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亲情教育的项目化教学改革

2017-07-21冯新平

文教资料 2017年13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重要性

冯新平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摘 要: 大学生亲情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是很好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深刻的反省、反思,真正净化心灵、增强孝道意识。

关键词: 亲情教育 重要性 项目化教学

亲情是人类特有的、美好的情感,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亲情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长期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高校教师,笔者深感责任的重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笔者尝试采用项目化教学法进行亲情教育改革,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效果颇佳。

一、大学生亲情教育的重要性

李庆中说:“亲情教育是培养‘亲密的感情,旨在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素质,让大学生做到在校尊师重道,在家尊老爱幼,孝道作为其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也是亲情教育的内涵所在。”此次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的亲情教育是以父母子女关系的处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要求高校教师对于学生亲情的态度、行为等做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讲孝道、尽孝心。大学生亲情教育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亲情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儒家倫理道德之首当属“孝道”。我们最重要的社会根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的宗法制度。所以《孟子·离娄上》中说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礼记》认为:“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这里有八个方面是关于亲情的,父母子女关系位居前两位。《弟子规》、《二十四孝图》、《孝经》、《颜氏家训》等众多童蒙与家训之书中蕴含丰富的孝道思想。现代大学生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重视伦理道德、提倡孝敬长辈的美德是现代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弘扬的。

(二)亲情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强调:“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优良的亲情关系,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尤其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独特作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能孝敬、爱护自己家人的人,是很容易用一颗宽容、慈爱的心去接纳、友善对待他人的。

(三)能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亲情关系会直接制约大学生的生活心态、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的发展。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告诉我们:“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之教育是死亡之教育,不能培养爱之教育是失败之教育。”有效的亲情教育、正确的亲情观,能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家庭成员之一,每个大学生的肩上都背负着孝敬、赡养父母的责任。作为一个中国人,他们自然应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贡献力量。亲情教育在让学生真正、深刻了解天下父母心的前提之下,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孝敬父母、回报社会。

二、一些大学生亲情缺失的原因分析

“90后”的一些大学生中存在亲情缺失的现象。这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无视父母的艰辛和内心的感受;更不懂得感恩、回报,或者用生硬、不友好的言语和父母说话,或者干脆和父母无话可说,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

(一)家庭教育中缺乏对孩子感恩思想的培养。

现在的中国式家庭中,孩子是重心,不管是不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百般宠爱。“再苦不能苦孩子”,即使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家长也会尽己所能,提供最好的条件给孩子。一些“90后”的大学生从小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懂得生活的艰辛,把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看成理所当然。家长平时基本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其各种任性都听之任之,很少对孩子进行感恩、责任等思想教育。

(二)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体制下忽视对学生的亲情教育。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现行的考核评价制度下,一些中小学校把关注点主要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某些学校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在学生学习之余组织各种活动。学生要想评“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特长加分”一栏必须达到一定的分数才有参评资格。这些都使得家长们把孩子送到一个个特长培训班,孩子们每天都忙于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根本没有时间承担家务等。某些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基本不上,会被占做他用,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一些大学存在重教学、重研究、重实践等情况,对于学生的亲情教育比较欠缺。这样学生一路经过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学校为了出成绩,忽视对其进行亲情教育。

(三)网络的不良影响淡化了一些大学生的亲情意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思潮多元化。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流量费用的逐渐下降,极大地方便了他们随时随处在网络世界畅游。一些人宁愿与陌生的网友聊天,也不愿意花时间和家人交流。

三、大学生亲情教育的项目化教学实施

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加进了一些亲情教育的内容,但更多的是老师的讲解。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们把亲情教育融入项目化教学方法中。

(一)明确任务。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大学生亲情教育”,目的是强化大学生的亲情意识和行动,需要反省和互动。有些学生从小就很孝顺,可以结合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孝敬长辈的,给其他学生做示范。有些学生比较叛逆,可以反省自己是如何和长辈对抗、让长辈操心、伤心的,并剖析自己的错误、表明自己的决心。在这两种情况下,学生主要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我们还允许通过歌词表达心声,鼓励学生通过小品、相声等形式再现生活中的亲子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长辈的辛苦。

(二)制订计划。

学生在明白活动要求后,自由组合,到课代表处报名。活动要求一组不超过三个人,可单独完成。如果说是小组形式参与的话,则须由一人为小组长统筹安排。从课代表反馈的情况看,几种情况都有出现。教师做出特别说明,如果是采取表演小品的形式,人数可以适当增加。

(三)实施计划。

分组确定后,学生就要着手考虑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完成项目。有学生想唱赞美长辈的歌曲,通过互联网搜索、选择曲目,熟悉并提炼歌词加以阐述。有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撰写演讲稿。有的学生为了使内容更丰富,找寻相片制作课件。报名了的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项目进展顺利。

(四)提交初步成果。

一个星期后,课代表再次反馈各组完成情况,提交初步成果。学生行动迅速、态度端正、形式多样、成果丰富。演讲组学生上交了演讲稿或者课件,演唱组提交了曲目,小品组提交了剧本。还有学生准备实时连线,和家人电话联系等。教师对学生的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个别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更多地期待学生的精彩展示。

(五)展示成果。

成果展示的顺序按同学们报名先后進行,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展示效果良好。

《父亲》、《感恩的心》、《一生有你》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唱起来,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共鸣和深深的思考。“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这样的歌词让所有的人感触颇深,眼前都浮现出父母年轻时意气风发的模样,以及两鬓、脸上逐渐增加的白发和皱纹。

“我小时候是一个很叛逆的孩子,曾经离家出走两次……直到现在,我终于慢慢地明白了我那样做对父母的伤害有多深。我一定要痛改前非……”通过回忆曾经的不懂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父母的艰辛,进而能改进自己的行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些学生说到自己从来就乖巧、体贴、孝敬长辈,平时主动分担家务,奶奶生病时独自在医院照顾等。“小棉袄”一直是父母的骄傲,演讲时也始终带着幸福的微笑。

实时连线的学生拨打电话后,把手机的外放功能打开对着讲台上的话筒,并且用普通话通话。“爸爸(或者妈妈),我现在在教室开展活动……”“爸爸,对不起。我以前有些时候很不听话,让您和妈妈操心、受累了。”“爸爸,以前我从来都没有跟您和妈妈说过感谢的话。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我要大声地说出我的心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虽然我们没有办法看到电话那头家长的反映,但是通过传过来的话语,我们不难想象他们的开心和激动——“小朋友们长大、懂事了,做父母的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小品《我的家》一共有六个学生出演,再现的是儿子如何叛逆,家长如何教育和帮助孩子。重点展示的是家长如何在本身家境不太好的境况下,合理解决孩子犯的错。演绎该小品的同学颇费心思,编剧、定角、记忆台词,特别是表演。虽然条件有限,但几个学生考虑周到,表演得生动真实。确实如此,很多家长都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出现问题也是背着孩子解决,导致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为他们付出了多少。这个小品帮助学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这样的问题。

不管采取什么形式的展示,都让学生受益匪浅。笔者仔细地聆听、认真地欣赏,时而热泪盈眶,时而眼泪夺眶而出。大部分学生跟着台上同学一起哭、一起笑,品味不同的人生、领会共同的真理。

(六)评估。

此次项目的完成总体效果是很好的。笔者在学生展示完毕后进行了点评。首先给予高度的肯定,参与学生报名积极、热情高涨、用心独具,给我们提供了一次视听盛宴。其次指出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包括演讲内容的条理性、课件制作的精美和清晰、演讲者演讲的细节等,最后提出了期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变得更优秀,做孝敬长辈的好孩子。课后笔者综合各方面的情况,评出了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

(七)归档或应用。

学生活动的过程很完整,相关资料全部整理、保存。该项目最重要的作用是强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其孝道意识、改进其孝行。学生的反省、表达都是真实的,特别是和家人的现场对话是一大突破。“爱要大声说出来”,不要认为父母不懂年轻人的心思,只要经常沟通、交流,就不会有不懂的世界。孝顺的孩子保持这一孝心,好好学习,让自己将来有能力成为父母的依靠。这些意思在学生的发言中也充分体现出来,所以此次项目化教学活动是成功的。

四、项目完成后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很好地扮演为人子女的角色,才能在更大的平台有所作为。通过这次项目的完成,笔者感觉到“90后”学生中虽然有孝顺懂事的子女,但是不孝顺的也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多渠道地进行大学生亲情教育,让学生对于亲情真正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李庆中.以亲情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金田教育论坛,2014(1).

[2]李晓玲,李峻清.大学生亲情观念缺失的类型及原因剖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9(4).

[3]何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亲情教育的融入与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6(3).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究
高职英语项目化教学探究
浅析药理学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探讨
探讨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