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多元外语教学的思考

2017-07-21董淑琴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一带一路

董淑琴

【摘 要】“一带一路”为近些年国家层面的战略构想,主要内容是为了在区域内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向发展。教育部最新文件明确提出高职阶段外语教学必须为“一带一路”服务。基于此,本文以“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外语教学思考为主题,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一带一路” 高职外语 多元化教学

前 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由习主席提出,将其定位为中国最新的战略构想,象征着中国迎接改革开放,新时期要“走出去”的决心。该战略建设具有五方面要素,覆盖政策、交通、贸易、货币与民生。很多相关研究认为,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可以被视为“一带一路”的主线内容,在此过程中,要以平等、循序渐进的原则来促进区域经济贸易等的互通往来。教育部于2014年8月围绕“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展开圆桌会议,强调了国家教育的发展亦需要以促进国家国际间的交流为宏伟目标,并加强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广泛合作,使教育界充分履行好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应尽的职责[1]。教育部教外〔2016〕46号文件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加强合作、共同行动,既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在教育中亦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更是因此而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空前的要求。

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是直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其教学内容要具有更强的实践性[2]和实用性。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外语教学的政策都较为单一化,外语教育的语种数量有限,外语教育的多元化、差异化和个性化态势明显受限,制约着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外语教育特别是高职外语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迫使教育界对传统的高职外语教学作出大刀阔斧的改革。

传统高职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外语教学多年来政策单一,加上各校对政策的理解执行并不完全到位,所以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外语教学政策单一

多年来,高职外语学科所开设的语种单一,基本局限在英语教学,改革也只是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索。高职外语教师认为只要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并达成教学指标即可,满不满足当前社会需求不是自己的任务。这种政策的单一及高职外语教师观念认识上的不足,直接成为了高职多元外语教学改革的阻力。

2.外语教师对外语教学政策理解不透彻

国家外语教学政策明确提出,高职外语教学重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应该结合自己院校的专业特色,使外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据了解,目前,99%的高职院校不仅只开设英语一种语言课程,而且绝大部分都采用的是“基础英语+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基礎英语教学阶段基本采用教育部统一公共英语教材,教学内容完全不具备与院校特色相关联,更谈不到与具体专业相联系,为专业服务;而专业英语阶段,各校所编的专业外语书又专业性太强,学生普遍感觉太难,继而放弃学习。这种对政策理解不透彻或者说操作的机械性,直接导致高职阶段外语教学水平长时间止步不前,教学效果欠佳。

3.高职外语专业师资队伍能力较低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外语师资队伍普遍起点较低,本科学历占据绝大多数比重,同时还有部分教师为专科学历。由师资队伍能力水平所决定的专业化外语研究方向也就显得相对单一,很多高层次的外语专业人才都分布在一些重点高等教育院校当中,高职院校缺乏既有高层次外语专业知识又具备一定教学科研能力的人才。这样的现状,直接导致了高职外语教学缺乏创新性。

“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高职多元外语教学政策的新思考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观念的改革是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结果,要关注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关注国内外教育政策的变化。各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只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而是要不断学习了解自己学校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并能从实践第一线发现问题,找到改革点,提出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改革意见,变被动教书为主动研究,提高教学能力与研究能力,变教书匠为设计师甚至是一定范围内的决策者。高职外语教师要全面改变对教学政策创新的认识,以新观念带动传统观念,目前形势下,教学中顺势将“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嵌入高职外语教学改革就是一个新方向。

2.以“一带一路”作为导向进一步明晰高职外语多元改革的方向

使传统高职外语教学政策获得有效创新的前提就是要确保为其指明方向。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高职外语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出大刀阔斧的改革。高职院校应抓住“一带一路”思维,紧密与世界各国高等学府的互助交流,开设多语种外语教学,如果目前国内专业外语院校不能提供足够的师资资源,可以考虑将本校教师送出国门,将沿线相关国家教师引进校园,以教师的互动和教学内容的融合带动学生的交流,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和长期培训课程,从而达到多方合作,确保文化交流的有效开展,实现高职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为沿线国家建设储备合格的、优秀的基础建设人才,使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极大程度地满足“一带一路”战略需求。

3.以专业服务为目标,探寻高职外语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为专业服务不能局限在“专业外语教学”。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要打破多年来形成的思想框架,不应将基础外语与专业外语分家,而应该探寻更好地为专业服务的路子。比如在基础外语教学阶段,适当加入部分基础的专业词汇及浅显易懂的与专业有关的知识,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角度,而不是从知识的学术角度,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接触专业外语词汇,最终顺利实现从基础外语到专业外语的过渡。再比如,可以预见学生未来就业国家和地区后,搜集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节假日、文化、历史等,以浅显的外语语言形式介绍给学生,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还为学生未来更快适应环境和工作提供帮助。此外,高职培养的不是专业翻译人员,没有必要要求学生专业外语水平过高,高职培养的这类应用型人才只要掌握适度的与专业相关的交流外语即可,这也是高职外语教学政策的实际要求。

4.创设良好环境,增强师资队伍实力

师资队伍实力的增强,亦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小语种优势,创新师资人才队伍的复合培养模式,比如借鉴“英语+专业+小语种”的培养模式以及派遣外语教师直接前往语言对象国留学等,促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外语人才的交换培养模式,为高职外语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更为良好的环境。可选派有语言学习天赋的专业课教师,前往沿线国家学习,回国后多与外语教师交流,甚至举办培训班。在培训语言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外语教师的本学院专业知识,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鼓励中青年外语教师组成小语种教学团队3人~5人,派出一人学习,回国后带动团队其他教师课余培训。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学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自学一门或多门小语种,学院可给予适当奖励并优先选派出国等,只要政策到位,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师资队伍实力的提升还能够有效形成良性循环,以此来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为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

总之,“一带一路”构想为高职外语教育带来了一片发展的新前景,高职院校的领导及教师要紧抓住这个机遇,推动高职教育站上一个新台阶、新起点,为我国未来的建设及国际化发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为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探索更加宽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韩永辉、罗晓斐、邹建华:《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世界经济研究》2015年第3期,第89-98、129页。

[2]肖桂兰:《专门用途英语(ESP)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从姜大源“学习领域”理论看ESP与高职英语教学》,《科技信息》2013年第32期,第21-22页。

作者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多元化教学一带一路
初中语文的多元化教学法探讨
多元化教学应用于高师昆虫学课程的实践
论多元化舞蹈教育及其方法
刍议初中物理概念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浅谈中专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让化学课堂教学起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