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排子河湿地公园保护规划措施研究

2017-07-24李奕萱

关键词:排子公园规划

李奕萱

(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西排子河湿地公园保护规划措施研究

李奕萱

(东北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湿地生态保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湖北老河口西排子河省级湿地公园为例,从湿地公园水系、水质、水岸、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湿地文化五个方面,对湿地公园湿地保护规划措施加以分析阐述,以期推动我国湿地保护工作更好地发展。

湿地公园;保护规划;措施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人类重要的环境和生态资源,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源、降解污染、蓄洪防旱、提供生物栖息场所、维持生物基因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水文和元素循环功能,堪称“地球之肾”。湿地保护和利用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持水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生态旅游、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必须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在遵守国家有关湿地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坚持统筹安排、科学规划,重点保护原生湿地和重要栖息地,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努力形成区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恢复湿地生态自然风貌,全面维护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以湖北老河口西排子河省级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保护规划措施展开研究。

1 湿地公园概况

湖北老河口西排子河省级湿地公园位于湖北省老河口市东部,汉水中游东岸,西距汉江20公里,西北距丹江口水库40公里。湿地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6′46″-111°57′33、北纬32°21′54″-32°26′10″。 公园主体为西排子河周边水域,公园规划总面积为2 217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 088公顷,占规划湿地公园总面积的94.16%。湿地区域内生态系统结构相对完整,水质良好,没有污染,生物多样性显著,分布有维管束植物50科、108属、162种,脊椎动物5纲、31目、81科、244种。自然风光宜人,人文资源荟萃,湿地类型多样,湿地景观瑰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2 保护规划原则

(1)以水资源安全为重点的原则。水资源是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演替、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水资源的保护是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1]。西排子河省级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规划,应充分考虑周围农业、工业环绕的立地条件及湖泊流动和能量交换缓慢的水体特征,突出以水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强湿地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严防水体污染。

(2)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中心的原则。湿地兼具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拥有其他生态系统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物环境[2],对于保护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因此,对湿地公园的保护应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中心,突出体现湿地的核心价值。

(3)体现湿地重要功能的原则。湿地因容积较大、底层土壤深厚且疏松的原因,在汛期可以起到分洪削峰、调节水位、缓解堤坝压力的重要作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应注重其调蓄洪水作用的发挥,充分体现其“地球之肾”的功能。

(4)湿地文化与地方文化相融合的原则。文化建设是湿地公园保护规划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修复,尤其要注重对湿地文化的传播,应将湿地文化与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内涵和联系,使湿地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弘扬。

(5)整体保护与分区施策结合的原则。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应最大限度地体现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避免人为因素对生态系统的隔断[3],以使其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坚持分区施策与整体保护相结合,对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应该分别对待,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3 水系和水质保护规划

湿地公园由西排子河、引丹灌渠的水域及其两岸的滩地构成,是周边乡镇人民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地。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加强水体污染控制和水质监测等水资源管理措施,维持并改善水环境质量,使西排子河的水质满足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建设要求。

(1)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有效保护湿地周边区域现有的林地、草地,发挥其天然屏障作用。湿地公园恢复重建区的林木为重点水源涵养林,本区域的林木严禁采伐。对此区域的林地进行水源涵养林建设,建设面积为30公顷。

(2)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根据周边农田(水田、旱田)数量,引导控制湿地公园范围外汇水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减少生产生活污水对湿地水体的污染。重点减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无污染的农业产品,加强对未经处理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及废水的管理,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减少污染物进入地表水体。在农田与湿地公园中间地段修建截流沟,减少冲刷后的水流直接进入湿地公园。

(3)转变养殖方式,实行生态养殖。全面取消原有粗放的养殖方式,在规定区域集中适度开展科学生态养殖,确保湿地公园水生态安全。生态旅游度假村的污水、垃圾均需经无害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4)划定湿地公园周边100米范围内为禁烧区,严禁垃圾和秸秆露天焚烧。

(5)结合环境集中连片治理项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在湿地公园周边构筑较为完善的农村垃圾收集转运、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推进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村容镇貌整治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6)湿地公园内巡护和游览船只规划为电瓶船,控制船体数量、大小,以浅水和小型为主。游船行进过程中,船速应以低速为主。

(7)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加强水体污染控制和水质监测等水资源管理措施,维持并改善水环境质量,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8)对西排子河河道以及引丹灌渠的闸口等易于产生淤积堵塞的地段进行清淤,以保证河流与湖泊之间水系的连通性和湖水的流动性。

4 水岸保护规划

根据湿地公园的实际情况,对西排子河湿地公园境内20公里水岸进行修复。防止人类活动等对水源地保护的干扰,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生态保育区。

(1)两岸堤防的加固、修复。按照百年一遇标准,采用非硬质化手段恢复两岸堤防。在原有水泥堤防基础上,覆盖土质种植湿生植物。在水系两岸采用围网和防护林的隔离防护办法对水岸进行隔离防护,围网长度为30公里。防护林采用乡土树种进行近自然林恢复,种植面积为50公顷。

(2)堤防仿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严格保护现有河岸林、河岸灌丛覆盖良好的自然水岸生态系统,维护其结构的完整性和生态功能的发挥。开展水岸的“三化”(美化、绿化、生态化)建设,因地制宜地进行结构完善的水岸生态系统的重建、恢复和修复。对西排子河两侧堤防进行修复重建,面积为10公顷。

(3)水岸保护的生态措施。水岸建设以生态工程措施为主导,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水岸线采用自然式,以保证水、陆生物过渡带的自然形态。滨水岸线原有“绿带”和“生态斑块”进行有效衔接,保证湿地公园水岸整体生物流的流畅性。

(4)水岸保护的乡土植物筛选。水岸生态系统保护建设应以乡土植被为主。根据河流型水岸不同的建设模式以及湿地公园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乡土沉水植被、挺水植被、湿生草丛、湿生灌木、观赏灌木、乔木和攀援植被进行建设。

5 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规划

西排子河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以水域为主,公园内的野生植物绝大多数为湿地植物,野生动物也多为鸟类。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对象主要是湿地公园内具有代表性的湿地植物群落、湿地公园内的鸟类及其栖息地。

5.1 湿地植物保护

(1)加强水生植物群落分布区域水体水质监测,保持水生植物群落自身的稳定性。开展湿地植物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掌握其变化动态,为湿地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生态治理和污染控制,确保公园内的水质不对湿地植物产生不利影响,为湿地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3)对不同的湿地植物群落,应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控制措施。对维系鸟类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的芦苇群落等,采取积极的保护和恢复措施,逐步扩大其分布面积;对有害的空心莲子草群落等,通过预防和控制逐步缩小其分布面积。

(4)引入外来植物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和检验检疫,以防携带病虫害和干扰本土植物生长。加强宣传和监管,禁止游客将动植物带入湿地公园。

(5)湿地公园工程建设,以不破坏或影响自然植被的生长、繁衍为原则,必要的短期或局部工程建设后,应恢复原有植被。

(6)在湿地公园内采集植物标本,必须经管理机构许可,并应在指定地段内限量采集。

5.2 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

(1)严禁在滩涂上挖鱼塘、取土、采石、挖沙、开矿等活动,以保护滩涂底质。

(2)湿地公园内的一切种植和养殖活动采取生态的方式,严禁施用化肥和农药,避免因食物链富集作用对鸟类和其他哺乳动物带来不良影响。

(3)根据不同鸟类的习性,划定游客的观鸟距离,严禁观鸟时大声喧哗。

(4)依托湿地公园保护站及当地森林公安部门,加大执法管理力度,采取巡护措施,严禁掏鸟窝、取鸟蛋、扑杀野生鸟类的违法行为。

(5)建立完善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密切关注过境候鸟的种类、活动情况,发现病鸟、死鸟,及时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一有疫情应有效隔断传染源,同时在全湿地范围内进行禽类的免疫工作,科学预防和控制病毒传播。

(6)通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周边村民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意义。与周边乡镇的中小学合作,通过课堂教育、现场体验等方式,教育周边的青少年爱护野生动物,共同监督制止违法行为。

6 湿地文化保护规划

西排子河省级湿地公园周边区域内有着众多的文化景观资源,这些文化景观资源同湿地自然景观融合,不仅丰富湿地文化内涵,还能助推湿地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湿地文化不仅要保护,更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丰富和发展。

(1)湿地认识与实践展示。开设湿地宣教区,通过建设湿地博物馆(湿地宣教中心)、湿地文化长廊,以场景展示的方式向游客进行湿地文化及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2)饮食文化开发。湿地饮食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湿地饮食文化,主要通过湿地食品的开发、湿地食用植物展示解说、湿地植物药用价值来体现。

(3)民俗文化展示。西排子河省级湿地公园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特色突出。其主体的历史景观文化、儒学教育文化、文物古迹资源、民俗民间传统文化等,博大精深,绚丽夺目。有效挖掘、开发、利用这些优秀的历史和民俗文化资源,对于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引导激励教育后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提升旅游产业层次,推动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 结语

湿地保护规划措施是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核心。保护恢复湿地公园水系水质、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全面维护和提升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充分挖掘和弘扬湿地文化,促进区域旅游及相关产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加大研究力度,多策并举,科学施策,加强监管,加大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区域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向新台阶。

[1]郑李军.基于水生态过程和水环境效应的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J].能源环境与保护,2012,3(26):16-19.

[2]唐占辉,盛连喜,马逊风,等.浅谈湿地生态及环境功能——探讨吉林省湿地保护策略[J].林业建设,2004(2):36-39.

[3]贺芳丁.山东省湿地演变与生态修复规划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37.

责任编辑:富春凯

The Conservation Planning Measures of West Pai River Wetland Park

LI Yi-xuan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Wetland park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wetland protection system,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wet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Take the estuary city of Hubei Province--West Paizi River Wetland Park as an example, analyze the planning measures of wetland park protection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wetland water, water quality, water, wildlife and habitat, wetland culture, be , so as to promot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wetland protection.

Wetland Park; Conservation planning; Measures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4.006

2017-06-04

李奕萱(1996—),女,吉林德惠人,本科。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X524;TU986.5+2

A

1674-6341(2017)04-0018-03

猜你喜欢

排子公园规划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重矿物、U-Pb 年代学特征及物源分析
在公园里玩
盛开在脱贫致富路上的排子山花海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排行峡江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