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竞争合作、班干部、成绩对小学同伴关系的影响
2017-07-24赵海燕
赵海燕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0)
浅析竞争合作、班干部、成绩对小学同伴关系的影响
赵海燕
(扬州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0)
小学阶段的同伴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有着重要影响,所谓的同伴关系,就是同龄或者相近的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协同关系。由于学生处于学校班级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之中,从而影响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的因素也有许多,学生的成绩、性格、班级地位等都是相关因素,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关系亲密程度也影响着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对班级同伴关系的深刻思考与分析,班主任从相关因素入手解决班级中的问题,有利于解决学生之间问题同时加强了班级之间的凝聚力。
竞争合作;班干部;成绩;同伴关系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主要是小学三年级与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发放问卷以及有效问卷的回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与同伴关系有关的因素对同伴关系的影响。本次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共收回问卷71份,其中三年级学生44人,五年级学生27人,71份中有6份废卷,有效问卷共65份,所以有效率为84.51%。
对调查问卷主要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竞争合作、班干群众、优生差生的现状分析,探讨如何有效促进小学生同伴关系的良好发展。
2 竞争与合作现象分析
2.1 竞争与合作现象数据分析
表一 学生参加比赛意愿统计
表二 学生与同伴合作意愿统计
通过问卷回收得来的数据,发现小学生愿意参加竞争活动以及与同伴合作的人数占比高,而其中52人愿意竞争的同时也选择了愿意合作,只有1人不愿意竞争也不愿意合作,9人不愿意竞争但是愿意合作,4人愿意竞争而不愿意合作。从数据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在竞争合作方面的意识较高,可能与小学生经常性的小组合作有关,教师在课堂授课的同时,也注重发展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处于基础层面,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并从问题中得到结论,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勇于提出见解,参与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取长补短的同时发展性格,从而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勇于提问请教。
2.2 竞争合作对于同伴关系的影响
(1)合作与竞争,作为人际互动的两种主要方式,一直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对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以及社会个性化的发展都大有裨益。[1]一方面竞争可以提高热情,提高潜能,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但若是学生由于竞争而带来较大的胜欲心,也可能会造成同伴之间的不和;另一方面合作可以带来互利共赢,但也可能造成学生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思进取。竞争与合作只有相互结合,才能真正为学生服务。
(2)竞争与合作要求学生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与个人责任,个人责任把每个学生的成败与集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增加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了获取成功,学生在为了个人荣誉拼搏的同时,也不会忘记与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有效的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且通过互动,学生能够看清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从而在合作过程中,有效发挥自身作用的同时,学习他人长处,同时,降低了学生的自我中心程度,学会自我控制,在竞争合作的过程中,对于偶发情况可以冷静对待,有效处理,从而有效的减少了同伴之间的矛盾,改善同伴关系。
3 班干部与群众联系现象分析
3.1 班干部与群众联系数据分析
表三 班干部与群众联系情况
通过问卷回收获得的数据发现,班干部在组织活动以及合理传达教师意见发面做的并不是很好,有58.5%的学生认为班干部没有与他们很好的联系。在这方面,我认为有多重原因,小学生在担任班干时,对于自身职责与角色认识不够,由于如今大多为独生子女,同时,担任班干带来的权利,小学生由于自我中心意识,可能与班级其它同学交流较少,没有真正的做好班干这个角色。
3.2 班干部定义与职责
(1)班干部在班级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学生,一般由教师直接任命或者由同学选举产生。他们一方面主要辅助教师管理班级秩序,传达教师要求,做师生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
(2)班干部的角色是多样化的,权利应该成为班干部与群众交流的工具,班干部应该合理扮演角色,加强班级凝聚力。首先,班干部是榜样的角色,作为班干部,在某一方面有所长是必要的,它相当于班级的小领导,若是没有能力成为班级同学的榜样,那是不能再学生中树立威信的,所以,班干部要注重发展自己,而不是止步不前,自恃傲物;其次,班干部是助手的角色,任命班干部,可以有效的减轻教师的负担,帮助教师管理班级秩序,传达任务,组织班级活动,锻炼自身的同时,加强了学生同伴之间的交流;而后,班干部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师生交流的桥梁,由于教师任务繁重,对于学生的想法可能不能很好的把握,班干部作为学生,与同伴相处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同伴的想法或者对教师的意见,在之后的过程中,合理的采取措施将同伴的心声传达给教师,教师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并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用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与学生交流,可以说,班干部是加强班级凝聚力,处理好同伴关系的重要动力;最后,班干部是朋友的角色,虽然说班干部担当了一定的职务,但是本质上,他仍然是学生,相处较多是同伴同学,要合理认清自身的本质,不能因为班干部这个光环,造成自身的自我中心,与同伴交流的高高在上,而是更应该热心的与同伴相处,成为朋友,这样,有利于深入了解去找群众,同伴对于班干部的后续工作也会保有支持态度。
3.3 班干部与同伴关系
班干部与同伴关系是班集体重要的关系之一。在低年级,群众大多是服从班干部,很少会提出异议,所以,会出现班干部对他人态度严厉或者自以为是的现象,就出现了所谓的“官”与“民”。在“官”念笼罩 下的班集体,必然形成一种等级层次角色分野,造成了 事实的学生之间的不平等,这将导致学生之间的对立,即班干部“官”管理权力阶层和学生“民”被管理受制阶层。班级的存在也就是失去了其本质的依存,集体不 再是教育的对象,也不在是教育的手段。[2]到了高年级,如果班干部的行为有不公平或者不对的地方,群众会提出抗议甚至告诉老师。所以,班干部应该注意言行举止是否得当,工作是否合理,能否得到群众的支持,都是班干部需要努力的地方。班干部与同伴处于相互监督、相互扶持关系,正确的引导好学生对于班干部的认识,能有效阻止班级学生进行班级活动,正确处理班级突发事件,学生、班干部、教师三者合理调节关系,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4 成绩对于交友的影响分析
4.1 成绩对于交友的影响的数据分析
表四 成绩对于交友的影响情况
通过回收问卷的数据显示,小学生大多是愿意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友,比例占到了80%,在小学阶段,判断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很多程度上是通过成绩来判定,成绩好差不仅仅成为教师家长判定孩子的一个标准,同时也成为了学生自我判断的一个标准。小学生对于成绩好的同学抱有崇敬羡慕的心态,愿意与成绩好的玩耍,但这并不代表小学生就以学习成绩作为交友的唯一标准。
(图表来源于王萍《小学生人格、外貌、学习成绩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一文)
从这个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成绩好的同学其同伴关系指数往往较高,但是对于成绩较低的学生而言,其同伴关系也相对不低,同伴关系指数低的学生分布在各个阶段。
4.2 成绩对于同伴关系的影响
从以上数据分析,分析3点:第一,同伴关系好有助于学生学习;第二,学生同伴团体中成员学习成绩大致相同;第三,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的同伴关系不一定不好。
按照一般思想来说,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的表扬,展现自信,学生也更容易被吸引;而学业成绩低的学生则更多的体验到失败感、自卑感,而且他们更容易被轻视和否定,从而同伴关系变得不好。[3]但是数据并没有充分展现这方面的问题,由此做出数据得出的原因:在小学阶段,学生交友不仅仅取决于成绩,外貌、兴趣爱好、性格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对于学习的概念还未明确定性,好奇心、玩心占据更多优势,很多学生在组织同伴活动方面展现出较多天赋,性格外向,对于当前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了解多,与其他同伴的共同话题也就更多,也更容易与其他学生成为伙伴关系。
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学生之间不因为成绩因素产生孤立现象现象,是评判一个班集体同心力的重要因素,成绩好的学生愿意帮助成绩较低的学生,并且能够共同参与班级其它活动,不仅仅有利于班级平均成绩的有效提高,也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班集体从而能显现生机,而不是出现在其他同学都愉悦的交谈时,部分学生难以融入,排斥在外的情况。
5 有效促进亲密的同伴关系的相关建议
5.1 引导学生正确树立竞争合作意识
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在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大家都是平等的,在家中的“唯我独尊”意识应该逐渐的消弭,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学生对自我有了正确认识之后,能更好的在班集体中与其他学生相处。其次,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死由家长或者教师帮助完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经常性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合理分工,小学生在经常性的锻炼中,可以逐渐的形成互帮互助,完成自身任务的意识,最后,培养学生的沟通技术,在同伴关系中,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生掌握这部分技能,剋有效的处理好因为竞争合作所带来的问题与误会,及时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从而不影响同伴之间的亲密关系。
5.2 引导学生对班干部的正确认识
小学阶段,班干部在此阶段应该更多的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在共同的游戏中和学习中成为公众的好伙伴,积极引领同学培养集体意识,让处于童年期的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获得成长的快乐,并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其集体责任感和民主意识。[4]而引导学生对班干部正确认识,是家长、教师需要共同努力的。首先对于家长来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先学生传达民主、平等的相关意识,学生在今后的担任班干部时,能够铭记家长的教导,从而不出现“以官施威”的现象。其次,教师在选举班干部时,要向学生讲清楚班干部的责任,同时对于不参加选举的学生表明他们的任务是负责监督班干部的行为,从而可以在一开始,就让班干部树立起正确态度,更好的方法是轮流制,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担任某一职务,能更好的加强同伴之间的相互理解,从而班干部工作也能顺利展开,有序的维持班级工作的同时,也加强了班级体学生的同伴关系。
5.3 正确对待小学生学业成绩
成绩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同伴关系,但是成绩不应该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首先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后进生,帮助后进生学习而不是对他们抱有失望或者鄙夷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所以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意识。其次,教师引导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可以成立学习小组,由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低的学生,就题目进行答疑解惑,这样不仅有效消除了学生之间的隔阂,同时也有助于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引导学生明白大家是一个集体,互帮互助是重要的行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为了班集体而努力。
6 总结
对于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来说,影响因素有很多,竞争合作、班干部、成绩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关系,教师正确了解学生同伴之间的矛盾,采取合理方式解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相关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班集体意识,进行正确的交友,从而形成亲密的同伴关系,促进班集体积极向上的发展。
[1] 仲广群.小学生合作与竞争行为的调查报告[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9):47-49.
[2] 石诗,曾令斌,罗晨晨.当下中小学班干部角色的异变与回归[J].现代教育科学.2013(2):122-124.
[3] 王萍.小学生人格、外貌、学习成绩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5):6-7.
[4] 张秋雯,聂菁,王志远.探析班级干部对班级建设的影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33.
赵海燕(1992-),女,汉族,扬州人,硕士,扬州大学,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G44
A
1672-5832(2017)07-02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