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会议新闻写新写透
2017-07-21杨玉国
杨玉国
内容提要:写好会议新闻,必须认真寻找新闻点,新闻性不在于会议本身,而是会议中能够作为新闻点的一个部分。在会议报道中,即使循规蹈矩,按照常规进行报道,也需要找寻自己的切入点。
关键词:会议新闻;新闻点;切入点
作为新闻媒体的机动记者,平时参加的会议多,应急活动多,所以写的新闻稿件中,会议新闻居多。有人片面地认为,会议新闻是最容易写的一个品种,写起来不用费心: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召开某会议,某领导出席讲话,强调指出云云,如此公式般一套就行了。其实这是误解,要把会议新闻写出味道,写出新闻性,写成大家喜欢看的新闻作品,还真不是件容易事。
说它难写,是因为它难以出新,千篇一律的“会议体”在报纸上很难吸引读者的目光。对记者而言,写出大块的会议新闻,很难说有什么成就感,而不重要的会议被发成“豆腐干”,反倒会有种挫折感。
要想把会议新闻写出新闻性,写得人人爱看,参加会议时,就需要找出新闻点在哪里,特别是对于普通的“会议”,新闻性不在于会议本身,而是会议中能够作为新闻点的一个部分。读者不会在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个政府部门或者公司开了什么会,他们在乎的是,会议中有哪项内容与他们相关,而新闻稿中只要突出这项内容即可,其余没有新闻价值的东西都可以省略掉。
会议往往包含了很多不同主体的内容,如果全面反映,文章就完全不像新闻稿,不具有新闻价值,而且写作时很容易受到会议用语的影响,出现套话,与公文无异,稿件不具备可读性、易读性。这时候,记者所要做的就是在冗长的会议中找到有新闻价值的新闻点,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写成新闻稿。
在会议中找新闻点,记者本身不能怕麻烦,要多留心,要多下功夫,不能为了应付去写会议新闻,最好是要进行一些必要的采访。在浏览会议的大量材料和讲话中,凭借新闻敏感抓住自己需要的线索,然后在会议间隙或利用其他时间进行采访,以获取进一步的信息,这样,就可以保证同样一个会议的报道,你能够作得血肉丰满,作出新意。
对于企业报来说,会议新闻虽然没有党报报道的突出性,但是它同样占据版面的重要位置,把重要位置做出亮点,做得人人爱看,必须有好的稿件做支撑。
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从中发现,在从事会议新闻采访时,必须做个有心人,到了会议场所,就要像雷达一样,随时搜寻各种信息。会议是信息的集散地,是蕴藏新闻的“富矿”,只有懂得挖掘,才能从中获取可贵的新闻线索。有一次,记者参加一个不起眼的职工下岗再就业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职位不高,这样的会议,按照常理也就是写一个二三百字的“小豆腐块”,而且刊发后,也不一定有人爱看。在开会期间,记者从会议材料中发现一个煤矿职工在企业困难时主动找出路,转变传统观念,放下架子当农民,并取得了新型农民资格证书。这一发现,让笔者觉得有大新闻可做,就直接跳出会议报道出新闻,采写了一篇800字左右的消息《煤哥儿转型当农民》,該新闻刊发后,引起很大反响,企业领导不但没有批评,反而对此报道提出表扬,该新闻在当年好新闻参评中,获得了河南省好新闻一等奖等多个重大奖项。
其实,在会议报道中,即使循规蹈矩,按照常规进行报道,也需要找寻自己的切入点。大体说来,会议报道切入的角度可以有:由热点问题切入,由疑思切入,由典型经验和成就切入,由有价值的人物切入,由会外空间寻找角度切入,由资料切入,由反思切入,由瞻望切入,由纵向比较切入,由社会健全发展的关系切入,等等,处处有新闻,但要识见敏与真。
从会议中抓新闻,还要善观察,从观察中找细节;多倾听,从倾听中抓亮点;敢追问,在追问中深开掘。处处留心皆学问,重要的就是这个处处留心。一句话,谁功夫下得多,谁的文章肯定写得好。
会议新闻的采写角度可以多样,制作体裁也应该不同。它可以根据记者获取的素材的丰富程度以及自己对文体的驾驭能力,自由选取合适的体裁,如消息、侧记、特写、来信、述评、图片等,根据会议分量与内容,有时需要使用组合拳:消息、特写、图片与评论,做出组合式报道,或进行连续性、渐进式、分解式报道,进行梯次或重磅轰炸。实践证明,作为企业报记者,在报道会议新闻中,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从会议中找到好新闻,就一样能写出好的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中国平煤神马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