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就业效应研究

2017-07-20王红钰��

中国市场 2017年21期
关键词:就业

王红钰��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城乡居民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问题,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文章对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现状以及我国就业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1995—2015年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计量工具,通过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就业效应进行了相应的实证分析,结果得出,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就业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但影响有限,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效应,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对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以及就业市场的建设给予一定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就业;时滞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53

就业乃民生之本,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镇地区,这一部分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我国城镇经济建设所需劳动力的缺口,但同时由于户籍、住房、收入等多重因素的限制,这一部分劳动力的迁移也给城市带来了新的人口、环境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对城市劳动力产生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的不断扩张,我国新生代的青年劳动力也在逐年增加,经预测2017年将有790万名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问题毫无疑问将成为政府亟须解决的民生问题。

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逐年增加,2015年底达到9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也逐渐增长,最终基本保持在41%左右,由此可见,自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就业市场面临着重大压力,这就要求我国政府亟须采取重要举措完善就业市场,提高市场吸纳劳动力的能力。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就业。世界平均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比可以达到30%,我国这一比例仅有10%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对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进而促进就业具有重大潜力。1995年以来,我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以及就业人员比例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就业人员比例近年来基本保持在56%左右,而社保与就业支出则从最初的1%上升为10%左右。

一般情况下,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由个人、企业和政府三方面共同负担,一些企业会由于承担一定的员工的保险费用而使其人力资本成本增加而企业利润减少,进而降低企业员工的工资或者缩减员工岗位,使得企业劳动力需求减少。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法律规定的企业对员工承担的保险费用较低,而且国家和从业者同时承担一部分支出,这使得很多大型企业和国外投资企业对中国廉价劳动力产生较大兴趣因而会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社会保障支出的就业效应取决于这两方面的作用。

对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Knabe(2009)认为工资预期过高会导致非自愿失业,财政增加边际工资补贴能有效地增加就业。Monacelli(2010)则认为美国财政就业支出打破了劳动力市场内在调节机制,就业结构以及就业机会发生变化,对就业的总体影响并不确定。国内的学者大多停留在理论方面的研究。刘汗清(2013)通过对1998—2011年社会保障支出等相关因素对劳动力就业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可以促进劳动力的就业,且其促进作用由东部向西部递减。王毅丰(2014)选取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得出社会保障支出总体上对就业产生了促进作用,但社会保障对东北地区就业效应明显,对中部地区效应较小,对西部地区并没有发挥促进效应的结论。田宋,王飞跃(2015)选取贵州省历年就业人数和社会保障支出的数据,得出结果,在社会保障结构中,就业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个人社会保障支出存在协整关系,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个人社会保障支出抑制了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促进了就业。张长浩(2014)通过“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同时结合“工具变量”法对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得出,随着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增加,就业率会上升,但同时失业率也会上升。

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验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和就业之间的关系。本文以1995—2015年的全国就业人数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这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来检验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我国就业人数的影响程度。

1数据说明与模型建立

11指标设定与数据说明

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我国就业人员的影响,因此被解释变量选择我国历年年末就业人数(labor),单位万人,反映实际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的数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不断增加,同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本文解释变量设定为我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ss),单位亿元。但由于在實际生产生活中市场劳动力参与就业的影响因素众多,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选取相关的控制变量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包括:

(1)消费(cs),单位元,个人或家庭的消费水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进而影响人们对于就业的选择,选取居民消费水平来作为影响就业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都是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ergdp),单位为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根据“瓦格纳定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们对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就越高。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就会有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从而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就业。

(3)城镇化率(urban),本文选取我国城镇总人口与全国总人口的比率作为城镇化率,反映我国城镇化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对农村廉价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近年来有大量的农村人口不断涌进城市,一方面,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城市劳动力数量饱和,因此就业率会因此下降;另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依旧对廉价劳动力存在巨大需求,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也会增加。

以上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本文研究我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就业的影响效应,选取1995—2015年共2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排除通货膨胀对相关变量的影响,首先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ss)、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ergdp)和居民消费水平(cs)等三个变量以1995年的CPI指数进行折算处理,表1为经处理后的各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12模型建立

由于各变量之间数据单位不相同,对各变量进行对数转换,一方面消除量纲,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因此本文所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全国历年年末就业人数(lnlabor),解释变量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lnss),居民消费水平(lncs),人均GDP(lnpergdp),城镇化率(lnurban),并建立模型(1):

lnlabort=β0+β1lnsst+β2lncst+β3lnpergdpt+β4lnurbant+εt

在模型(1)中,β0为常数项,β1,β2,β3,β4为各变量的系数,ε为残差项,t表示时间值,即为各变量的考察年份。

2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21ADF单位根检验

为了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以消除在时间序列中可能出现的异方差现象,模型(1)对五个变量进行对数转换,转换后对变量间协整关系不会存在影响,下面对式(1)式中各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其中变量滞后期的选择根据SIC最优值选择,检验结果如下(C表示常数项,T表示时间趋势,L表示滞后阶数):

中数据可以看出,五个变量均是经过二阶差分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达到平稳,由此看出五个变量为同阶单整,因此五个变量的线性组合有存在协整关系的可能,下文将对各变量进行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进行验证。

22Johansen协整检验

下面对lnlabor,lnss,lncs,lnpergdp,lnurban五个变量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中数据可以看出,五个变量在长期里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得出一个协整方程(2):

lnlabor=1187-00123lnss+00101lncs-00927lnurban-00086lnPergdp+et

从模型(2)可以看出,居民消费支出对就业有正向影响,弹性为00101,而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镇化率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就业有负向影响,弹性分别为-00123,-09271,-00086,从模型可以看出,在控制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长期内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每增加1%,就业人数就会减少00123%个,影响并不显著。

23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Granger定理表明,如果非平稳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则可以建立一定的误差修正模型,以更好地解释各变量间的关系。为了检验各变量间短期变动关系,对模型(2)进行误差修正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3):

D(lnlabor)=-03958ECM+05451D(lnlabor(-1))-00132D(lncs(-1))-00032D(lnss(-1))+00573D (lnurban(-1))+0009D(lnpergdp(-1))+00016+εt

在模型(3)中,R2=09592,拟合度较高,且F值为470566,在5%的水平下显著,且该模型的AIC=-1117687,SC=-108289都比较小,因此该模型比较合理。在式(3)中,ECM表示误差修正项,其系数为-03958,表明各变量间具有自动进行短期变动和长期修正的机制,但调整的速度比较慢,我国就业人员的变动趋势较为平稳,同时,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系数为-00032,具有负向滞后作用,其作用较长期较弱。

因此,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在长期和短期对我国就业均具有负向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

3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社会保障支出就业效应的实证性检验得出,我国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我国就业人数有着一定的負向影响,但影响有限,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效应。

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之所以未能发挥出大规模的积极效应,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而西部地区各方面发展都比较落后,许多企业为了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对劳动力提供的就业岗位也有限,另一方面,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使得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协调,西部的落后使得社保覆盖面较小,这就要求政府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的扶持,增加转移支付,提高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加大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就业,使更多的群体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同时给予中西部企业更多的政策扶持,使其容纳劳动力的能力增加,从而缓解就业压力。除此之外,国家应该合理调整社会保障支出的结构,在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三种支出中寻求平衡。总之,政府应该坚持贯彻中央关于建立全覆盖、多层次、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方针,并完善就业市场,使社会保障在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质量方面发挥真正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毅丰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2]刘新,刘星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影响效应——基于1999—2008年的面板数据经验[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0):74-82

[3]张术茂中国财政支出政策就业效应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

[4]杨晓妹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5]田宋,王飞跃社会保障支出的就业效应实证分析——基于贵州省数据[J].中国劳动,2015(4).

[6]李娜,袁志刚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就业效应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法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5(22).

猜你喜欢

就业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