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影响

2017-07-20孙超

科教导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心理学

孙超

摘要 稳定的专业思想是大学生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前提。随着农林专业学生“学农不爱农现象的日渐显现,如何增强农林专业学生兴农强农的使命感和学农事农的责任感,成为农林院校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学业导师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动物科学专业的特点,阐述了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专业信心的树立、价值观的形成、职业规划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知、情、意、行”教育理念。

关键词 学业导师制 专业思想教育 动物科学 心理学

0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率先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随后国内很多高校均对“本科生导师制”这一新兴教育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动物科学专业是传统的农业类专业,专业实用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具备良好环境条件,而且需要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牢固的专业思想。学业导师制的出现,改善了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二元培养体系,实现了本科生从“粗放经营”走向针对培养的管理目标。因此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制定学业导师制,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是更好开展学业导师制的首要任务。

1本科生学业导师专业思想教育的意义

1.1学业导师制促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心

学业导师制是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导学”关系,为迷茫的学生答疑解惑,从专业的角度告诉学生为什么学,如何学。针对农业类学生对专业了解局限性而导致的专业意识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和发展方向不明确等问题,导师通过畜牧学知识的介绍,让学生看到动物生产在整个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端正专业学习思想,这对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专业信心的树立至关重要。

1.2学业导师制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部分高校仍把目光聚焦在教学和科研的时候,我们更应注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的实施要求教师了解他们在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等方面所面临的困惑,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导师制运用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出发,强调师生平等、人际关系和谐,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及人生观的引导。教学和学工两条线的合二为一,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学生打造成德才兼备的新世纪人才。

1.3学业导师制使学生更好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不可忽视,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后有比较清晰的学业规划,但只是短期计划且不具体;部分学生甚至没有规划,还停留在只求考试不挂科的阶段,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学业导师是经过学院遴选出来的教师,一般主持或参与国家重大课题,与企事业单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指导学生职业规划方面比较有经验。能够针对本专业学生片面的就业想法及时纠正,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大学生的成才主动性。学业导师可凭借个人阅历、专业知识、工作经历和社会能力,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

1.4学业导师制促进学生调整心态,保持身心健康

导师在生活方面可以是辅导员工作的一种补充,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调整学习心态,学会人际交往。小到维系舍友关系,大到社会的人际交往,导师都可以言传身教,帮助学生解决心里的困惑,摆脱不良的心态,以便积极健康地学习生活。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与中学阶段截然不同,大学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诱惑的多样化,导致学生学习态度消极、学习质量不佳,学业导师的存在为学生提供了排解压力的一种途径。导师不但是良师,更是益友,能够培养学生阳光的心态,使其在大学里健康成长。

2本科生学业导师专业思想教育的方法

思想指导行动,学业导师制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意识到学业导师具备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双重身份。从意识形态上将“知、情、意、行”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1)“知”。高等教育阶段对学生“知”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专业知识结构、行业现状、发展动态,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及时制订和不断修订学习计划,在此过程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开展专业知识教育。

(2)“情”。导师可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与学生相处。对于刚入学的本科生来说,接触动物科学这样一个陌生的专业领域,难免会有些心理障碍,加之部分学生对传统动物生产理解片面,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学业导师应适时与指导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结合自己的大学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生活目标,端正生活态度,在紧张而又活泼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一些科研工作,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兴趣,熏陶他们的科研思维,培养他们的专业思想。

(3)“意”。这里的“意”可以理解学业导师身上折射出的意志,而这种意志是导师人格魅力的显现。这需要学业导师在孜孜不倦的育人过程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境界。增强自我奉献精神、良好的职业素养、优秀的人格品质。在生活上更应勤勉踏实、淡泊名利,在研究工作中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以自身的实际行为诠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内涵。让学生在与导师的交往中感受到师范的尊严,为学生在成长与成才的道路上树立一面榜样的旗帜。

(4)“行”。“行”是指学业导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行动”指导,让学生在不同时期尽早摆脱迷茫期,尽快融入大学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去。针对学生出现“迷恋网络”、“沉溺游戏”和“荒废学业”等不良现象,定期组织本科生召开会议,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对大学生活的感受等。学业导师还可以借助QQ、微博和微信等網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适时进行必要的思想指导和心理疏导。

3小结

做好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是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务之急。学业导师制的实施不仅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就业心态,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学校、学院及广大教育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学业导师制对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深远影响,积极转变观念,勇于探索,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做出新贡献。

★项目资助: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BZ10)

猜你喜欢

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什么是心理学
10个心理学问题帮你挑相机 你的“本命"相机是哪款?
心理学
引进版心理学图书的重要性分析及优化建议
跟踪导练(二)5
心理学的花样疗法
《安妮聊心理学》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