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确把握新闻“时度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2017-07-21赵兆

采写编 2017年3期
关键词:舆论工作

赵兆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因为,它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站在政治家办报的高度,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多次研究有关问题,作出重要部署。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考察,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作用、职责使命、原则要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彰显着强烈的创新意识、时代精神和实践指向,为我们做好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讲话不仅明确提出了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就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思想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时度效”,这个专业词汇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体现了新时期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新要求。本文就新闻舆论工作“时度效”问题谈一点学习心得体会。

一、“时度效”是检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一把标尺

习近平总书记对“时度效”问题高度重视,在谈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时,多次谈到“时度效”问题,强调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再次强调,要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在2016年2月19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时度效”问题做了全面概括和总结,指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对于“时度效”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做了更为详细的解释。“时,就是时机、节奏”;“度,就是力度、分寸”;“效,就是效果、實效”。

对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而言,对把握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时度效”的重要性必须有清醒认识。否则,就可能在认识上出现偏差,在行动上出现失误。

关于“时”,要把握“快”和“准”字。时效决定成败,速度赢得先机,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闻。传播学中的“首发效应”就是时机运用得当的结果。什么问题要第一时间报道,什么问题需要看看后续发展再报道,都要有精准的时间概念,要做到不滞后也不超前。面对新闻舆论事件,要争分夺秒抢占“第一时间”进行报道,保证报道的及时性。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要快速反应,抢占先机,找准时机,先声夺人,确保“首发”定调,一发即中。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要树立真相与谣言“赛跑”的意识,要在第一时间发出权威声音,让真相跑在谣言前头,为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导权赢得先机。

关于“度”,要做到既不“过火”也不“欠火”。“度”,即尺度、力度、程度。新闻舆论工作的“度”包括报道的准确度、内容的高度、分析的深度、思考的角度、逻辑的严密度等等。这些都要把握尺度,把握分寸,不能“欠火”,但也不能“过火”。要避免失向、失真、失准、失范、失态。对新闻事件,要掌握好报道的受众范围、内容取舍、评判倾向。对舆情动态要精准研判,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恰如其分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新闻舆论引导要以事实为准绳,把握好“度”、拿捏好“分寸”、控制好“火候”。要把尊重新闻规律和服务大局结合起来,在危机事件、突发事件、紧急事件的新闻应急与舆论引导的处理中,既不把大事说小、也不把小事说大,既不能遮掩护短、也不能过分反应。应始终保持舆论导向的正确“轨道”和精准“航线”,以平静心、平常态和规范化、制度化的原则把握好“度”的“节奏”“进退”“取舍”,要把新闻舆论控制在法纪底线以内,不违背社会伦理,不挑战公众心理承受力,杜绝非理性和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言论和行为。

关于“效”,就是必须看效果、看实效。“效”,即效果、结果、功效、实效。我们的新闻舆论工作搞得怎么样,最终要看效果。效果如何,决定了工作是否有成绩,是否有价值。这个效果应以赢得人心、赢得群众口碑为追求,以凝聚社会共识为宗旨。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满足人们内心需求,切实提高表达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度和向心力,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与合作。新闻舆论工作应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评判标准主要看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能否给社会带来正能量。我们必须坚持把党的中心工作和群众的实际需求落实到报道中,加强互动,重视群众反馈,让新闻舆论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满足群众实际需要,把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努力奋斗,使我们的工作更有价值,取得更好的实际效果,

在新闻舆论工作中,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时”“度”“效”三者的关系。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时”“度”“效”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整体。“时”是解决新闻舆论的反应机制问题,“度”是解决新闻舆论的传播范围及方式方法问题,“效”是解决新闻舆论的有效性、影响力和引导力问题。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及时、适度、有效,才能把人们的思想、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和宏伟目标上去,才能真正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才能切实提高正效应,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强化“四个意识”,准确把握新闻“时度效”,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

准确把握新闻“时度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绝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方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首先,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1957年6月间,毛泽东同志先后两次谈到“政治家办报”问题。他从总结党报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入手,提出“要政治家办报”,其核心思想是:办报的人要有政治家的胸襟和见识,要能够从政治上总揽全局,抓住事情的要害,使新闻宣传紧密配合国内外的政治形势,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服务。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就无法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仅仅要做业务专家,而且要有政治家的头脑、有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政治导向、政治要求体现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去。

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各类媒体,必须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同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必须要有大局意识,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做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不错位、党和人民需要时不缺位。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忠实地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促进筑牢全党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长期形成的规矩。要具有政治定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发声、敢于斗争。要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不在公开宣传中发表同党中央决定相违背的言论,不发表违反宪法法律的新闻和言论。

要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谓新闻真实性,就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实。在当前的一些新闻稿件中,存在新闻事实不准确、对先进人物拔高等等现象,如果对这种现象不加以阻止,也会遗害无穷,长此下去,会让读者对我们新闻媒体产生不信任感,真实的新闻也会让人觉得不真实。比如,宣传某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站长的一篇稿件中曾这样写道:“她每年平均下乡近200天,行程16万多公里”,这里就有问题,若如此,下乡每天的行程就有800公里,还有多少时间服务育龄妇女?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在采访编辑稿件时,必须对有疑问的内容仔细核实,要真正把住新闻真实性这一关。

其次,要锐意创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如果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喻为与时代同行的列车,那么创新就是它的引擎。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事业,能否用好创新这个引擎,是对我们新闻工作者眼光与智慧的考验。新闻舆论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就会去占领;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的东西就会去占领。今天,随着媒体技术的进步,新闻传播呈现人人传播、多向传播、海量传播的特征,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共同构成了一个日益复杂的大舆论场,人人都处于舆论场中,舆论的力量也与日俱增,守好舆论阵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如果做不好新闻舆论工作、守不好新闻舆论阵地,就会危及我们思想上的防线,就可能犯颠覆性错误。同时,随着受众需求越来越多,参与意识越来越强,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化,新闻舆论工作如果还是空洞说教、大水漫灌、千篇一律,难免效果不彰。

要增强新闻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创新新闻舆论工作的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突出媒体特色,精准定位受众,善于设置议题,做到同样主题、多样传播,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要坚持创新,推动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抢占新闻舆论制高点,必须不失时机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打通并用好同群众信息交流的新渠道。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能停留在“+互联网”,只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作简单嫁接,而要真正实现“互联网+”,让媒体融合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以传统主流媒体的内容优势赢得新媒体条件下的传播优势。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取决于创新力。要搞好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就必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增强传播效果之“的”导引改进创新之“矢”,以改进创新之“矢”射增强传播效果之“的”,在二者相辅相成中更好地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更好地赢得受众、赢得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我国网民规模已超6.8亿、手机网民规模已超6.2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媒体、各种终端不仅进行着新闻资讯的竞争,更有观点的交锋、价值观的较量。互联网以其共时性、共享性,构成复杂多变的舆论场。占领不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就站不稳新闻舆论工作的新高地,就掌握不了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只有热情拥抱互联网,善于利用互联网,才能让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再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的原因。

过好互联网这一关,必须用好互联网。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对于互联网不但要能管、会管,还要用好、办好。所谓用好,就是要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关键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只有新型主流媒体发展起来,用户数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才能有效占领互联网舆论阵地,实现网上负能量与正能量的此消彼长。要研究和把握互联网传播规律,在网络舆论场这个新的舞台上,演得好新角色,吸引来新受众。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很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必须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要善于观察,在众多材料中发现好材料,找到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群众面貌、能夠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要善于思考,深入发掘好材料的内涵,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的精神和深刻的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集中讲好河北故事中国故事。

再次,作为新闻工作者,就应该按照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要求,加强学习,积极搞好自身锻炼培养。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关键在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精力能力,直接关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效果。我们要积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把自己锻炼培养成为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让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要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思想高度决定报道深度。要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加强理论学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要学习掌握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历史、法律、社会、生态、国际、党建各方面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善用现代传播手段,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

要切实转作风改文风。基层是新闻富矿,新闻工作者只有眼往下看,脚往下跑,才能写出真正反映社会实际、又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只有到基层,才能把握社会脉搏的律动;只有到基层,观察、思考问题才能深入;只有到基层,写出的新闻作品才有感染力、生命力和吸引力。只有沉下心、俯下身,与人民群众心气相通、血肉相连,才能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报道素材,才能更好地凸显新闻的品格与力量。新闻靠脚板走出来,靠田间地头聊出来。“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埂上找感觉”是新闻采写的真经。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文风来完成,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要坚持百姓情怀、人民本色,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欢乐着人民的欢乐,感动着人民的感动,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要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教育引导群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效果。要讲究语言艺术。在新闻报道中,要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报道老百姓的事情,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多一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要倡导有个性、有特色的语言风格,力戒千人一面、千文一面。

(作者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理学院2014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

猜你喜欢

舆论工作
做自己的支配者
材料作文“舆论”导写
材料作文“舆论”导写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