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研究
2017-07-21乐永孝刘振山
乐永孝 刘振山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提高,公民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大力推进“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个部门或个人,需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合作、积极推进,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良好的公民健康基础。
【关键词】全民 健康教育 必要性 对策 研究
【中文图书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引 言
健康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正常状态,是公民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国家发展富强的基础和条件,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现代医学将健康的概念从生物学范畴扩大到心理学、社会学范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战略列入规划,并从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等八个方面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我国公民的健康水平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人均预期寿命、慢性病和传染病发病率、居民人均每日营养摄入量、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情况等指标。据调查显示,公民对于健康生活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多,仅限于平衡飲食、适量运动、不吸烟等方面的常识[1]。因此,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新时期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
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将逐渐从顶层设计走入寻常百姓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2]因此,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民生问题,需要全民参与、全力投入、全面展开。从而实现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3]。第一次把公民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体现了社会进步所要达到的新的高度,可见公民健康素质之重要,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通过自然因素起作用,自然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常也受社会因素的制约。因此,健康素质的提高不但需要良好的自然环境,更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
3.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心智的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促进公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既是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所必需,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崇高目的。目前,国民普遍对健康缺乏全面的认识,传统的“无病就是健康”的狭隘健康观仍广泛存在。这势必导致人们重医轻防,就病论病,轻视心理调控、精神健康和卫生习惯养成等意识和行为的发生,进而形成亚健康状态或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这样,引起医疗费用的上涨,国家对卫生投入越来越大,导致成为沉重的社会负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据美国经济学家统计,美国在1972年因健康因素丧失生产力而造成的损失高达1800亿美元。如果全美国职工一年因病缺勤4天,那么这4天所创造的财富相当于政府给卫生部门一年的拨款[4]。从这个意义上说,健康也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
4.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促使公民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克服愚昧落后的风俗习惯,摈弃有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研究表明,许多疾病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如暴饮暴食、吸烟、酗酒、药物依赖、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过少、生活工作压力过大、情绪紧张、娱乐活动安排不当、家庭结构异常等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居民肥胖率为5.6%,超重率为17.6%,两者之和为23.2%,已接近总人口的1/4;烟民占世界烟民的1/3,每年吸烟死亡者在百万人以上;我国还是一个酒消费大国,2015年前白酒销量逐年上涨[4]。因此,对各类人群广泛进行健康教育,加大投资和社会力量参与度,切实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人健康的需要。
5.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健康意识和素质
根据2014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已经达到21,242万人,达到总人口比重的15.5%。人口老龄化带来慢性病发病率上升,高危人群增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3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从15.74%上升到24.3%,高血压患病率由5.49%上升到13.98%,糖尿病患病率由1.07%上升到3.42%,脑血管病患病率由0.97%上升到1.22%[5]。在未来,独生子女将成为我国主要人群构成,他们的价值取向、心理状态、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必然会影响其生活质量。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在以独生子女为主要人群的未来青年一代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日益增多,吸烟、吸毒、酗酒、暴力,对电视、网络等虚拟世界过分依赖导致的各种精神疾患,由性观念行为混乱导致的卖淫、性病、艾滋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等等,都警示我们,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青年一代的健康意识和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国内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国内在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目前,国内的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健康教育机构偏少,健康教育人才不足
据统计,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量从2005年的3,585个到2014年的3,490个,减少了95个;健康教育机构数量由2005年的134个增加到2014年的17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量从2005年的206,485人减少到2014年的192,397人,减少了14,088人,在居民健康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现有的健康教育机构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endprint
2.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创新不够
目前的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卫生宣教阶段,没有真正达到从纯知识传播的卫生宣教模式向以知识传播、行为改变并重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机构也没有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激励机制,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对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自觉学习和传播健康教育知识的主动性较差,都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致使部分健康教育人员健康教育的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从而影响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3.学校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健康教育是国民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健康教育方面的师资不足,健康教育课均由体育教师或校医兼任,健康教育课时经常被其他“主课”挤占,学生没有得到系统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面的教材数量较少,同时也缺乏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没有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考核目标等。
4.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据统计在农村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等疾病的死亡率比城市要高0.96%;农村青少年、儿童身体发育情况(身高、体重等指标)均低于城市;2014年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城市为9.70人,农村为3.77人[5]。由于农村的卫生资源薄弱,健康教育平台缺乏,加上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致使农村与农民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健康教育的盲区。
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1.发挥政府维护公民健康的作用,推进全民健康工程
政府的宏观调控及政策可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利益,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是政府应加大公共卫生财政投入,确保公共卫生资源用于那些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的疫病预防和治疗上;二是政府实施全民健身活动和健康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三是依靠政府干预开展禁烟运动,运用法律、行政、宣传等多种手段,对吸烟实施干预,禁止吸烟,改善公共环境;四是政府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发挥卫生技术人员的专业健康教育作用,同时,发挥大众潜能,动员全社会支持、参与健康教育。
2.增强“公共健康人人有责”的全民意识
健康是基本人权。富兰克林说:“保持健康,既是对自己的义务,也是对社会的义务。”健康是互为依存的,个人的不健康行为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公民有权利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健康,也有义务维护和增进他人和社会的健康,反过来,他人和社会健康程度越高,自身健康保障程度也越高。所以,要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使其意识到个人的不健康行為,会危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反过来也会对自己造成损害。形成人人重视健康的氛围,使自我保健、预防疾病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3.树立大卫生观,培养并形成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进步,卫生不仅表现为一种重要的社会事业,还发展成为具有科学内涵的知识体系。作为个人,应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卫生行为;作为国家,应采取有利于公众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的社会行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复杂的医疗技术都重要。科学家提出8种良好的生活习惯:(1)心胸豁达,乐观;(2)劳逸结合,坚持锻炼;(3)生活规律,善用闲暇;(4)营养得当;(5)不吸烟、不酗酒;(6)家庭和谐、适应环境;(7)与人为善、自尊自重;(8)爱清洁、注意安全[6]。
4.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据调查显示,“不健康是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相联系的;压力损害健康并会导致过早死亡;社会的排斥与歧视也会使人失去生命健康;社会环境对人们是否酗酒、吸毒、吸烟有影响作用;对工作施以更多控制以及给予人们更多社会支持可以改善其健康”[7]。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社会背景、经济水平、文化观念、人生态度、健康信念等方面的差异均会对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代社会,严重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疾病、污染、暴力、意外事故、不良卫生方式和行为、心理及社会压力等。所以,要通过健康教育,促进公众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正确对待生活中出现的一切不幸事件,采取积极的措施,化负面因素为正面因素。
5.完善卫生法律法规和监督保障制度
通过调整国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良好的卫生关系,如公共卫生事业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环境保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个人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与人体建康的关系、社会适应能力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食品和药品安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传染病防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把公众健康纳入法制轨道,规范国家和个人卫生行为,形成维护人类健康应受肯定和赞扬,损害人类健康应受谴责、批评甚至法律制裁的法律环境和舆论氛围。
6.重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学校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引进专业人才作为学校的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并做好教师的日常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规定每年参加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少于规定学时。鼓励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编写实用性强的健康教育教材。同时,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让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7.加强农村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水平
国家和政府要对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增加农村健康教育机构和卫生服务机构数量,提高农村从事卫生健康服务的工作人员待遇。采用多种手段,持续不断地、频繁地反复宣传健康信息,引导人们健康生活。农村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经常深入农村,根据不同季节,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咨询、访问、宣传、说服、教育,最终促使其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谭珺:《湖南省两县876名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知识、行为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学位论文,中南大学,2014年,第32-33页。
[2]祝春梅、宋治非:《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职业技术教育》2015年第6期。
[3]杨学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72页。
[4]杜慧群、刘齐:《护理伦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86页。
[5]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提要》,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65、123、133页。
[6]王文科:《公共健康的不安全现状与全民健康工程》,《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年第22(2)期,第70页。
[7]世界卫生组织东南亚地区办事处和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医学教育中的心理问题和伦理学》,《中华医学教育》2006年第26(4)期,第2页。
作者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