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17-07-20陈利华
陈利华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当代高中语文教学模式,需要兼顾现代与传统,既要紧跟时代,与学生社会生活产生联系,也要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出学生的传统文化品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产生到民族自豪感,并培养自身底蕴。但根据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环节的实践情况,传统文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学生生活学习有距离感、学生难以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等,都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只有结合社会情况和学生现实,将传统文化渗透进高中语文教学中,才能起到熏陶学生的作用,达成新课改教学目标。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140-01
0
1.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目的与意义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内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进传统文化,对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培育也有促进作用。并且,还能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欣赏水平,成为立足于我国文化的现代化与综合性结合的人才。高中语文教学的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比较丰富,能让学生更生动全面的了解我国的文化历程,并能结合历史课程,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通过对我国悠久文化历史的了解,学生也能养成更健全的人格,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也对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提升和优化作用。
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性教学的现状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主,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将“应试教育”贯彻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始终,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背诵教材中的古诗词、古文等,学生即使能完成教学要求,也不一定对作品产生共情,不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不足,学生不能汲取到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自然不能产生学习兴趣。当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不符合新课改要求,学生也不能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仅仅只学会了古文翻译方法和相关基础知识,对于古文、古诗词中的文章不能深入了解其内涵,渗透性教学效果不佳。
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研究与策略
3.1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兴趣
教师如果想在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就需要立足于教材内容,结合教材开展教学活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的传统文化因素,结合时代背景,将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内涵先为学生介绍,让学生自由思考,分析和品味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这些传统文化在当代学习生活中的意义,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学习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时,教师通过合理引导,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分组讨论和自主练习,最后由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史记》中的经典选段《鸿门宴》一节时,“相忘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与会者的座次有很大的讲究。项羽和项伯面东而坐,范增面南而坐,刘邦面北而坐,张良面西而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他们为什么面向的方向有不同?是根据地位和身份决定的吗?其中又包含着什么样的传统文化知识呢?在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可以据此为学生讲解古代的座次文化。古代认为方位由好到坏分别为东、南、北、西,这是由太阳的升落规律和古人对阴阳的认知决定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东方属阳,是最尊贵的方位,太阳从西方落下,西方属阴,为最卑贱的方位。从座次的分配上,就能看出文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3.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共鸣
传统文化与学生现实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创设情景,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细细品味。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可自己朗读诗词,也可鼓励学生自行朗读,让学生思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诗词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让学生按此情感朗读,体会诗词中的悲伤和凄凉。再结合李清照的生平,分析她写作诗词时的心境。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荷花、月色等具有审美意境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情境之美,并延伸教学内容,进一步介绍与自然景物相关的传统文化、古典音乐等,营造全面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美好,与之产生共鸣。
3.3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丰富学习内容
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固定在课堂上,学生学习模式較为单一,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模式从课堂上延伸到室外和课外,进而影响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容时,要让其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的各个部分,就需要革新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更多样化的学习途径来了解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定期为学生举行传统文化诵读比赛、传统文化纪录片和影视剧片段欣赏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进课堂,并提高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也能促进传统文化教学,也更便于利用学生课外的学习。例如,在学习“对联”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让学生研究唐伯虎府前的对联:“名人宅畔五柳生辉,雅士门前三槐挺秀”是否有场景设置的问题。对联讲究“仄起平收”,因此这副对联挂反了。学生在娱乐中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对联”的印象,既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更有兴趣,从而提高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中),2011,(3).
[2]廖海兰.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刍议[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10).
[3]陈佳新.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文学教育,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