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探析

2017-07-21张盈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全纳教育

张盈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殊教育迅速发展,特殊群体有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学前阶段的特殊群体教育与学前普通教育一样,对受教育者的一生影响巨大。培养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学前师范院校应不断探索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探讨医教结合及全纳教育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与教育方式,以应对快速发展的特殊教育,培养符合特教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的学前特殊教育人才。只有不断完善和提升学前特殊教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育素养,才能更好地教育未来的学前特殊群体。

【关键词】学前特殊教育 医教结合 全纳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学前特殊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立项号:2015YBKJ010)。

相对于普通教育的面向群体,特殊教育是面对特殊对象实施的一种教育,其教育对象为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缺陷、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或在情绪和行为的表现上有一定障碍的人。作为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因此,做好学前师范院校中的学前特殊教育,不仅是促进院校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的需要,更是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需要。而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充分了解学前师范院校培养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的基本情况,把脉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从而推进特殊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当前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的现状分析

相对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学前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尚显薄弱,只在极少部分高校设有相应的专业。绝大多数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接受基础教育阶段的特殊儿童,学前特殊教育开展较少。即使在特殊教育幼儿园,也只有极少数的师资受过专业训练。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人文关怀,均急需开展特殊教育的学前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1]随着全世界对特殊教育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学前特殊教育在特殊儿童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学前特殊教育教师是保证学前特殊教育质量,保证学前特殊儿童获得利于其终身发展的长远价值的最重要力量。[2]

发展学前特殊教育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首先是法律的支持。目前我国内地尚未出台《特殊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来指导制订高校学前特殊教育专业设置标准,因而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无据可依,只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及办学特色等进行设置。虽然《纲要》要求“制订特殊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地方政府制订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但实际进展尚不理想。

学前特殊教育专业绝不仅仅是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的简单拼凑,要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也绝非易事。当前特殊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系统掌握特殊教育领域的科学知识不够、专业化水平偏低的问题。[3]

由于开展特殊教育少,学前教育师资普遍缺乏,也缺少特殊教育知识。而日常工作中离不开特殊教育,在正常学前教育群体中,时常有特殊对象出现,学前特殊教育幼儿园数量有限,大量的特殊儿童还得在普通幼儿园中受教育,缺乏特殊教育的学前教育不利于全面开展学前教育工作。

学前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探析

学前师范院校中拥有完整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师资力量强,开展课程丰富,有大量学生可参与教学实践。在学前师范院校中开展学前特殊教育既有利于促进学前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专业提升,全面增强学生知识面。从学校安排课程层面解决当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已有的学前教育基础,全面安排好特殊教育课程

特殊教育来自于普通教育,所选定的课程来源主要是面向普通学生。当然,特殊群体学生的课程设置也可参照普通教育,但也须结合其特色而有所偏重,由于特殊群体学生在先天条件、智力、心理以及生长环境、学习能力与实践方面有异于普通的学生,因而我们的课程设置应照顾到其特异性方面。一是制订课程目标要建立在对学生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课程设置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记忆思维、理解力程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做到设置的课程具有时代性,且可操作性强。二是课程的选择要促进学生就业,使其顺利融入社会。从学前特殊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生存需要、发展需要,根据特殊群体以及家庭的需求研究如何设置课程,解决实际问题,使受教育者获取必备的生存技能,以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应调整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重,使课程门类丰富,涵盖领域广,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可结合兴趣特长,选修相关的课程,加强职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与此同时,因学生选课盲目性较大,指导老师要注意指导学生选课,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2.加强实践教学

目前,学前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课程安排强调循序渐进,先进行教育见习、实习,再进行定岗实习。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得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相对较轻,往往只占教学总周数的1/10左右。在有限的实践时间内,由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类型多(如聋哑、智障、孤独症等),学生(实习老师)难以深入了解每类学生的特点,故难以形成专业意识,更无从关注受教育者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因此,加强实践教学应一方面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引导和培养学生在见习实习中充分重视受教育者的个体经历和经验,思考针对其个体的教育方式,并创设机会和情境使其表达和展示,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所展现的境界。

3.强化科研

为深化教学、强化科研意识,应当从本科时代抓起,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设置教育统计、教育哲学、教育研究法、比較教育等课程。在学习科研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带教老师根据自身课题的特点,引导同学进行科研实践。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分析,一起讨论。通过科研,使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学习,懂得探索,巩固所学知识,更为将来继续深造,走向社会打好基础。endprint

学前特殊教育中的医教结合探索

《纲要》指出,特殊教育要培养受教育者“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因此,对学前特殊教育而言,医教结合是必须重视的。特殊教育须从过去单纯的医学模式或教学训练模式走向医教结合的模式。在以往进行的学前特殊教育中进行医教结合研究及实践时往往出现几类问题。首先,只进行医学理论课教育而忽视实践,造成理论空泛,不能指导教学实践,反而因为增加医学课程而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其次,医教结合实习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特别是缺少康复人员的参与,导致实践工作不能引导学生认识特殊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特点。最后,有些单位并未充分认识医疗的重要性,对交叉学科的科研及应用价值认识不深刻。

我们知道,学前教育所面临的对象,均伴随生理、心理问题,涉及医学治疗。当今的医学早已从单纯生物模式过渡到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作为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在学前教育阶段,处于人生成长初期,神经、身体机能可塑性较强。在此时的教育中,应充分考虑受教者的身体因素,因为特殊教育中不同类型的生理缺陷所受的适宜教育是有所区别的,并且同类的缺陷,不同的个体也有自身特点,加之接受学前特殊教育的群体数量相对普通人群数量较少,需要教师具备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要对其生理缺陷特点相对深入了解,不仅对患儿有利,而且还有利于与家长沟通,易得到家长的配合。笔者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曾带领在校高等师范专业学生进行实践,在专业康复治疗人员指导下,结合所学教育技能,进行康复实践工作。总结以往的探索,学生在医教结合的过程中开拓了思路,在教育思想中引入医学思维,并且在学生阶段接触到科研思路,在教育观念形成阶段即树立科研精神。

在发挥学前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谨慎处理医教关系。从各种文献中可以看出,特殊教育中的医教结合利与弊始终是探讨的热点问题。医教结合时必须辅以大量的实践教学,否则单纯的医学理论知识很难被吸收,而实践教学所需的教学条件难以满足。从多年的实践教学中不难看出,学前特殊教育所面对的领域有生理及心理两个方面。而这两个领域实践性均较强,需要特殊的实习机会。面对心理实习,可以在校内开展,设立项目,进行专业测评,并给予相应心理辅导。笔者曾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及辅导,并评估效果,让学生在参与项目中体会心理辅导的应用领域及作用。而面对生理问题的实践活动,则要求更高,需走出校园,并且邀请医学专家,特别是康复领域专家,认真学习、了解患儿的具体情况。根据教学能力进行调整适应,才能有的放矢,为患儿量体裁衣,科学促进其生理、心理、知识等全面发展。

全纳教育视角下的学前特殊教育展望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在学前师范院校中进行学前特殊教育要对师生贯彻全纳教育理念。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全纳教育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在全纳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前师范院校会重视包括学前特殊教育的所有专业,这样理念下培养出的学前师范教师,无论是否从事专业学前特殊教育,都会重视包括特殊群体在内的所有学前受教儿童。

全纳教育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其强调的平等观,并不是要追求一种绝对平等。在教育理念上,它与中国传统的“因材施教”比较接近,即强调教育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扬长补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全纳教育还强调学生在受教育中的平等权,关注对“人”的尊重,对学生不能歧视或排斥。学前特殊群体属于同龄人中的弱势群体,尤其需要这样的平等教育理念。

从长远发展来看,要呼吁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全社会,推进学前特殊教育立法工作。法律从上层建筑的层面保障学前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更有效地调动社会资源发展学前特殊教育。同时,应根据《纲要》的要求,呼吁全社会“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前特殊教育专业涉及面广,教育、心理、生理、康复等多个领域紧密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学校、教师及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信息、新的成果都需要及时融入教学过程中。高等师范院校中开展学前特殊教育,充分体现出国家对学前特殊教育的重视,也为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教育工作者应面对新的形势,敢于探索、勇于担当,不断促进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丹、朱加元:《大陆与台湾高校学前特殊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8期。

[2]蔡卓倪:《成都市學前特殊教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3]唐春梅、成慧平:《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培养的问题与对策》,《中国特殊教育》2006年第8期。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西安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视野下校园体育环境优化研究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构建融合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全纳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教育理念形成
伙伴学习策略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研究
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缺失及提升探讨
近年来国外学前教育装备供应的特点
全纳教育理念下特殊儿童音乐教师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