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2017-07-20王敏连方
王敏 连方
摘要:不孕不育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病症,已成为当前医学界重点关注的病症之一。尽管试管婴儿技术在国内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临床妊娠率却仍然在30%左右徘徊。针灸作为传统医学中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诊疗方法和确切的疗效,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要方向。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改善卵泡的发育和排卵、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抑制输卵管炎性因子、改善男性精子质量等几个方面对针刺在治疗不孕不育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评价。
关键词:针刺;不孕症;不育症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3-0091-03
据统计,全球的不孕不育症发病人群大约有九千万左右,并且呈逐年递增趋势,经过30年不断研究,试管婴儿技术在国内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已从第1代进展到了第4代,成为生殖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但是,再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有着诸多困惑,以目前的水平,尽管成熟卵率、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移植率等不断提高,临床妊娠率却仍然在30%左右徘徊,未再有明显提升。因此,探讨出一个没有后遗症,花费低,能够对不孕症标本兼治的治疗方式是现代医学着重研究的一个范畴。针灸作为传统医学中灿烂文化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诊疗方法,明显的医疗效果,使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深入到其中的研究中,现综述如下。
1针刺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出
卵子质量是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成功的关键,针刺可通过改变卵泡微环境及细胞因子的表达,刺激机体神经-内分泌活动,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进卵泡的发育成熟和改善排卵。刘莉莉等提出针刺能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率并且能使取卵日卵泡液和血清中多功能干细胞因子(SCF)含量增加,SCF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可诱导多个原始卵泡同步发育,使窦前卵泡数增多,窦状卵泡产生甾体激素增加,从整体上调节机体内分泌和卵巢局部微环境,促进卵细胞的发育,从而改善妊娠结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可抑制细胞凋亡,发挥促生长作用。取卵日卵泡液中IGF-2表达越高,提示卵母细胞的成熟度及早期胚胎发育潜能更好。连方等研究显示针刺中极、关元、三阴交、子宫穴,通过节段和中枢水平的神经反射,改善卵巢动脉的血流灌注,增加了卵泡液中IGF-1、IGF-2的表达,改善了卵泡微环境,提高了卵细胞质量。
除了改变细胞因子及微环境,针刺还可通过调节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轴功能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出。研究表明,无排卵患者针刺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均值上升,卵泡平均直径增加,提示对排卵障碍原因倾向 于FSH、LH脉冲频率低者,针刺有启动中枢,促进垂体分泌而使卵泡生长排卵的作用。程丽娜等通过动物模型提出,电针可通过促进去卵巢大鼠脂肪和肝组织中芳香化酶的活性,促使雄激素更多的转化为雌激素,从而提高血E2的水平。另有动物实验表明在雌激素作用基础上,针刺有关穴位,能促进卵泡雌激素(FSH)释放,调节FSH受体(FSH-R)表达,FSH-R是一种存在于颗粒细胞上的跨膜蛋白,与FSH结合可促进优势卵泡LH受体的表达,诱导LH峰,出现排卵反应,形成黄体,孕酮分泌增加,与药物诱发排卵结果相似,认为针刺有关腧穴可通过兴奋下丘脑一垂体系统,促使LH分泌诱发排卵。
2针刺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是否能成功着床的关键,而胚胎与子宫内膜的同步性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交流的过程。其中子宫内膜的形态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是影响其容受性的重要指标。潘碧琦等利用腹丛刺方式观察协助促排卵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腹丛刺不但能改善患者盆腔血流循环,使其通畅度增加,而且还可以使子宫内膜承受性和局部营养得到改善,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受雌孕激素的协调使内膜和胚泡发育同步化。而雌孕激素受体又是实现良好容受性的关键因素。刘新玉等研究发现,通过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可明显改善由米非司酮诱导的胚泡着床障碍模型大鼠的子宫内膜形态结构,从而改善米非司酮的抗着床(影响某些子宫内膜因子,如孕激素受体等)效果。子宫的多种功能及胚胎的发育过程还收到多种局部分泌因子及黏附因子的调控,各种因子的协调表达是妊娠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它们影响着床过程的各个阶段。ER、PR、Integrn a VB3、HOXAIO和LIF被认为参与了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良好指标。张维怡等通过实验研究证实针刺关元、中极、双侧三阴交、双侧子宫穴,能显著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导致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状态,可能通过上调子宫内膜组织(Integrin)aV133、ER、PR、HOXA10、LIF蛋白及其mRNA水平来实现的。
3针刺对输卵管炎症的影响
输卵管具备捡拾卵子的功能,是精卵结合受精的主要场所,并能够及时将受精卵运送至官腔着床。输卵管的通畅及蠕动功能良好,是保证成功自然受孕的必要條件。
炎症是引起输卵管阻塞及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因素。可导致输卵管管壁肌肉收缩功能及上皮纤毛蠕动功能减弱或输卵管粘连、积水和阻塞等,从而影响输卵管通畅程度,使精子和卵子相遇发生障碍,进一步引起输卵管拾取卵子和运送受精卵进入官腔着床的功能丧失,从而导致女性不孕。
研究显示针灸加电磁波照射通过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改善了输卵管功能并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促使炎症、坏死组织物的吸收,增加了输卵管的通畅度,提高了临床妊娠率,为治疗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提供了有效方法。亦有动物实验表明通过针刺关元、三阴交(双侧)等穴位能够起到降低慢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大鼠输卵管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肿瘤坏死因a(T N F-a),以及降低慢性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大鼠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表达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抑制输卵管局部炎症和纤维化的发生,疏通输卵管,最终达到治疗不孕症的目的。
4针刺对男性精子质量的影响
精液质量是决定男性生育力最主要的方面,然而在近20多年里男性的精液质量每年都呈下降趋势。精子是由男性生精小管管壁的精原细胞分化而来,其发生受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和控制,即下丘脑-垂体-睾丸性轴,在含有各种因子的精浆环境中获得运动能力并维持一段时间。在睾丸局部,生精细胞、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和间质细胞(Leydig cells)三者间相互作用调节精子的生成,而后两者又分别受FSH和LH的调控。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精液质量的下降。
国外最初将针刺治疗应用于男性不育症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研究表明,针刺疗法既可以调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以及内分泌的异常,改善精子的质量,调节免疫机能,又对睾丸有专一作用,有类似性激素和促性激素的作用,它能促使损伤的睾丸组织(曲细精管及间质细胞等)得到改善和恢复。沙树斌研究结果示:经皮穴位(肾俞、关元、足三里)电刺激疗法能够显著降低少、弱精子症患者的FSH,减弱其对下丘脑的短反馈抑制,使GnRH的脉冲频率增强,进而维持了男性性腺的生理功能的稳定,使精子总数恢复正常。其次能够显著提高附属性腺的分泌水平,增加附睾的精浆NAg,精囊的精浆果糖及前列腺的精浆锌的分泌量,改善精子所在的精浆环境,为精子的运动能力提供充分的保证,从而提高精子运动能力,提高妊娠成功率。
5小结
综上所述,针刺可促进卵泡发育及排卵,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抑制输卵管炎症,改善男子精液质量,且临床疗效满意,但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需要进一步发挥针灸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优越性,加以现代医学检测为诊断依据,辨证论治为基础,采用统一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开展规范化设计的临床实验,开拓针灸治疗不孕不育症这一特色疗法的应用领域。
(收稿日期: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