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省份建设背景下的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问题与对策

2017-07-20周丽��

中国市场 2017年21期
关键词:专业教育通识教育

周丽��

[摘要]知识产权教育是践行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举措,高校是知识产权教育主阵地,而大学生是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践行者。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背景下,云南省知识产权人才需求日益增大,然而云南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滞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矛盾。基于对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细致的分析,从实际出发,对云南省高校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构建进行研究,大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关键词]创新型省份建设;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260

1引言

2016年7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云南力争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以上;[ZW(]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ZW)]2016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实施《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专项规划》。上述政策举措对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云南省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必将迈上新台阶,大力发展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势在必行。

本文基于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构建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在理论层面有助于完善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相关理论研究,深化对于知识产权教育的理论认识,为云南省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的目标,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参考。在实践层面提出加强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以求缩小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推动云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助力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全国创新型省份的建设。

2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云南省状况

21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在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知识产权强国的大背景下,我国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最早在1987年起源于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教学研究中心,而以知识产权学院或知识产权系架构与名义的,则从1993年建立的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开设,迄今我国已有32所高校建立知识产权学院(系)。2003年至今已有10批71所高校已建“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如华东政法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暨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等。可见,我国已基本建立起知识产权教育与人才培養体系。然而对“知识产权”开设本科专业,学界一直存在争议。从相关资料来看,众多学者针对当前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倡在本科层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弥补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缺位,如谭华苓探讨在课程设置上有无必要设立该专业的争议,提出构建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应制定知识产权教育发展战略,培养本科、双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知识产权人才,弥补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需要。[ZW(]谭华苓构建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体系[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ZW)]当然,也有不少学者反对本科知识产权方向培养模式,代表性的有刘春田教授、单晓光教授、张玉敏教授、王兵教授等。刘春田教授认为,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并不科学,我国曾设置的国际法、经济法等本科专业的均以失败告终,并且美、英、德、法等国均未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主张我国不应设立知识产权本科专业。

虽然本科阶段开设知识产权专业面临一些挑战与困难,但是本科阶段开设知识产权专业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起点,是知识产权双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高端型人才的前提,是完全符合我国教育规律和目标的。但考虑到目前由于实践教育的缺乏、知识产权人才知识体系的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能否培养出真正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学生令人感到怀疑。同时,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高校大多数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而西部或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亟须改革和完善。

22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状况

近几年,云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绩,促进省内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仍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产权人才专门人才储备不足,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一方面,云南省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人才严重缺乏,除专利代理人在全国排名第20位外,专利信息服务人员数量等在全国基本处于倒数4~6位的水平,几乎没有知识产权评议评价人才。另一方面,熟悉知识产权服务的法律、金融、管理及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短缺,精通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并具备较强实务能力的涉外知识产权服务人才更是短缺,远不能满足云南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建设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对外开放的现实需要。

(2)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缺乏系统化,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尽管近几年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设立了知识产权方向的研究生专业教育,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等均不成熟,培养能力还很有限,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进一步深化。

(3)专利创造能力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据有关数据统计,2011—2014年,全国专利申请数量总计6988906件,云南41256件,为全国的061%,为江苏省的259%,为同是西部省份四川省的1677%。此外2014年云南省专利申请量在全国排第25位,专利创造能力与国内先进地区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4)与其他地区一些高校相比,云南省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存在一定差距。本科阶段,云南省高校一般把知识产权作为法学主要课程。自知识产权法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序列以来,至今已有71所高校开设该本科专业,而云南省仅有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开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在研究生阶段,云南大学开设版权法和工业产权法两个方向,每年仅招收3人,且该专业为一级学科“法学”下的自主增设专业;昆明理工大学于2010年设立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培养知识产权硕士,有学术型硕士、全日制专硕、非全日制专硕这三种模式。学术型硕士专业为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研究方向是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管理、知识产权与科学技术政策、知识经济、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竞争与技术情报,该专业每年招收5人,全日制;全日制专硕专业为软件工程,研究方向是数字信息保护与管理,每年招收2人;非全日制专硕专业为项目管理,研究方向是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管理,每年招收9人。可见,云南省高校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发展滞后、人才培养数量少,模式单一,与社会需求脱轨。

综上所述,云南省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滞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不仅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在云南省实施知识产权强省强市的战略下,亟须对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对策研究。

3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

31知识产权通识教育层面

目前,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缺乏一个被广泛接受的科学概念,但其重教而非育的理念被学者一致认同。笔者认为,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其在于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和制度的介绍,激发人们对其的兴趣。

(1)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云南省高校仅有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开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设有知识产权管理专业,而其他省内高校一般把知识产权作为法学本科生的一门主要课程,非法学学生通常接触不到知识产权教育,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均将知识产权法作为法学生的一门主干课程。此外,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并未切实落实到高校层面,高校相关部门相关人员知识产权意识不强,他们都普遍认为知识产权就应该放在法学专业教学中,未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知识产权课程予以重视。

(2)当前教育模式不利于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省内大多数高校没有对非法学本科生进行知识产权知识通识教育。笔者调查了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目前仅发现云南财经大学有对全校本科生开设知识产权选修课,绝大多数院校也开设有相关法律选修课,如民法、法理学、法律逻辑学等。虽然在授课过程中会涉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但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讲授。因此,选修课进行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成效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选择该门选修课只是为了得到学分,并不在乎自己能否学到知识。知识产权通识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具体的培养计划、内容、目标,且教学方法、手段偏于传统。

(3)知识产权教育缺乏系统性。云南省内高校接受知识产权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法学专业学生,知识产权法作为主要课程之一,而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对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规则等基本知识认知比较模糊混乱。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新闻媒体以及网络等途径获取相关知识,也有少数学生是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取知识。可见,此类获取的知识是零散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因此,只有经过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产权教育,才能使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比较完整和全面。

32知识产权专业教育层面

(1)知识产权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云南省在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全国创新型省份的建设的背景下,对知识产权人才更为求贤若渴,但高校培养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与企业需求相脱轨,导致社会存在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求职无门的现象,人才培养缺乏社会实效。知识产权人才是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而省内高校知识产权专业教育薄弱,目前只有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招收研究生进行培养高学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等均不成熟,培养能力十分有限。

(2)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践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践教育是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的通病。省内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集中于传授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基本理论,对专利、商标代理与检索、申请与审查、侵权纠纷调处、诉讼与仲裁等问题未加以深入教学,且缺乏案例指导,更谈不上实践教学。

(3)师资力量不足。有关资料显示,省内高校知识产权研究方向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人数较少,缺乏有实践经验的师资。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研究中心18位教师中仅有3人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3人中仅有1人具有理工科背景;云南大学法学院45名硕士生导师中仅有3人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仅有1名知识产权方向的硕士生导师。

4完善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对策

第一,构建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国大部分高校选择设置选修课的方式来实施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然而这种选修课对大多数理工类院校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只起到微小作用。因此,云南省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地缘优势,以公共必修课或专业课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实施知识产权通识教育。

第二,优化师资结构。针对省内高校知识产权师资队伍构成相对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缺乏实务经验,高校应建立一支以“专业教师为主、客座讲师为辅”的师资队伍。重视和加强与法院、知识产权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实务机构的合作,聘请客座教授、专利代理人、专利律师以及知识产权一线实务人员入课堂,弥补省内高校实践教学的不足。此外,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引进一些涉外知识产权方向的教师,丰富教学内容。

第三,创新实践教学。省内高校教学模式偏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应转变为启发式教育方法,引进案例教学和视频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运用实例将抽象的知识产权教学内容具体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通过慕课或微课进行知识产权教学,创新教育手段。

第四,结合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知识产权特色课程。如昆明理工大学理工类专业学生较多可开设专利方面的课程,云南财经大学可开设知识产权投资、融资、金融、保险方面的课程。此外,云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每年吸引不少外国留学生,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生源。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对留学生开设英语知识产权教学,普及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制度。培养复合型的国际知识产权人才,与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和东盟法律研究中心相接轨。

5结论与展望

本文主要围绕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省内知识产权高等教育展开,以求完善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推动云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助力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全国创新型省份的建设。

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滞后且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定时间。本文提出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背景下云南省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的完善,但如何使高校培养的知识产权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衔接,提出的具体方法和对策仍需进一步研究,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參考文献:

[1]胡神松、魏芳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与研究[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陶鑫良中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研究[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

[3]王晨互联网+教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4]单晓华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5]袁真富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问题与趋势[J].知识产权,2013(10).

猜你喜欢

专业教育通识教育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职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房地产专业教育与“三创”教育的耦合效应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