和调节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成为自己即成为独立个体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标志,也是父母参与的终极目标。最好的“父母参与”是逐渐不再掌控,逐渐放手,允许并渴望孩子是为自己而活,了解自己的需要和能力界限,逐渐调整,然后不断努力,家长要做得就是从帮助到指导到尊重,提供“从一而终”的情感支持,接受孩子的失败和落后、成功和前进。实际上,很多父母倍感艰辛的原因是更多地为孩子想得太多,做得太多,担忧太多,信任太少,放权太少。很多孩子觉得她就是为了父母而活,父母希望孩子成绩出色,孩子就努力学习,一旦学业失败,就会觉得对不起父母,这样僵化思维下的跳楼、自杀等悲剧产生就可以理解了。
安全包括心理安全、身体安全。父母除了付出爱和关心等情感外,还要营造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即父母彼此相爱,父母都爱孩子,孩子也爱父母,这样的关系牢固,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是安全的。很多家长因为无法陪伴孩子太多、帮助太少而愧疚焦虑。事实上,父母给孩子最大的财富莫过于彼此相爱、都无条件接受和爱自己的孩子。身体安全教育主要是父母针对诱拐、失踪、自杀、校园暴力等威胁孩子的身体健康事件做预防工作,提高孩子的防范意识,增强自重自爱的教育。如果生命不再,什么都没有意义,这是最基本的父母参与要素,也是当前日益复杂的环境下的必要教育。
[1]Cooper H M,Robinson J C,Patall E A.Does homework improve academic achievement?A synthesis of research,1987-2004[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6,76 (1):1-69.
[2]Walker J M,Wilkins A S,Dallaire J R,etc. Parental involvement:Model revision through scale decelopment[J].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2005,106:85-104.
[3]Xu J.Gender and homework management reported by high school students[J].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6,26 (1):73-91.
[4]Hefer B.Parental involvement,Homework and self-regulation[N].Academic Exchange,2006,18-23.
[5]Howard I B.Calming Together:The pathway to self-control[J].Reclaiming Children and Youth, 2008,16 (4):44-46.
[6]潘晓婷.父母参与对子女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综述[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 (3):67-70.
[7]Alyssa R G,Patricia P W,Marie F D.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student motivatio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5,17 (2):99-125.DOI:10.1007/s10648-005-3949-7.
[8]郑淑杰.以色列儿童的早期发展与父母的参与[J].内蒙古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62-69.
[9]Izzo C V,Weissberg R P,Kasprow W J,etal.A-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teacher perceptions of parent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education and school performance[J].Am.J.Community Psychol, 1999, 27 (6):817-839.
[10]李燕芳等.儿童发展中父母参与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5,167 (5):54-56.
(责任编辑:史晓红)
李凤杰,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刘丽娜,大连市沙河口区中山路小学,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