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究

2017-07-20莫锦花

关键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莫锦花

【摘要】 素质教育已经变成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工作时的准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提升,在实践工作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初中生正处于较为叛逆、难以管理的阶段,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能够规范初中生的言行,引导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初中生完成义务教育、课程全面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初中德育工作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既有主观性的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水平等,也有客观性的问题,如社会和学校、家长的影响等,影响了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学习生活中入手,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和初中德育工作的具体内容,为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 初中德育 教育工作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5-087-01

0

1.开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时存在的问题

德育工作的开展对于中学生而言能起到全面教育的作用,因此德育工作的效率非常重要。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认知度和对学生的了解度直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班主任不能革新自己的德育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传统德育模式上,就不能跟进当前的学生情况,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班主任传授的知识,对此缺乏深度理解,尽管能够按照班主任的要求进行学习生活,内心却缺乏对德育工作的认同感,学生只是模仿,却不能培养出自主的良好品德。受传统德育模式的影响,部分班主任对德育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将自身当作教学工作的主体,不能主动去了解学生,这样“想当然”的教学方式自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学生即使产生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也不能及时反馈给班主任,长久下去班主任与学生更不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进而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初中班主任与学生存在一定的年龄差,班主任往往不能理解当前学生的所思所想,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创新,学生在单一乏味的德育教育中会认为班主任在“老生常谈”,班主任循循善诱,学生却不为所动,更影响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班主任更难打动学生。如果班主任又不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德育活动,学生更不容易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受社会等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影响,部分学生还是会产生思想道德缺失等问题。

2.提升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1 提升教师队伍德育素养,潜移默化培养学生

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应当循序渐进,从班主任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德育工作的开展首要就需要教育队伍综合素养的提升,尤其是班主任,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理论素养、综合管理素养、教育理念素养等等,进而为学生制定最为先进的德育教育方针,为学生广泛接受。因此,学校可以为班主任、教师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为合理开展德育教学出谋划策,让班主任能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情况,根据最新的德育教育文件、指导方针等制定德育工作内容,并且,还可以让教师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分享德育工作中的乐与忧,班主任和各科教师需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以利用社会资源将德育教育从校内渗透到课外,为学生提供学习德育知识的良好环境,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2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实践时间短,优秀范例还有待进一步积累和补充。在开展教学时,班主任可以结合教学资料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入分析学生心理,再引导学生自觉认识到树立良好道德观念的优势,辨别优秀的思想素质和不良思想观念,避免学生受社会上的复杂风气影响。良好的道德心理优点一般为具有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宽容善良的优秀品质等,道德缺失的表现为自主意识过强、叛逆、缺乏公德心等。班主任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并让学生针对这些现象进行举例,并汇总改变这些不足之处的办法,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需要改进的部分,及时改善不好的习惯,树立积极乐观的学习和生活准则。德育工作的教学过程以理念教育为主,如不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科学研究证明,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主要运用视力,其次是听力。如能将视听相结合,学生的知识记忆率会更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班主任的言传身教,达到提高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引發学生兴趣。

2.3 优化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共同全面提高

初中生对于群体生活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和认识,如果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让学生相互评价,互提建议,学生就会在自尊心和荣誉感的驱使下,主动建立崇高的行为准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推选德育教育的典型,并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奖励,学生就容易提升德育学习的主动性,在大家都认可和支持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素养,进而相互促进和提高,全面提高道德水平,班主任也就提高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创新型的评价模式并非完全背离传统评价模式,而是在传统评价模式的基础上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主观性,更容易让学生产生探究心理。班主任应该引导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中对事不对人,可以自由讨论某一些日常行为,在学生的探讨中逐渐形成较为统一的评价方式,着重考察学生的态度、观念和行为,进而综合性的开展德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学生在共情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进而将之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 参 考 文 献 ]

[1]刘辉.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10(7).

[2]周忠生,艾清萍.农村初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措施[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张燕.润物无声,用爱心播种希望——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J].新课程,2011,(06).

猜你喜欢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关于乐清市中小学生抗战精神教育的思考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基于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