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能力视角下高校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7-07-21王琦

文教资料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

王琦

(新疆大学 旅游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摘 要: 现阶段我国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本文将对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方案,希望对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做一些调整,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关键词: 高校旅游英语 教学模式改革 ESP教学探索

目前我国旅游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中国旅游或进行商务活动,相应的旅游业越来越需要英语口语能力强的人才。然而就国内市场反馈看,高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1.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现存问题

1.1教材缺乏针对性。

在现阶段高校教学中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还不健全,课程安排不合理,某些实习实践安排与教学进度相冲突,学生反映实习工作结束后才开设旅游英语课程,同时使得他们的应用能力滞后。同时,使用的教材缺乏实际作用,完全没有针对性。目前开设英语专业的院校,在安排专业课程时,仅仅将英语和旅游专业的部分课程生硬地组合在一起,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并没有产生良好的积极作用。另外就是英语专业的教材缺乏针对性,如很多词语意思用英语翻译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障碍[1]。

1.2教学模式單一。

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基本按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传统模式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过于被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即便如此,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应用还是相对生硬,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的积极作用。

1.3缺乏实践教学。

旅游英语是一门实用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积累大量词汇,才能够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而这些仅仅依靠书本知识是完全不够的。与此同时,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并将其有效使用,这就要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加入大量的实践训练。但是就我国各大高校的现状看,虽然都很重视实践训练,或者也有一些高校开展了实践的培训课程,但是模拟的实践训练往往和实际工作有一定距离。如新疆大学旅游学院的旅行社实训室,仅是模拟旅行社硬件条件,如办公设备等,学生的实际操作是无法模拟现实工作的,尤其是缺乏英语训练的环境。或由于学校权限的限制,基本上很少有院校可以投入资本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社实训基地,这就使很多学生进入就业市场时没有能力胜任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就业后并没有选择本专业对口的工作。

1.4教师能力不足。

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能力不足是影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是由于一般教师的聘任都是通过学校直接招收的专业知识优秀的人才,这些教师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其他工作经验的。如新疆大学旅游学院专职教师中,仅有20%的教师拥有旅行社或酒店等旅游从业经历。另外,高校评价教师主要考虑学历、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等。在此聘任制度下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实际旅游相关的工作经验,或者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有专业的旅游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对照教材照本宣科,缺乏创新精神,这就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高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需要的职业能力

2.1专业知识。

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必然是旅游或商务相关的方向,这就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做支撑。这些专业知识包括旅游从业人员的接待服务礼仪、技巧和管理,还需要具备迅速的反应能力,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并妥善地处理[2]。

2.2语言交流。

旅游的相关从业人员,语言沟通交流是必然的,而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在具备中文沟通交流能力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国际化旅游市场需求,在工作中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介绍讲解景点文化等内容。

2.3中西方文化知识。

旅游英语专业的典型工作如英文导游,其工作内容中包括景点地区的文化介绍,各地不同风土人情的讲解,以及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这些都需要导游熟悉掌握。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还需要能够熟练地用中英文讲述。特别是在用英文讲解的时候,一定要熟悉文化内涵,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其实际意义,这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

3.高校旅游英语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改革措施

3.1 ESP教学探索。

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有关、能满足不同学习需要的专门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英语教学。通过这一定义可以看出,这种英语教学模式会比以往更加具有针对性。显然,ESP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其就业水平方面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ESP并没有脱离原有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原有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进行了更深层次专业化的扩展,它将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实际应用高度融合在一起,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最终目标。从高校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专业性明显不足,一旦进入工作环境,还需要重新学习专业性更强的内容,某些学生受挫之后就选择其他职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实际出发,将英语的听说读写和职业术语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多地创造语言环境。

3.2提高教师能力水平。

高校旅游英语专业专职教师应与职业英语教师多交流学习,将专业英语与旅游专业知识有效结合,提高教师专业性英语的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注重结合旅游知识,渗透英语教学中的语法、句式短语等知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因此高校在教学工作中更应该以市场实际需要为教学导向。

3.3加强实训,促进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加强实践训练,这是符合市场需要的。实践训练要注重实际的教学成果,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上或在校内开展模拟情境,这样的教学形式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学校需要在原有的实训基础上建立校外的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是给学生一个可以接触真实工作的地方,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实践中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提升其职业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尤其当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到专业英语的时候,才更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4有效结合语言与专业知识。

英语是实用强、沟通性强的学科,而旅游英语又具有更强的专业性。要想做好这项工作,除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之外,还需要將专业的知识和语言沟通有效结合起来。从教学模式来说可以尝试进行双语教学,这是一个提高学生实际应用水平的有效手段。高校应该进行双语教学的团建工作,引进更加优秀并且具有旅游相关基础的人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培养学生熟悉中西方各地文化,并且培养学生准确翻译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

3.5创新考核方式

传统高校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但这样仅能体现学生的读写能力,甚至会使学生死记硬背所学内容,成绩虽好却没有实际运用的能力。此外,这种形式也使学生忽视了口语能力的训练,反而更加倾向于书面的学习。长此以往,就成了张不开嘴的哑巴英语,而且会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院校在考核学生的方式上需要适当创新,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比如扩大并拓宽学生的考核成绩内容,将笔试与口试相融合,提高口试分值所占比重。或者不定期开展实用性较强的小型口语竞赛,并将其计入平时成绩中。将各种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周期,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临时“抱佛脚”[3]。

4.结语

现代化市场需要的是实际应用能力强的学生,院校的教育工作应该始终以此作为根本目标,在教材选择、课程安排、师资建设等方面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个目标进行。

参考文献:

[1]王南.当前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J].现代交际,2012(01):251-251.

[2]林竹梅.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旅游英语教学[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2):138-139.

[3]崔佳春.毕业生英语应用需求的调查及对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启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7):73-75.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改革
高校国际化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日语听力》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中期报告
网络新应用环境下JavaWeb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微课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信息化时代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模式探讨
现代学徒制下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语料库在机电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