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对策

2017-07-20李颂梅

科教导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李颂梅

摘要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背景下,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增强个性化就业指导、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来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升就业指导效果,实现高职学生的优质就业。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指导 课程建设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要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要求下,必须高度重视课程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实现优质就业。

1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为社会服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对促进学生优质就业所起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等原因,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比较薄弱,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就业指导体系不够全面,如个性化就业指导较为缺乏;就业指导教师个人素质尚需提高,队伍结构较为单一;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内容联系实际不足,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不够。

1.1个性化就业指导较为缺乏

就业指导体系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是辅导员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主,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但个性化就业指导较为缺乏,原因是由于在开课的过程中,专业教师承担大量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在目前实施绩效工资改革的背景下,专业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量只要达到了年度考核的基本要求,就不愿承担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任务;如想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主讲,因为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也难以一一落实,导致可以供选择师资力量较为有限。而学生数量众多,教学的学时有限,很难做到小班化教学,而一对一的指导更是奢望。

根据调查,就业指导教师反映最多的现象是很多就业问题无法详细讲述。而学生也反应老师讲的内容太笼统,学校印发的各种就业材料,仅仅局限于就业流程与程序、就业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笼统介绍,只是做到了“普适性”,而“个性化”严重不足;课后阅读过程中,感觉了解的还是不够透彻和详细,在具体到就业过程中时还是感觉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导致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导致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2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都由招生就业处负责,专职从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较少,很显然,由于缺乏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专职工作人员,而承担就业指导教师日常事务较多,导致其研究就业指导规律的时间较少,其理论功底比较薄弱。同时,就业指导教师普遍缺乏完整、系统的培训,导致其知识储备不够,很难达到就业指导者应有的能力和水平,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

就业指导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就业政策和分析就业形势的同时,很少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心里特征及性格特点,不能够引导学生完全正确认识自我,无法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明确的职业定位。就业指导教师在把握与学生就业相关的跨学科的知识方面也比较欠缺,遇到比如经济、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内容时不知所措,只能介绍些较为常识性的内容,导致就业指导内容较为单一,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1.3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简单

当前,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普遍有专业带头人及其团队负责制订,考虑更多的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考虑得较少,同时在相关的教学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过程中,也忽略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任务,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只限于就业政策与方针的讲解,发布一些企事业招聘信息,介绍择业方法及求职技巧指导等。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思考较少,大多数的时间是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学生听课的積极性和效果较差。

2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对策

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的效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指导学生就业的同时,更要大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要坚持育人育才的初心,全面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高职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前,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效果,我们必须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大胆探索,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改革;加大投入力度,构建一支高效、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加强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2.1增强个性化就业指导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现在采用就业指导方式均是大班授课,个性化的指导严重不足,为此,必须强化个性化就业指导。一是要量身订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也就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自我认知、职业定位等方面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要可根据学校所在区域重点产业发展的现状、前景及岗位需求人才的特征,结合毕业生的不同特点,为每名高职毕业生制订出一套独特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结合岗位工作内涵的调整,不断调整学习内容,并为实现此目标而不懈努力。

在一对一的指导过程中,更要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职业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通过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参观,了解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假期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职场真实环境;参加校园招聘会,邀请企业技术骨干来校做报告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感悟能力,使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兴趣,适时调整个人职业生涯目标,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目标与职业兴趣的契合度。

2.2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就业指导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提高就业指导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如何构建一支高效、结构合理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是摆在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结合目前高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1)提高就业指导教师专业素质。就业指导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主要可以通过不同的培训方式,在指导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内容整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就业指导教师能够保持较为先进、更科学的指导方法和理念,指导内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预测未来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和行业岗位需求。同时,积极支持就业指导教师脱产深入到企业进行锻炼,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和相关岗位核心能力,为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详实可靠的一手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创造条件,鼓励就业指导教师进行深造,提升其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能力。每年选派一批就业指导教师赴国外学校,进行为期不低于六个月的跟岗实训,学习发达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先进经验。

(2)聘请兼职就业指导教师。为了弥补校内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足,可以充分利用政校企合作的丰富资源,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主管和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骨干,作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兼职教师和客座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优势,他们可以从经济发展前景和人力资源需求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职业定位和规划;也可以现身说法,用自身成功经验来引导学生。同时,通过这些兼职教师的讲解,可以使学生比较早地了解社会和企业对劳动者的基本要求,明确相关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作用,也更具有说服力。

(3)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目前,高职院校从事就业指导的专业教师较少,而具有高级职称的就业指导教师就更少,梯队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实际需要。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每年按计划、分层次引进专门人才,同时,为基层就业指导人员创造条件,积极培育高层人才,进一步充实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保证梯队建设的稳定性,构建一支高效、结构合理的专兼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为就业指导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3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定位为公共必修课程。相对于专业课程来说,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资源配置上略顯不足,导致其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受限,多以讲授法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常规的讲授法外,更要采用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方式,如:项目教学法、情境模拟法、分组讨论法、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加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大力推行信息化教学,进一步充实课程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眼界,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如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相关的课件、习题、视频资料、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名人故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在线测试等内容,拓展教学活动的立体空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延长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时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就业指导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背景下,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学校的高度重视,就业指导教师的高度责任心,高职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保证就业指导效果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高职院校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