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证分析
2017-07-21蔡南珊朱琴
蔡南珊?朱琴
摘 要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与新加坡叶水福物流与供应链集团合作,探索出订单式招生培养、学校、企业一体化育人的有效机制,并从形式、内容、模式、效果四方面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精神。中外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创新培养模式过程中还存在学生实习签证、企业文化差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校企合作经费等问题,需要合作双方努力协调,及时监督,明确责任,同时政府也要给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支持。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现代学徒制;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7-0008-05
自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以来,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并大范围地引发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关注。2013年,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与新加坡叶水福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集团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模式,聘请企业具备相应资质的工人做师傅,以签署师徒协议的形式,培养学生在企业多个岗位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精神。该项中外校企合作在实行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学生实习就业、海外带薪实习、学校教学教改、扩大教育资源、发展集团化教育等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三年的实践证明,中外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外校企合作背景及实施
随着天津市经济发展,尤其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逐步深入,既懂物流又会外语,既有理论又能操作,既懂技术又懂国际规则的物流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急需人才,而天津具备外语、物流、贸易、报关等多种技能的物流人才稀缺,国际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天津市保税区、自贸区等多个区域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人才需求。自贸区人才资源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多的体现在质量和结构层次上,国际化物流人才缺口日益凸显,但是很少有企业重视与天津本地高校的对接,缺乏合作培养的既有通道和成熟模式,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自贸区整体功能和示范效应的实现[1]。新加坡叶水福集团是一家成立于1955年的新加坡物流公司,目前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综合性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企业。叶水福国际物流(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最早进入天津保税区的外资企业之一,在高科技的平台下,公司已经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元化物流服务,可以为客户解决原材料管理、分销管理、回收物流管理等问题。
天津市商务职业学院以“政校企”合作为抓手,启动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直通车。所谓“政校企”就是由政府为校企双方搭起对接平台,通过“政校企”三方的多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政府和企业通过开发培养高校人才资源等措施,以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国际交流能力为核心,实现各类“新人才”的“精准开发”。2014年2月,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与新加坡叶水福集团签署了培训合作谅解备忘录。
根据学校与叶水福集团签署的在岗培训计划,学校配合企业人力部门经学生自愿报名,学校进行英语初试、面试后,企业进行面试,优选出30名学生自2014年3月起赴天津叶水福物流有限公司空港区和海港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在六个工作岗位中轮换接受系统的培训和实习。每个岗位均安排专门师傅进行系统介绍与示范,然后由学生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实践操作。六个岗位分别为系统文员、对讲机包装线FTZ、运输组ALP、物流英语实例翻译ALP、海关组FTZ、仓库发货ALP等。培训过半时,空港及海港实习学生还要进行岗位互换。
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了宝贵的财富。课题组对6期学员、企业师傅、学校教师共计272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包含了教育理念、培养规格、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管理制度等方面共15个问题。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实践证明,这种强调在真实的工作背景当中的现代学徒制学习形式,有助于學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的挑战,并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准备。
二、中外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新点
相比学校物流专业开展的“订单班”“联合培养”等其他形式的校企合作,与新加坡叶水福集团合作开展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新的特色。
(一)形式创新
开创天津市高职院校与政府主管部门及外资企业“政校企”合作的先例,启动学生实习、企业准员工培养直通车。中外校企合作开展准员工在岗培训,通过将企业内训前移至从优秀学生中挑选出来的“在校准员工”,经过自愿报名、英语初试、面试,优选出每期固定人数的学员进行在岗培训,缩短新员工对企业及岗位的适应期,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内容创新
充分利用实训平台,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接触、了解及掌握物流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并对叶水福集团科学缜密的物流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了解,在学校和企业的精心安排下,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在6个工作岗位中轮换接受系统的培训和实习。学生实习不是旁观,而是在某岗位上真正定岗操作,熟悉了一个岗位后,会轮训到其他岗位。
(三)模式创新
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在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导师聘任、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实现高职院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有效融合,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积极探索合作新模式,除开展师傅带徒弟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合作外,校企双方还在互派人员交流学习、邀请企业参加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聘任客座教授、学校推荐企业成为天津市商务职教集团理事单位、校企共建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学校承接企业研发项目等领域展开合作。
(四)效果创新
1.促进就业
学生实习期满后,有多项出路选择,每期有10%~20%的优秀学生,送到新加坡叶水福总部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带薪实习并会成为正式员工。其余学生可以在中国境内各大城市中的叶水福公司任职或是聘任到其他物流企业。例如首期实习结束,叶水福集团立即聘请5位优秀学生赴新加坡总部实习、就业,同时为其他学员提供了在中国区包括厦门、深圳、上海等各叶水福公司就业的机会。去新加坡带薪实习的学生享受双份实习工资,新加坡总公司给650新币补贴,叶水福(天津)公司给学生支付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中新往返机票、实习保险、在新住宿、物业水电、上班交通等费用均由叶水福公司承担。
2.引领教改
该项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引领。合作过程中,学校不断对区域经济、宏观政策、合作企业经营项目等进行调研与分析,特别参照了叶水福公司的工作流程和人才需求规格,邀请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结合企业实际业务内容,按照培养人才规律将以上内容固化为由专业认知开始,进而提升到岗位技能的学习,最后上升到职业能力培养的三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学校教改中,紧密结合合作企业的实际,构建了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从学生毕业之后的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出发设计课程,课程安排对应就业目标岗位群,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物流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教材建设、实训室建设和提升、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3.提升师资
物流学院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兼任教师12人。与新加坡叶水福集团合作后,学院从企业一线工作的人员当中聘任具有丰富的物流行业工作经验、责任心强、沟通能力好的师傅,作为特聘兼职教师,不仅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手把手将技术技能传授给学生,而且还定期聘请这些兼职教师走进学校课堂,给学生作专题讲座;学院专任教师则定期定员深入企业一线,了解最新工作流程。经教育部批准,新加坡叶水福集团成为首家全国职业院校师资国培基地的外资企业。
4.促进产学研合作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是中国物流学会首批产学研基地,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需求为根本,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大力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以迅速提高,使学生逐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叶水福集团实训基地是落实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平台,实训基地建设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为培养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搭建运作实体平台。校企双方还共同完成教育部、市教委的建设项目,优势互补,提升学校办学能力。
5.提升社会影响力
通过3年的不断实践探索,学校与叶水福集团的校企合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此次合作成功,是叶水福集团在天津乃至在中国第一次以提前到岗实习形式培养准员工。通过培训与实习,学生物流管理实战能力得到加强,职业素质素养得以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增强,真正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及社会多方共赢。学生在企业的良好表现,既展示了学校的良好风貌,又给新加坡企业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也从一个侧面宣传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丰硕成果。叶水福新加坡总部人力资源总监表示,以后在华将考虑招募更多的高职毕业生,叶水福在华各个分公司的工作岗位对学生放开选择。天津市政府以及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对于该合作项目为天津市物流人才培养做出的贡献给予肯定和支持。新加坡驻华使馆、新加坡政府官员、叶水福集团总裁等多次来到学校,参加培训班开结业仪式,并发表主旨演讲,社会各界也通过该项目对天津商务职业学院、新加坡叶水福集团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支持,形成了一定社会知名度,促进校、企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三、中外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学生实习签证问题
学校为学生办理了在新加坡九个月的实习签证及二年的工作签证。为了保持项目的可持续性,保证每期都有优秀学生能选派到新加坡进行实习和工作,新加坡公司要积极支持该合作项目选派优秀学员赴新实习,创造符合在新加坡办理实习或就业签证的各种条件,公司高层领导要出面联络新加坡的出入境管理机构(例如移民局或人力部等),借助企业、政府、媒体等各种力量,宣传项目的益处,协助办理各项签证事宜。当然,随着两国政府之间的交流逐步深入,相信学生实习和就业签证困难的有关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二)企业文化问题
课题组依据提纲与指定的访谈对象进行谈话,详细了解在新加坡公司的中新员工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的状况以及表现形式,访谈的结果表明文化差异与冲突是存在的,其表现方式见表2。
过对新加坡叶水福公司的调查发现,新加坡企业具有显著的以人为本的特征,重视人,强调人的价值,企业对员工培训投入巨大,重视企业伦理道德和“家庭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同时,新加坡企业重视群体管理,看重团队精神,强调人际关系的协调、和谐,具体表现为:重视人际关系、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奉献和服务,培养和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使命感和危机意识,使员工与企业同生存、共忧患,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2]。校企合作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和避免由于文化冲突而带来的弊端。一是合作双方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由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很容易凝结成某种“秉性”,当碰到问题时,很自然按自己的理解和“惯例”去分析、判断和评价,做出决策,容易引起矛盾。所以,在合作中要努力把双方的分析、判断、评价协调起来,消除双方对某一事件的认知不同所产生的分歧和不愉快。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要尽力阐明中新双方文化差异的表现,时时监督、提醒,避免形成冲突,并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外企环境,为留在外企就业奠定基础。
(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问题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逐步解决。
1.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分工,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协同育人
近几年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实践过程中,学校与叶水福公司共同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职业资格证书”部分进行加项:“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叶水福供应链人才培训证书”,并明确培训主体。在获得叶水福培训证书的同时,学校和叶水福公司要保证相应的按时、保质地完成已制定的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叶水福培训结束、考试合格后,学校要认可叶水福给予的考试成绩,并记入学生成绩考核。学校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必须选取以下三种职业证书之一,具体见表3。
2.探索订单式招生培养、学校与企业一体化育人的有效机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需要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分析相关专业人才需求的市场现状,由企业向职业院校提出人才素质和技能的要求,职业院校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自身资源情况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天津商务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重新构建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顶岗实习等方面从实用出发作出相应调整。校企双方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教学及其评价和考核,共同打造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共同完成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前后对比见表4。
3.结合天津市物流人才需求特点和现代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调研分析,56.75%的物流岗位要求具备物流管理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几乎近80%的企业要求求职者有工作经验或有经验者优先;60%的企业要求求职者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沟通技能、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进一步从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来看,48%的企业最需要的人才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其后依次为研究型人才(23%)、复合型人才(13%)、一般工人(10%)、普通文员(6%)。据此,“现代学徒制”应强调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与企业根据人才需求状况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选取教材,配置师资,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特别是在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学生最后的考核成绩由学校和企業按比例共同评定。
(四)校企合作经费问题
校企合作中发生的培训设施、器材费、实训教师讲课费、企业项目管理费、学生保险费、交通费、食宿费、顶岗实习补贴、校企双方国内外交流差旅费、会议费等,成本较高,给校企双方都造成了很大压力。一方面,开展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物流人才培养,是为天津市及周边地区现代流通、服务外包、外经外贸等领域提供急需的物流专业技能人才,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行业后备人才培养,给予专项经费支持。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公共产品属性也决定了它应该由国家财政支出作为基本保障,财政投入应是职业教育获取资金的主要来源。所以,要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应切实加强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因此,经费的解决途径可以是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比如天津市商务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给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专项经费拨款,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对合作培养的积极性,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合作的企业即使不能承担全部合作教育经费,但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奖学金或助学金,形成职业教育的资助体系,相应的企业具有优先获得优秀毕业学生的权利等。此外,还要完善资金预算、管理及评价体系。校企合作的目的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但校企合作形式及方式选择不当,合作过程协调不好,反而会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问题[3]。
(五)校企合作保障问题
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应当与学校、学生签订相关的校企合作协议,确保学生家长周知并签署协议,协议各方均应当在《合同法》规范下信守承诺,维护学生、家长、学校的合法权益。企业要充分保障实习学生交通安全和生产安全,应当充满爱心,将学生看作自己的员工,爱护学生,安排适合学生身心的学习和工作任务。现代学徒制形式使得学生与师傅有较紧密的接触,学生对培训企业产生感情,会有在企业长期工作的意愿,培养他们较强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责任感。在教学上采用“做中教”“教中做”的方式,学生的兴趣更高,学习效率更优,更受学生喜欢。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第三方考核,学生岗位技能全部过关,从学徒可以转为准员工[4]。对于经过培养并合格的学徒工,企业要优先聘任,通过促进就业,进一步提高学生实习的积极性。
参 考 文 献
[1]王佳.天津自贸区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与思考.[J].天津经济,2016(7):36.
[2]吴艳丰.新加坡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3]叶煜.我国高职校企合作经费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14-15.
[4]张兴华.现代学徒制理论探索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07(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