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认知角度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学习

2017-07-21陈晓

文教资料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小学语文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7)

摘 要: 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概念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学习仍存在误区。本文从心理认知角度入手,基于科学的口语交际心理认知,探讨口语交际与听说的联系与区别,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合理学习提出建议。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口语交际 心理认知

口语交际活动主要在听话者和说话者之间展开,在此过程中听话与说话活动不断交互发生,听话者与说话者身份不断变化,促成口语交际的正常发生。因此,听话和说话是贯穿口语交际始终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缺少任何一方,口语交际都不得成立,交际双方还要在交际过程中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机敏,使得交流顺利进行等。下面笔者将从听话与说话两方面的心理认知入手,探讨其对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学习的指导意义。

一、口语交际心理认知过程

(一)听话心理认知过程

听话是说话者的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刺激听话者的听觉器官,引起听话者的耳膜振动,进而由听觉神经把这种振动信号传达到大脑的听觉中枢。中枢神经细胞活动通过感知声调和声音所代表的词句,并通过辨音、识义、比较、分析、整合等活动接收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听话的心理认知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1.言语知觉阶段

言语知觉阶段是听话者在听话过程中心理认知的第一个阶段,该阶段是听话者对听到的口头信息进行最初的编码,即对句子的声音模式进行分析,属于听话者获得语言声音的物理属性。

2.意义建构阶段

该阶段信息中的词语被转换成它所表示的意思连贯的心理再现,即以句子表面结构为线索以确定句子的意思。该过程是听话者进行言语编译的逻辑思维阶段。

当听话人听到一个词的词音,并在心灵中产生沉默的词音之后,他必须从这个词的语音(无论有声还是无声)出发,在大脑中检索出先前已经存储在大脑中的相似声音表象,进而通过已有检验所建立的声音表象与指称对象的联结显现声音所指称的意义。在这一阶段,将单个语音与整个语音相结合是比较重要的,而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如果听话者对说话人的语音内容比较熟悉,或者比较感兴趣,也可以促进双方的交流。

3.利用阶段

利用階段是听话者把意义建构阶段得出的信息意思的心理再现付诸实际的过程。听话者把听到的意义转化成表象信息进而作出决定。即如果听到一个请求:听话人不仅要知晓说话人表达出的请求意义,还必须决定是否照此请求去做;如果是一个问句,那么听话人在明确说话人意图之后也需要决定是否对此问句做出问答等。作为听话的最后一个阶段,既是听话者对于所听内容的最后决定,又是听话者在为转化为说话者做准备。

总而言之,听话的心理认知过程三阶段依次发生,但在必要情况下循环往复发生。

(二)说话心理机制

说话是说话者的表达和讲述行为,是用语言表情达意的复杂“生理—心理”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说话者的大脑内储存着概念(或意识事实)和音响表象的联结,当说话者欲表达某个概念时,概念就能在大脑中生成相应的音响形象;大脑再把同这个音响形象相关的冲动传递给发音器官(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然后发出声波。

说话的心理认知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主观意义建构阶段

事实上,当听话者理解说话者表达的意义之后,说话者的表达意图将刺激听话者在大脑进行意义建构,这是听话者进行说话的开端,也是听话者身份转变为说话者身份的“节点”。

2.表达动机产生阶段

说话人的主观意义的生成是表达动机产生的原始动力,而建构意义的初衷是为了诉说。最主要的两种动机:一是满足需求,二是得到宣泄。满足需求表现为说话者想通过说话从交际对象那边获得什么,或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得到宣泄则表现为在与对象进行交流过程中,结合自身在生活中的经验经历,或者所思所想被勾了起来,希望向对方陈述自己的想法、观点、感触等。

3.内部语言生成阶段

人们在用口语表情达意时,对于表达意义的符号需要在大脑中模拟,从而形成内部言语,主要由一系列声音表象构成语音表象流,又称“沉默的语言”,即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提到的“打腹稿”。在这个过程中,说话者思维的敏捷性和储存词汇的丰富性是内部言语产生的关键。

4.外部语言生成阶段

外部言语是内部言语的外显存在形式,即说话者通过复杂的“生理-心理”发音系统向外界具体说出的话语。言语信息的抽象语音表征转化成一套运动指令,由其支配各个发音器官运动,形成连续的肌肉活动,从而产生表达言语信息的声音序列,同时包括说话者的语速、语调等要素,共同承载说话者的主观意图。

二、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学习建议

(一)听话——学抓主旨

口语交际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交际双方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应明确了解口语交际与口头说话的区别,倾听在交际中承担了相当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没有倾听就不存在交际,因此,小学生不仅要注重口语表达的练习,而且要注重倾听的学习,老师们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倾听的机会,教给学生倾听的技巧等。

明白交际对方的说话意图非常重要,这就对听话者提出了要求。交际者在交流过程中作为听话者一方时,在听清对方的语音信息、迅速转化成自己理解的内容后,要学习从所接受到的语言内容中提取重点,抓住对方话语的意图,或陈述的观点、立场,或表达的情感倾向,或提出的疑惑问题等主要信息,并从对方的身体语言、表情变化上揣测说话人的话题方向,以此作为交流的基础。

(二)说话——讲述谈说

说话根据对说话人要求的高低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说(say)、谈(talk)、述(tell)、讲(speech)四个层次。说话的要求最低的为说,即指一般的口语表达,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最多的、有最多训练机会的,也就是说,学生在生活中、课堂上、学校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去学习说、去训练说,在量上是没问题的,所以要在量的基础上多思考,多总结,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主动地学习,要愿意表达、敢于表达、积极纠错。述为陈述、复述,主要将所要陈述的事情叙述清楚、明白。谈指的是谈话、对话,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灵活多变,面对不同的情境有很好的判断和应对能力。讲是说话的最高层次,属于正式的口语交际,说话人有准备、场合中有观众,比如演讲。在这一层,对于主讲人语言的选择、运用,表达的方式,与观众的互动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因此,根据说话的这四个层次,学习者口语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说话训练。

(三)思维锻炼

在内部言语形成阶段,思维的敏捷性具有关键作用,在口语交际学习中,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们除了关注口语表达之外,还要多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关于思考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在思维上可以少走弯路,比如语义上的逻辑关系,画外音的理解,言外之意的理解,事情本身逻辑关系等多方面的内容,不管是学生本人,还是教师都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锻炼。

(四)语言、文学积累

语言在口语交际中是不可或缺的“软件”,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词汇的丰富程度、对语言语感的把握能力是口语交际的关键。在这一部分要想听得正确,说得恰当,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足够支撑交际的口语词汇储备量,二是掌握语言的语法规则。这两个条件,恰好是口语交际所要学习的,也是小学语文课上所学习的,要不断积累语言词汇,扩大词汇量,学会词汇的正确使用、适用语境,明白语法规则,才能听得明白又说真切。

文学知识的积累在口语交际中是锦上添花的部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中华儿女,对于本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可忽视的,一句名言名句的分量,无疑胜过千言万语。

三、结语

现如今,由于某些語文教师对口语交际存在误解,导致口语交际教学存在一些误区,了解清楚口语交际心理认知过程有助于教师明确口语交际的定义,区分口语交际与口头表达的实质区别,有助于语文教学过程符合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口语交际时更有针对性。口语交际学习非一朝一夕可成,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实际生活和教学中多多反思,多多总结,改进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安玫.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刍议[J].教学与管理,2011(9):118-119.

[2]陈晓春.语言交际活动中的理解能力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

[3]董蓓菲.语文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谷生华.试论听说机敏的心理要素[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5(2).

[5]黄国文.交际能力与交际语言教学[J].现代外语,1993(03).

[6]罗劲,应小萍.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J].心理科学进展,2005(04).

[7]李丽.口语交际学习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小学语文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