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7-07-20陈明淑李红波宋宇
陈明淑+李红波+宋宇
摘要通过综合改革,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建立特色鲜明的专业核心课程群;建立网络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校内实践教学环境,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验室;加强教学管理改革。力争把我校自动化专业建设成为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和省级优秀特色专业。
关键词自动化 综合改革 实践教学
西京学院控制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于2005年被教育厅批準为学院本科专业。该专业以“应用技术主导型”培养模式为其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国内和西部建设,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使之学生具有能够从事装配制造产业设备方面的维护或者设计、电子元部件的控制部分的能力。自动化专业经过11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及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建立了比较合理的以能力和应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验室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基本能满足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该专业在2011年开始获准招收硕士研究生。
1专业建设目标
1.1教学团队建设
发挥民办高校用人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实施“特聘教授、引进名师”的计划,吸引高层次人才,并提供宽松的教学条件和科研平台。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我校的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吸引优秀的青年教师来校工作。根据教学课程目标和行业发展需要,为加快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加大力度的培养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使其师资力量再上一层楼。最终形成三支由学术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在检测、控制、信号处理等方面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较高的学术梯队。
1.2教学课程目标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知识,按照“控制与系统”这条线路来合理安排课程体系,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充分的支持。将教学课程目标分解为三个层次,即为基础层、控制层和系统层,根据所分的层次把需要学习的知识点按照新的层次,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于学生学习到更加完整的知识。使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和需要接轨,实现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群。
1.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目标
“基础层”的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等,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控制的激情,教师也主动的向学生创建“控制与系统”的机会,让学生从最学基础的数学建模竞赛等环节,让学生对系统有初步了解。通过“基础层”,学生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到控制的核心知识点。“控制层”阶段,该阶段主要涉及到控制理论的核心专业课,例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控制与智能、建模与仿真、嵌入式系统以及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在这个教学环境中,学生通过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更加深切体会整个控制系统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于“控制与系统”的理解。“系统层”主要是通过课程设计或者学生实习,让学生通过综合性的系统设计与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通过课程实践和课程设计等环节,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使学生加深对于控制与系统的理念,使得学生在学习“控制与系统”时掌握了主动权。
1.4实践教学目标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严抓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这些环节,让学生在新的实践过程中完成自己的学业。通过新的改革实践性环节,形成新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继续加强学生的实习工作,争取让学生在企业提前实习。增建2~3个较为稳定的校外实验、生产实习教学基地,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学院实验室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1.5教学管理改革目标
为了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学管理改革目标:每一位教师至少能带一门实验课,管理一个实验室。发扬“以老带新”的传统,在老教师的指导下,年轻教师首先熟练实验环节的每一个内容,青年教师在实验环节中遇到问题,通过在实验中学习,切实掌握实验技能,再教学生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教师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设方案
2.1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基础知识层、控制理论知识层和系统知识层这三个层次,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由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和从业内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为核心的教师团队。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和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多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开发和研究工作,并且与企业的技术骨干共同完成“校企合作”项目,在项目中,加大力度筛选、培养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使其成为我院骨干教师,能够承担起我院的教科研工作。
2.2课程及课程体系建设
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就业人才市场对自动化人才的要求,在现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结合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岗位对于教师的任职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能与企业的需要相结合。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并根据专业要求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其构建的过程如下:建立“一师一优”课程,打造精品课程,根据专业核心的能力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围绕着专业核心能力:一是对电路系统故障诊断分析能力;二是熟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能力。
2.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完善控制工程实验中心,充实并完善所有的控制实验室,尤其是PLC、组态技术、现场总线、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实训设备。继续加强学生企业实习工作,多与兄弟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合作,完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学习条件,以保证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能够更好地结合。
在加强实验实训的硬件设备建设的同时,加强自动化团队承担的机器人大赛和PLC西门子大赛,为参与大赛的同学和指导教师提供好的实验环境,同时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开阔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动化生产线和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的技能模块训练,使学生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基础体系。
2.4规范教学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的教师教学规章制度,通过事实的完善教师的业务档案,建立合理完善的奖惩制度,使本专业的教学管理制度朝向精细化和规范化管理模式迈进,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争取将本专业的培养成全省乃至全国民办高校培养自动化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和管理示范单位。
3学校支持与保障
3.1保障专业改革建设顺利实施的政策
作为能够集中体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学校要着力从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教研立项、奖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实保障“专业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教学改革带动课程建设,推进本科生课程整体水平提高。
(1)制度建设:从制度上明確规定“专业综合改革”主要成员,学校将在教学岗位设置等方面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教改项目也给予优先的推优权。
(2)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业综合改革”专项基金,明确对各门课程改革工作量的计算和奖励支持额度,推动了“专业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3)教研立项:学校在校级教研课题立项及申报省部级以上教研课题时,优先支持“专业综合改革”建设。要以“专业综合改革”为契机,带动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
(4)奖励机制:学校大力支持“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工作,加大奖励力度,并在教师聘任和职称评定上给予优先考虑。
3.2保障专业改革建设顺利实施硬件支持
为了保障专业改革建设顺利实施,以现有的实验室为依托,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科研项目带动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理论课老师、实验室老师及数控中心老师进行相结合,以保证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不脱节,同时也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同时保证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学生只有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才能将学校的知识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因此,必须继续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这样的方式缩短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距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水平,加强设计项目化教学,鼓励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同时也提倡本专业的教师应用产学研和“工学结合”提供优秀的平台,夯实实践教学基础,培养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4结语
通过专业改革试点项目建设,使我校自动化专业在以下各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更加突出,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一些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包括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同时使自动化专业结构更合理、特色更突出、内涵更清楚,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学术气氛活跃、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科学研究水平更高的良好教学科研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