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繁荣”的责任担当与实现路径
2017-07-20马寰宇
马寰宇
摘要 “马克思主义繁荣”是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学科领域的重中之重。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繁荣的重要力量。文章在描述马克思主义繁荣的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青年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繁荣过程中的应有责任,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本的研读、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建立科学的批判精神和树立创新意识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当代青年促进“马克思主义繁荣”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繁荣 青年 责任担当 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以及21世纪繁荣马克思主义的必要性,这无疑是为马克思主义的繁荣发展打了一剂强心剂。面对如此形势,马克思主义繁荣迫在眉睫,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工作者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马克思主义的繁荣和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当中需要几代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奋斗,当然,更离不开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与奉献。读史使人明智,人类历史经过时间的洗礼昭示我们,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年永远是这个社会中最朝气蓬勃、最善于拼搏创新、最敢于开拓奋进的新兴群体,他们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不竭动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繁荣的重要力量。因为有青年群体的不懈奋斗,为马克思主义繁荣注入新鲜血液,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中绽放光彩。正因如此,当代青年在“马克思主义繁荣”过程中的责任担当与实现路径,就成为了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1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繁荣的意义
从个人层面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繁荣发展有助于人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普遍真理,使人们正确地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以及各种现象,能透彻地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当前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新的复杂局面,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指导思想,与多种社会思潮和话语体系并存,其真理性和科学性受到了质疑和挑战。马克思主义的繁荣发展,能坚定人们的共产主义信仰。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各个领域探索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地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地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从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从社会层面来说,马克思主义繁荣发展有助于社会各领域正义有序。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繁荣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繁荣发展也是紧密相联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推进,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马克思主义的繁荣发展有利于促进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全面而长足的发展,建立能反映中国实际又能指导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上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从国家层面来说,马克思主义繁荣发展有助于国家翘首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只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固然值得敬佩,但是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同样令人担忧。因此,一个国家想要走在世界前列,不能只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更要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就是我国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这就是说,一个没有理论思维和理论创新的民族,注定将会成为落后的民族。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是新时代时代的需要,是人民大众的需要,是社会各阶层的需要,也是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2在实现马克思主义繁荣过程中青年应担当的角色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繁荣,需要全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懈努力为之奋斗。而在这之中,青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当代文化软实力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是承担马克思主义繁荣的中坚力量。实现马克思主义繁荣,需要广大青年以一种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以扎实的实际行动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因此,青年应担当以下几方面角色:
首先,青年应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学习者。新时期,新问题层出不穷,要认识好,解决好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增强自己的本领。增强自己的本领就是要加强学习。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个人读几年书,肚子里有的墨水,一辈子就吃喝不愁;当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时,一个人要寒窗苦读数十年,才能考取门第,一辈子享受荣华富贵;而如今。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勉强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时时准备学习,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扎实理論功底,也就难以增强本领,难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繁荣。
其次,青年应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实维护者。当前形势下,青年接收信息渠道多元化,西方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不断影响着中国青年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规范。纷繁复杂的思想不断扰乱人们心境,动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真理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在我国,青年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忠实维护者,反复磨练自己的精神武器,这样哲学社会科学就能守住自己的灵魂、看清自己的方向。
再次,青年应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宣传者。青年一直是各个时代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二十世纪初,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青年,在共产党成立初期,便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创办刊物,发行报刊杂志,还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著作的译介工作。为了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当时的青年们还创办了一批通俗的专门供工人阅读的刊物。而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没有了激烈的斗争,人们生活逐渐迈向小康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理论宣传渠道日渐丰富,表现形式更加多种多样,文化环境虽然不似早期那般艰苦和危险,但外来文化中不良意识对中国的腐蚀却丝毫没有减弱。当代青年应具有危机意识,并正确认识自身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不懈的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同时,积极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激励身边人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做一名合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
最后,青年应做马克思主义繁荣的模范践行者。今天的中国为青年一代成长进步创造了良好条件与广阔舞台,广大青年要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使马克思主义“活”起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高度融合,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作为青年社科工作者,我们应该在社科理论研究上深入钻研、敢于创新,在重大问题的政策建议上拓宽视野、积累经验。要努力收集新资料、探索新方法、转换新视角、提出新见解;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用,言之有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理论联系实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将课题做在生活中。
总而言之,青年朋友要从时代的“宠儿”成长为时代的“骄子”。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正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当代青年实现马克思主义繁荣的具体方式
一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研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和钻研,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首要前提,也是考验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的试金石。对经典文本的研读,是要掌握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对第二手资料的研读。恩格斯曾经指出,应“根据原著来研究这个理论,而不是根据第二手的资料来进行研究”,虽然根据第二手材料“的确要容易得多”,但是只有根据原著才能真正把握其精要。因此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直接了解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经典作家的许多著作中,有对自己世界观转变、创立以及形成发展的直接研究成果,有对自己研究成果和过程的系统回顾与总结,有研究、批判、借鉴他人成果的手稿等等。研读这些著作,可以直面经典作家所处的历史环境,体会他们思想发展变化的历程,学习他们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捍卫真理的精神,深刻理解他们为无产阶级利益和人类解放服务的真知灼见和博大胸怀,也可以直接体验他们在字里行间里流露的深厚情感和坚定信念。只有在经典文本上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因此,当代青年们要精心研读原著,在反复阅读和循序渐进中不断有所收获,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二是认真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涵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过程,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源”与“流”的关系,梳理学习脉络,能提高自身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从而更好地激发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总之,青年在未来的学习中要认真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三是建立科学的批判精神,自觉与各种错误思潮划清界限。马克思1844年发表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将青年黑格尔派对于宗教的批判推进到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将青年黑格尔派憧憬的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目标提升到无产阶级的“普遍的人的解放”。马克思作为一名社科工作者,具有批判精神,也正是由于这种批判精神,不仅使马克思迈出了转向唯物主义的关键一步,并推动他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进行重要转变,而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一副宏伟的远景和蓝图。目前的中国处于信息大爆炸时代,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等新型传播途径层出不穷,考验着当代青年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然而只有坚持科学的批判精神,才能准确地从庞杂的信息中看清良莠,清醒地辨别包裹在新奇外表下的西方霸权主义思想的本质内涵,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自觉与各种错误思潮划清界限。
四是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增强创新举措,促进马克思主义大发展大繁荣。创新是理论的生命力源头,中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既是马克思主义繁荣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发力点和突破口。作为马克思主义青年工作者,繁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必须尊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各方面精髓,把马克思主义大发展大繁荣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着眼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善于发现新问题,勇于提出新观点,敢于构建新理论。与此同时,青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借鉴使用古今中外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构建和应用研究。既不照猫画虎,也不邯郸学步,立足于我国现实情况,将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构建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立足与现实,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
總体而言,四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是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繁荣过程中对个体责任的强调,而其余三者是在有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基础上对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责任担当更高的要求,它们一起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繁荣中的青年篇章。以大胆探索推动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带动实践创造,更好承担起马克思主义繁荣的当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