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仙居无骨花灯针刺图案的文化意蕴研究

2017-07-21张宝丹

文教资料 2017年13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

张宝丹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摘 要: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素有“华夏一绝”的佳誉,不同品种的花灯针刺图案体现了不同的民俗文化心理映像。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花灯的图案在传播民间故事、文学作品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仙居无骨花灯 针刺图案 文化意蕴

无骨花灯是仙居独特的文化遗产,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灯品》中云:“所谓无骨灯者,其法用绢囊贮粟为胎,因之烧缀,及成去粟,则混然玻璃球也。景物奇巧,前无其比。”[1]流光溢彩的仙居无骨花灯周身皆由各种针刺花纹图案的纸片粘接而成,通体无一根骨架,娇小玲珑,古朴雅致。

针刺无骨花灯起源于唐代,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诏每一年进贡仙居“皤滩花灯”十对,寓意“十全十美”,尔后宋元明清历代均循此例向朝廷进贡花灯[2]。仙居人把无骨花灯称为“神灯”。相传在唐朝贞观年间,一位仙女看见一个秀才在山里迷了路,就把一盏小小的花灯送给了他,助他安全回家。秀才到家后,凭借着记忆制作了一盏小巧玲珑的无骨花灯,使得这种技艺在当地流行开来。在现存的部分古民居窗框上,仍雕刻有仙女送灯图案。甚至在当地很多大户人家的老宅等都嵌有木刻的花灯,就是为了纪念神灯[3]。但也有人说其制作工艺是在唐代“安史之乱”时,由两名逃难至仙居的宫女所带来的。这些说法都为花灯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历经千载,花灯针刺图案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深刻反映和鲜活记录,具有重要的民俗价值。

一、不同种类的花灯针刺图案与民俗文化的心理映像

花灯的针刺图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作出来的民间文化,是劳动者对某些事物的共同认知,通过其外部的形态和心理映像相结合进行一定的展现。它的产生和传承适应了人们在心理上的一些需求,是民众美好愿望的一种真情流露。花灯图案蕴藏了地方文化空间视域下丰富的种族记忆。

仙居无骨花灯的图案丰富多样,有图腾崇拜的龙凤花纹、有生殖祈盼的石榴生子图样、有传统的“福禄寿”的吉祥图样、有讲究阴阳相生的八卦图纹、有神话传说人物形象,还有各类花鸟、人物图案等,极具民俗文化意蕴。

(一)龙凤图案与图腾崇拜的民俗文化

龙凤图案在针刺无骨花灯的图案中占有很大一部分,如有龙凤贡灯、龙凤台灯、龙凤宫灯等,都有龙凤图案,寓意龙凤呈祥,是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百姓生活安乐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美好祝愿与企盼。

龙凤图腾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的图案文化中一直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充满特有的神秘色彩和浓郁的民俗气息。龙图案作为一种文化的凝结和沉淀,已渗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深入国人的潜意识中[4]。除了龙,凤在民间也有着和谐、和美的民俗象征。“鳳凰来仪”、“凤凰于飞”,这种理想化的灵兽被视为祥瑞。花灯中龙图案的大规模出现与皤滩镇当地深厚的“龙”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整条古街经依然保留着三华里长,鹅卵石铺砌而形成的龙形古街,恰似一条蜿蜒而卧的巨龙,西龙头,东龙尾,中间段则弯曲成龙身,而龙头所对之处也恰巧是五溪的总汇合点,这正巧和了古人的图腾崇拜之说,是带有意向的审美文化观点。在龙尾之处的一座座飞檐马头墙与砖雕牌坊的门罩上雕刻着一组组龙凤呈祥的图案。可见龙凤图腾崇拜对皤滩本地的影响之久,这种民俗文化图腾崇拜体现在花灯针刺图案的创作上。

(二)“生子”、“送子”图案与生殖崇拜的民俗心理映像

中国人十分注重生殖观念和子孙观念,祈求子孙满堂。这种生殖观念体现在民间艺术家对花灯图案的设计与创作上。在花灯的图案中,不乏此类的文化心理寄托,在一些仙居古花灯的图纸中就能发现“石榴生子”、“麒麟送子”等寓意生子的针刺图样。民间流行着这样一句吉祥话:“旭日东升,麒麟送子。”人们把麒麟送子看成了生子的美好象征。

石榴生子的针刺图样蕴含着民众浓烈的对生命的崇拜意识,是一种生子、多子的祝福和祈祷。《北史》载,北齐的高延宗纳赵郡李祖收的女儿为妃时,其岳母就赠了两个大石榴。大臣魏收便说:“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子孙众多。”[5]人们以这种类比的方法,用石榴表达多子的祈盼。

(三)“福禄寿”的图案表达与喜庆吉祥的民俗意蕴

根据皤滩镇当地的宗谱记录,在明代万历年间,古镇就已经有极为隆重的闹花灯的活动。同时,当地还有科举考试时门口挂盏状元灯的习俗,以此祈求家里的读书人能够高中科举。元宵节则会选择吉祥喜庆的图案,配以花草、动物。结婚时的图案则多配以红双喜、“福”字等图案。由此可见,花灯在当地人的心中有祈愿的用途,这便造成了许多花灯的针刺图案具有丰富生动、喜庆吉祥的特点。

1.“福”的憧憬

在仙居花灯中,“福”的文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古瓶壁灯,整盏灯的刀凿图案都是以“福”作为主题,再配上梅花、吉祥花草等图案,设计精妙,古韵浓厚。福到家花篮灯则采用十二片灯片六面造型制作,篮身针刺六个倒着的“福”字,使人不论站在哪个角度看都能够欣赏到“福”字,表达了天下万家都能福气临门、幸福到家的良好意愿。

2.“禄”的追求

江南第一书院“桐江书院”就坐落于山下村与板桥村之间,相传为晚唐诗人方干的后人于宋乾道年间兴建而成,理学家朱熹曾送子就学,对皤滩镇当地科举风气的兴盛有着促进和引导作用。古街上不缺乏士家大族们的存在,走进何氏里大学士府,与天井相对的捷报厅的高高的墙壁上至今还贴着十七张科举捷报。

此番浓厚的“官禄”之气在花灯图案的应用上得到了很好的呈现。著名的状元宫灯由来已久,如今在古街的大明堂,学士府的梁柱上仍雕有这种花灯的样式。其针刺图案有“燕子报春”、“虎啸山林”等。仙居花灯中有一款著名的“鲤鱼跳龙门组灯”,就以其豪放的气势,抒发了古人渴求读书飞黄腾达、金榜题名的情趣意味。

3.“寿”的祝祷

自古至今,人们对“寿”的祝祷,追求是绵延不息的。延年益寿的祝愿是中国传统民俗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到长寿,人们往往会想到“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是一种长寿的仙禽。《淮南子》记载:“鹤寿千岁,以极其游。”珠篮灯等品种的灯面图案就配以“松鹤延年”的针刺图案,将松花与仙鹤相结合,取其美好寓意,祝祷长寿,体现了当地人们追求长生的意愿和强烈的生命意识。

(四)“佛”字、“八卦”图案与宗教文化

皤滩镇在明清时期佛教文化十分盛行,在喜庆灯的针刺图案上有着传统的佛像造型。另外用于寺庙、佛堂的花灯,则配上“佛”字,观音,佛祖等佛教文化图案[6],具有很重要的典范性意义。在中国本土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传统道教文化对花灯图案的影响更深广,其中以龙凤八卦灯为代表,主圖案为龙、凤和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具有极强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八卦图的寓意十分丰富和深刻,是人们对世间万物观念的一种符号反映。

二、以花灯的图案作为载体进行的文化传播

据《仙居志》记载,明万历年间,仙居皤滩镇就已经有了盛大的闹花灯活动[7],可见花灯在当时的一种流行趋势。花灯的图案除了传达民众本真的生活情趣外,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文化的传播方式。从民俗文化学的意义上看,仙居花灯的图案是一种有意义的文化符号,有其重要的传播价值。

(一)民间神话故事的传播

仙居与八仙的渊源颇为深厚,流传着许多有趣的八仙故事。仙居百姓把原本吃饭用的四方桌子改称为八仙桌,可见八仙的神话传说在仙居的影响力之大。仙居花灯对八仙的传说进行了传颂。相传大家熟知的八仙均来自人间,他们成仙后仍会在春节期间与人间的百姓欢聚过春节、闹元宵,八仙闹春组灯的创作灵感就由此而来。相传为古时皇宫饰物的花篮灯,在有的纸片上也会刺上“八仙过海”、“十二生肖”或是“天仙配”上的人物图案,展现出一派祥和温馨之气。元宵节所选用的花灯中有时也会采用“白蛇传”的传说,展示了白娘娘与许仙的凄美爱情。

(二)文学作品的传播

文学作品以仙居无骨花灯的针刺图案作为载体,在民间得到传播。正因为这种特殊的传播方式使得文学作品不再只是文人间附庸风雅的工具,普通民众也能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文学样式。如被称为“富贵灯”的大花篮灯,其花灯片上就刺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的人物花鸟图案,栩栩如生。仙居花灯有一个单灯品种被称作花篮生肖灯,其中有一款猴灯,其针刺图案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有着密切的关系。金猴手持金箍棒,腾云驾雾,火眼金睛,保护着唐三藏去取真经。花灯图案凭借形式的通俗活泼、人物的鲜明生动,使文学作品在民众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三)文化精神的传播

仙居花灯在图案的设计运用上,对深厚的文化精神进行了传播,组灯中的一款大型组灯——南峰塔组灯,在其图案上就配以仙居的岩画、木窗、蝌蚪文等,其中的蝌蚪文图案更是悠久历史文化得到传承的典型代表。

蝌蚪文出土于下汤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皤滩古街的西北五公里处,据光绪《仙居县志·地理志》记载:“县西南四十五里,绝险不可升,上有石壁刊字如蝌蚪。”[8]蝌蚪文就如我们熟知的甲骨文一样,是一种象形文字,它起源于生活,有着动人的生活审美感受,是人们在感受这种形式美的过程中,加入联想从而产生,化外在的景物为内在的情思。这种长达上千年的古文字也在仙居花灯的图案上出现。现代社会,古老的文化记忆日益被人们忽略,蝌蚪文这种古老的文字甚至连很多当地的居民都没有听说过,仙居花灯却一直坚持着自身传播文化精神的使命,将蝌蚪文的图案配在花灯上,让这种古老的文字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得到传播,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来仙居当地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

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针刺图案作为民俗的一种独特的呈现方式,是地方民众情感记忆的积淀,是一种特有的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国传统美学所强调的主客观的统一意识是相符合的,展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这小小的花灯图案蕴藏了当地千年的深厚文化内涵,折射出祖辈们的生活情态与意趣,从而成为一种经典化的文化表达。

参考文献:

[1]周密.武林旧事[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42.

[2]中共仙居县委党校课题组.浙江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保护传承与开发研究[J].当代社科视野,2013(10):26-30.

[3]陈可易,陈朝华.仙居花灯[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12.

[4]居阅时,瞿明安.中国象征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628.

[5]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2033.

[6]黄虞婷.浙江仙居皤滩针刺无骨花灯技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7]陈可易,陈朝华.仙居花灯[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9:13.

[8]仙居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仙居县志[Z].北京:中华书局,2013:1.

本文系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仙居无骨花灯针刺图案的文化意蕴研究”(项目编号:201610347005)的结项成果;2015—2016湖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科研项目的结项成果。

项目指导老师:潘明福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
中国古代诗词歌曲词曲用韵的共生性特征探析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
晚清铁路论争中的文化意蕴
中国梦的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