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形成的社会基础探析
2017-07-21郑立
郑立
【摘 要】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制度以其完善性与严谨性一直是各国学习的对象。美国大学注重大学精神与使命,享有充分的大学自治权,强调大学权力制衡,拥有成熟的市场化运作方式,这为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基础与条件。当今中国大学校长遴选面临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研究,为中国高校校长选拔进言献策。
【关键词】美国 高校 校长选拔
本文为2015年西北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人文社科类)《埃及高等教育模式演进及其影响研究》(NW15009)、2016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中东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及其演变历程研究》(16JK1750)阶段性成果。
大学校长是大学的核心与灵魂,校长的好坏往往决定着一所大学的发展与走向。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对大学校长的要求趋于复杂化、立体化,一名优秀的校长不仅需要出色的行政能力,更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与前沿意识、独特的教育理念与办学思想。美国拥有众多世界顶尖名校,具有完备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及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也有着相对完善的大学校长选拔机制。本文拟从分析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形成的社会条件出发,探寻其内部规律与特点,以期对我国大学校长遴选有所启示。
美国大学校长遴选机制形成的社会基础与条件
1.注重大学精神与使命
美国文化强调独立、自主,主张发扬个性与创造力,美国大学继承了这一特性,格外重视大学特色发展,而在特色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即是强调大学的精神与使命。在美国,每所大学均会根据自身的大学文化、外部条件、社会角色准确定位,确立自身使命。大学使命一旦确立后,就成为教职工、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渗透在高校办学的始终。大学使命的确立,有助于学校突出特色,打造自身品牌,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大学精神。哈佛大学将追求卓越、追求真理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其校训即是“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尼尔·陆登庭(NeilL.Rudenstine)曾指出哈佛应该是“把众多卓越非凡的天才聚集在一起去追求他们的最高理想,使他们从已知世界出发去探究和发现世界及自身未知的东西。”[1]哈佛大学在追求卓越、追求真理这一使命的驱动下,不断对自身进行着变革,强调学术的严谨性,注重对知识的追求與创新,而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也促使哈佛大学成为了当今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
大学精神与使命是一所大学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内在核心。正是因为对大学精神与使命的不断追求,使得美国大学在校长遴选过程中格外重视大学特色与定位,强调任用条件制定特色化。大学挑选的人选往往是符合大学精神、适于大学发展、契合大学特色的最为适合的人选,而大学校长任用资格特色化也成为美国大学校长遴选的一个重要特点。
2.充分的大学自治权
美国大学拥有充分的自治权,政府甚少干预学校内部管理工作。这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美国政府自身权力有限。美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分为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二级制。联邦政府主要通过教育部行使权力,只负责对地方拨款的分配管理及一些教育项目的制定,不直接干预高校内部事务。州政府教育管理由州教育委员会及州教育厅负责,州教育委员会是州议会下属机构,从事教育立法及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州教育厅则主要负责对各学校办学进行监督和宏观管理。相较于教育部,州教育厅可以通过审批建校加强对学校的影响,但这也是非常有限的。美国大学经费多源于私人捐赠,尤其是私立大学私人捐款占据了大学经费的绝大部分,因此美国大学可不依靠政府而独立生存,从而保证了大学的自治空间;二是美国法律规定大学为独立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承担民事权利与义务。这使得大学自治权从法律上得到保障,免于大学受到政府行政权力的过度侵扰。
充分的大学自治权使美国高校在大学校长遴选中不必顾及外界干预,可自行制定遴选标准,审查候选人,决定校长人选。而且美国大学不仅在校长选取上拥有自主权,在校长任用上也有着极大的自主性。与大学校长遴选相同,校长任用期限也由董事会决定。美国大学校长通常没有固定任期,由工作业绩决定聘任时间,若工作出色,董事会会一直聘用,许多大学校长任期都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3.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
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制度基本的建制原则,美国大学也吸取这一原则,逐渐形成了由董事会、校长及教授评议会组成的权力制衡机制。董事会是美国大学最高决策与权力机构,多由校外人士组成,成员一般包括政界、司法界、工商界领袖及社会杰出人士。董事会主要负责学校的外部管理、发展规划制定及校长选聘等工作。校长是学校的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学校的行政事务,对各项工作有最终的决定权。董事会将一部分权力下放给校长,而校长则需对董事会负责。教授评议会主要负责学术管理事务,组成成员为学校教师或相关学术人员。
董事会、校长与教授评议会三者分工协作,互相监督,互为协调。这种权力制衡机制有效防止了个人权力的滥用,确保了学校政策的公平性,保证了学校发展的有序性。美国大学校长遴选虽由各校董事会负责,但由于权力制衡,学校在遴选中需成立遴选委员会,成员既涵盖了董事会成员,又包括教授、学生,及学校职员,从而保证遴选可以体现广大教职员工的真正意志,确保遴选的有效性及公正性。
4.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美国高等教育可谓大学市场化的典范,大学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引生源及财政资金,确保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盈利,伊利诺伊大学前校长即总结道:“美国大学是一个既关心生意又关心道德与知识教育的地方。”[2]出于市场化需求,美国大学校长逐渐由“专家管理型校长”转变为“职业经理型校长”[3],职责越来越与职业经理人趋同。目前美国大学校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校筹措资金,因为资金的多少往往决定学校发展的好坏。因此,好的大学校长不仅意味着其是否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更意味着其是否能为学校带来实际的利益。出于市场化考虑与大学校长定位的转变,美国大学校长遴选中借鉴了企业挑选CEO的经验,进行公开招聘,并聘请猎头公司或学术遴选公司帮助学校制定选任标准及推荐候选人。现今,公开招聘已成为大学校长遴选机制的必然要求,而引入中介机构也成为诸多大学的选择。大学市场化促进了遴选机制的成熟与发展,使高校对大学校长的定位更加清晰,尤其是中介机构的引入,不仅确保了校长遴选的公正性,更避免了校长选拔的局限性。中介机构往往会向学校推荐一些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人选,从而扩大遴选视野,目前,美国大学校长遴选候选人数往往会达到上百人甚至几百人。endprint
关于我国高校领导遴选机制的几点思考
美国高校校长遴选机制的形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与外部条件,因此,在借鉴过程中不可照抄照搬,应结合我国国情对高校领导遴选机制进行改革。
第一,加强自主权,实现大学去行政化。美国大学校长遴选的基础即是大学自治,大学有权主导校长遴选。目前我国高校行政化倾向严重,公立大学和大学校长本身自带行政级别,使得上级部门在管理中忽视高校自身特点与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将学校与一般党政机关类同,在干部任用中倾向于对工作经历及政治素养的考察,忽视了候选人对高等教育理念及办学思想的理解。同时,行政化倾向也使得校内功利主义、官僚主义思想增长,很多教授不安于三尺讲台,一张书桌,而是希望在校内或机关谋取一官半职,这极大影响了学校的学术氛围与环境。因此,若想完善高校领导遴选机制,首先应逐步取消或弱化各类学校的行政级别,转变学校的官本位倾向,使高校在校长遴选中可充分发挥自主权,选取与学校教学理念契合,适于学校发展的大学校长。
第二,注重大学校长培养,加快高校领导职业化进程。与美国大学相同,我国高校也逐渐走向市场化,大学校长自身职责也在发生着转变。为了适应市场化需求,应将高校领导遴选工作推向市场,实施公开招聘,规范遴选流程,制定相应的职业标准,尤其要结合高等教育自身规律制定出符合高校发展的资格认定标准。同时,延长校长任期,学校可根据校长工作,决定校长任期,保证学校发展政策的统一性与一致性。
第三,发展职业中介机构参与大学校长选拔。在美国,聘请中介机构参与大学校长选拔已相当普遍。美国著名的学术遴选公司Academic Search自1976年成立以来,已参与730例校长选拔工作,近5年来完成了近百位校长的遴选工作[4]。学术遴选公司不仅涉及大学校长遴选,还为学校提供副校长、学院院长及教务长等的遴选咨询服务。美国的学术遴选公司成员多由有着多年大学工作经验的大学校长、教职工担当。他们熟悉大学运作规律,了解师生诉求,因此可更具针对性、更富专业性地指导大学校长遴选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高校领导遴选与党政干部选拔标准趋同,缺乏个性。职业中介机构的介入可有效调整这一问题,中介机构针对不同高校制定不同的聘任标准,同时会根据学校情况推荐合适人选,这就避免了高校领导任用标准单一的现象。同时,中介机构作为第三方,也可很好地避免人情关系等因素对校长选拔产生的不良影响,确保选拔过程公正、公平。目前,我国学术遴选機构十分匮乏,因此,国家应大力扶植、培育此类机构,从而进一步规范大学校长选拔工作。
第四,加强学校校长和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加大专业培训力度。美国大学注重学校精神与使命,强调大学校长的职业化发展,但我国校长往往缺少此类意识。加强相关培训有助于加强我国大学校长的专业化意识,在培训中应注意两方面问题:一是培养大学校长的特殊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大学管理是一项需要专心致志、竭尽全力去做的事业。作为大学管理者,应体现出较强的职业精神,将大学的长远发展作为自身的重要使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大学的管理事务当中。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管理者既担任行政管理职务,又要兼顾教学科研,但自身精力有限,这就导致了疲于应付、顾此失彼的现象出现。作为高校管理者,应适当地放弃教学与科研工作,树立自身的职业精神,强化责任感与使命感;二是培养专业素养与能力。要加强校领导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随着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结构也日趋复杂,人事问题繁多,与社会的关系愈发密切。如何妥善处理各方关系,在社会上争取更多资源确保学校自身发展,这都需要高校管理者拥有丰富的管理知识、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科学的管理手段。同时,高校管理具有特殊性,既要求管理者掌握相应的管理知识,又要求其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能够把握教育规律,探析教育发展趋势。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校长的专业能力培训,以帮助其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键:《哈佛大学发展史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第213页。
[2]Universities in the Marketplace,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p.2.
[3]姜朝晖:《美国大学校长职业变迁:一种历史的视角》,《高校教育管理》2010年第4期,第6页。
[4]Academic Search, http://www.academic-searchcom/
Proven-Success/Past-Searches.aspx.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陕西西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