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互动及其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启示

2017-07-21顾越

文教资料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课堂互动学生主体高中地理

顾越

(南京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学科教学(地理),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课堂互动是学生主體性、社会性和创造能力发展及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通道。本文介绍课堂教学的类型及基本特征,探讨其之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最后,结合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三点有效进行课堂互动的建议。

关键词: 课堂互动 学生主体 高中地理

传统教学关系是自上而下、流通灌注式的供求关系,学生被动地记忆和复制教师讲授的知识。这种“教师独白”的机械化教学充斥课堂,失去教学魅力,并违背素质教育的理念。互动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课堂中各种角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发挥其特有功能的过程,而课堂则是一个微观社会。钟启泉认为“课堂互动”是调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围绕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彼此间形成良性的交互作用,是一个整体性的动态生成过程[1]。课堂互动主要通过影响课堂气氛、学生的参与程度及课堂中的反馈三个方面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互动的特征

吴康宁等人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将课堂互动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2]。这种分类法直观了然,易于观察。我国师生课堂互动主要表现为师个互动和师班互动,其互动效果直接决定课堂互动行为的整体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小组的互动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行为及师生互动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分组行为本身都会影响课堂互动的整体效果。依据此种分类方法,课堂互动主要有以下特征。

1.坚持师生平等的相互作用。

课堂互动是一种面对面的互动,师生相互思索、对话和体验。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是主客体的二元对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即主体对客体的单向改造过程,学生的主体性缺失[3]。师生关系表现为单一的认知关系,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课堂互动则是将教材涵盖的知识、学生先验知识和教师知识投放到某一具体课堂情境中,在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中促成知识的融合与发展。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创新精神的研究者,师生之间则通过平等的对话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发展自身的主体性,在知识传授、融合、碰撞中形成新知,共同进步。

2.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人格。

传统教学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认为教学的基本价值就是获取知识与技能。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教学应确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为基本价值取向的观念。课堂互动不仅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和生活态度,还尝试建构学生的远景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3]。正是因为课堂互动注重师生间的平等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打破传统教学中认为教学仅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的狭窄观念,而是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并将其与教学过程紧密联系,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和活动内容;并且着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张扬,潜能开发和创造力解放,使学生获得普世的知识、技能、习惯、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

2.追求有效互动的过程学习。

传统教学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课堂互动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及合作,区别于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师生互动交往过程充满变数及不可预测的“附加价值”和有意义的“衍生物”,正是未来的不可预知性体现了过程的创造性,这正是过程的意义和发展性之所在[4]。因此,课堂互动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组组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在参与过程中思维碰撞,批判自我,获得新知。

二、课堂互动对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

1.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课堂互动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意志力和自信心培养其创新人格[5]。新课程理念认为学生全面发展除了全面发展德智体美之外,同时强调学生在实践、合作、创新、自主学习等多方面学习能力的发展。课堂互动区别于传统教学在于它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以此发挥学生的潜质和潜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力需要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出来,课堂互动通过学生与同伴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学会评价自己的行为举止,通过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调整学习目标,增强其意志力。最后,课堂互动强调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作为根本责任,通过营造一种轻松、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创造机会,满足其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增强自信心。

2.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指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交往技能及相关的社会性情感。课堂互动能促进学生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首先,课堂互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互动交往的课堂教学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学会倾听与回应,并且通过实践体验交往原则和策略。其次,课堂互动有利于学生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互动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解决交往的冲突中发展移情能力。

三、高中地理课堂互动策略

1.落实新课改理念,倡导互动探究学习。

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落实新课改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课堂互动意义重大。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地理学科是一门交叉学科,同时具有自然科学特性,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探究性课堂教学形式能有效进行课堂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全球气候变化”时,先播放全球变暖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①全球气候正在怎样变化?历史上全球气候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②收集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依据并结合视频分析全球变暖带来的可能影响;③明确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小组探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建议;④组间互评,教师总结。整个探究过程体现了师生间活跃的互动过程,生生之间既合作共赢,又竞争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2.营造互动体验氛围,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高中地理教学应采用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例如:洋流的分布规律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让其小组合作思考与探讨,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教学:①展示案例,明确洋流的定义及性质分类;②小组探究,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图”尝试画出漂流瓶的路径示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展示;③教师引导,小组合作以太平洋为例,化繁为简画出“洋流模式图”,组间展示;④教师点评,总结规律,强化记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间交流互动,动手操作,提高课堂参与度,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新知,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创设多种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和求解的愿望,是创新教学的前提,地理教师应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具体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层层设疑,环环嵌套,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例如:在讲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可套用“黄流下游地上悬河”的例子进行教学,提问:①为什么在黄河下游地区会形成地上悬河的景象?②黄河的含沙量为什么这么大?③黄河上游为何水土流失如此严重?学生至此能答出是由于滥砍滥伐导致植被减少,从而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最后在下游形成地上悬河的景观,最后教师引导自然地理環境各要素间“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设置尤为关键,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空间思维和前景想象,并且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情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4.注重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激励功能。

新课程提出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以往评价过度关注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课堂互动通过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最后达到发展学生的目的。因此,在课堂互动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性,还可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并采用激励性语言进行评价,以求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例如:在讲授“城市的空间结构”时,可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①分配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iPad搜索家乡城市给定地区的城市用地类型;②小组汇报,学生记录每一组的成果,对功能区进行总结归纳;③小组合作,根据搜索图片归纳不同功能区的特点;④小组汇报,组间互评,提出疑问,发现不足,教师总结点评后完善答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进行汇报与生生互评,教师评价语言以激励为主,发挥课堂互动功能。

以上讨论的主要是师生和师组互动中的知识互动,然而,课堂互动还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等。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普遍在师生知识互动中投入时间较多,而忽略师生情感和行为的互动,这在今后教学中应多注意。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73-80.

[2]吴康宁,程晓樵,吴永军,等.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J].教育研究,1997(2):64-71.

[3]郭培霞.论课堂互动的教育价值及实践诉求[J].荆楚学刊,2013(5):84-87.

[4]郭元祥.论教育的过程属性和过程价值——生成性思维视域中的教育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5(9):3-8.

[5]孙泽文.课堂互动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课堂互动学生主体高中地理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