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苜蓿花散香的山庄

2017-07-21王彦州

中国铁路文艺 2017年7期
关键词:苜蓿草蛐蛐养蜂人

王彦州

故乡的山野是静美的,村前庄后、河道两岸,勤劳的父辈们见缝插针,种下浓浓郁郁的苜蓿草。种苜蓿,起初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喂养牲畜,渐渐地就走进父老乡亲的生活当中,成为乡愁当中一道浅浅的风景。

吹面不寒杨柳风。农历春分时节,一场细雨过后,嫩嫩的苜蓿芽便悄悄地探出地面,圆圆的脑袋一撮一撮挤在一起,拂上去软软的、绵绵的,大地在这可人的绿色中萌动了。蛰居了一个冬天的人们,迫不及待跨上竹篮、带上小铲,不约而同走向田野里那一片片苜蓿地。挖苜蓿仿佛一项春日的盛典,男女老少都有参与热情,挖的是野菜,捡拾的是一种心情,不一会儿一篮子野菜便到手了。这时,随便坐到邻里乡村的餐桌旁,自当是清一色的苜蓿“盛宴”。用苜蓿拌的凉菜、做的蒸面、煮的面条、包的饺子,花式各样、应有尽有。春天的味道,就从这一可口的饭菜开始,吃在嘴里、煮在锅里,写在了农人的脸上。

夏满芒种时节,太阳的温度升得很高很高,风雨雷电的天气也是说到就到、猝不及防。饱受阳光雨露的滋润,生命的夏花竞相绽放。麦子成熟的味道、玉米拔节的声音、桃园弥漫的果香、蝈蝈忘情的欢畅,尽情地在这山庄的上空萦绕着、飘散着,大自然仿佛进入生命的最好状态。不经意间,山庄里的苜蓿花已悄然开遍,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乱花醉欲迷人眼。眼前这一束束小小的紫色花穗,在苜蓿柔软的枝条上随风摆动,就如同夜空当中闪烁的繁星,更像孩子们甜美的笑脸,点点滴滴,满眼都是。此时,我只想纵身一跃,躺在这苜蓿花散香的草地里,静看蓝天上的流云,细数自己独特的心事。

千层麦田泛金浪,布谷声中夏收忙。暑期生活到了,大人们整天忙着收麦子、锄地浇水,赶着最好的时节谋好一年的光景。作为农家子弟的我们,自然就要学会帮父母干农活。哥哥姐姐们跟着父母一起干,年幼的我们只能帮着干些捡麦穗、打猪草、摘蔬菜这样轻松的活。贪玩是少年的天性,但这也只能等到午休这个空档期,才能约上同伴们尽情玩一会儿。村头那一大片苜蓿地,就是我们快樂的天堂。扑蝴蝶,抓蝈蝈,捉蛐蛐,等等,梦幻般的童年就如同脚下的苜蓿草,在广阔的田野里一路疯长着。

扑蝴蝶没有专业的工具,一件蓝白相间的海军衫就足够了。扑多扑少不是唯一目的,开心的是大伙一哄而上围追堵截的乐趣。扑住了小蝴蝶,发现大蝴蝶,丢掉再追;有了单色的,发现花色的,自然也不会放过,仿佛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扑完蝴蝶便是抓蝈蝈、捉蛐蛐,儿时的左邻右舍,小麦秆编织的小笼子,喂养的都是我们的战利品。记得蝈蝈爱吃葫芦瓜的花,喜欢在太阳下暴晒,温度越高,叫得越欢实。斗蛐蛐也是常做的一项游戏,看蛐蛐们斗得你死我活,那个快活劲至今还时常在梦里出现。

苜蓿花散香的季节很长,从入夏开始一直持续到初秋。小时候每年端午前后,来自山西、河南两省的养蜂人都会如期而至。他们拉着成百上千个蜂箱,不远几百里长路,来到故乡的苜蓿花旁安营扎寨,一扎就是半年。印象中故乡的河沟边、山梁上、树林里,一个个蜂箱就像儿时玩过的军旗布阵,错落有致依次展开。雨过天晴、夕阳西下的傍晚,遥望养蜂人炊烟缭绕的帐篷,就像一座座战地营房,炊烟中升腾着生活的味道,营房里演绎着思念的儿女情长,有些许诗意的苍凉。

苜蓿草抗严寒、耐干旱,根系很发达,有天然的固氮和固磷功能。无论是在贫瘠的沟沟坎坎,还是在那荒坡草甸,只要撒下一粒种子,就能把根扎在厚实的泥土中顽强地生存下去,如同高原上的农人,生命的钟表滴答着、轮回着,行走便是自己的快意人生。

苜蓿花散香的山庄,花香很淡,诗意很浓,驻守在心底的这一缕乡愁,就如同山庄里的一株苜蓿,花开无声,叶落随风,寒来暑往,四季轮回,根儿深埋在这厚实的泥土里,无尽地蔓延着、伸展着。

——选自乌鲁木齐铁路局《天山路》

201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苜蓿草蛐蛐养蜂人
神奇的苜蓿草
斗蛐蛐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蝈蝈和蛐蛐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人和他的蜂
都晓蜜蜂勤作苦 谁知背后养蜂人
养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