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资源规模化开发与农牧民生计方式转换

2017-07-20杨明洪刘建霞

民族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西藏

杨明洪++刘建霞

DOI:103969/jissn1674-9391201703002

[摘要]作为对口援藏项目中规模最大的项目,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必然会对项目所在地鲁朗镇居民的生计方式带来巨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当地居民的生计方式从自给自足的农牧业以及狩猎采集到伐木经济再到家庭旅馆的变迁过程,在旅游资源规模化开发下,农牧民生计方式发生非常大的转换,也对当地农牧民生计产生了负面冲击,为此,政府采取了保护性措施。作者发现,由于政府与当地农牧民所占视角的不同,在一些政策实施上,当地政府的实施愿望与当地农牧民想法产生了差异,故当地农牧民并不完全认同政府推行的一些政策。

[关键词]旅游开发;生计方式;西藏

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7)03-0009-1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农牧民需求的对口援藏模式优化研究》(项目编号:71273183)和四川大学中央高校科研基本业务费重课题《西藏和四省藏民生政策评估与改进对策研究》(项目编号:skqy20112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明洪(1968-),

男,经济学博士,四川省南部县人,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开发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刘建霞(1996- ),女,四川省西昌市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学研究。四川 成都610064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援藏工作经历了持续援藏、重点援藏、对口援藏三个阶段。“援藏工作,对促进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善西藏各族人民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在西藏的一个成功实践。”[1]近些年,关于“对口援藏”的研究备受关注。有相关制度研究,也有个案调查。作者本人曾对“对口援藏制度研究进展 ”进行了阐释,[2]对“对口援藏的‘华新模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3]2012年开始,被中央指派对口援助林芝地区的广东省将鲁朗作为援助的重点。按照当地官方的说法,将鲁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小镇”。 作为对口援藏所有项目中规模最大的项目,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元。规模如此大的一个项目必然会对项目所在地鲁朗镇带来巨大的影响,对当地居民生计方式必然来带冲击。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对当地农牧民的冲击带来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正面的又有负面的影响。按照可持续生计专家 Scoones的定义,“生计是由生活所需要的能力、资产( 包括物质资源和社會资源) 以及行动组成”,而生计策略不外三种类型: 一是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或是粗放化; 二是生计多样化; 三是人员向外流动。 [4]不同的生计策略依赖于个人能力、个人拥有的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可持续生计的选择取决于许多因素,特别是人们的资产状况以及政策、体制和过程所设置的制约或提供的机会。这里,我们关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实施之后农牧民生计方式转换问题,包括当地居民的生计方式及其变迁、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影响、政府对负面冲击的政策性回应以及政府与当地居民的期望差异等问题。学界对这一问题尚未详细研究。笔者分别在2015年5月和2016年5月在鲁朗镇扎西岗村、罗布村、东巴才村进行了田野调查,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本文试图回答上述相关问题。

一、当地居民的生计方式及其变迁

(一)自给自足的农牧业以及狩猎采集

鲁朗作为一个地名,藏语意为“龙王谷”、“神仙居住的地方” ,古时属于“工布”。清王朝军官陈渠珍1911年带兵进驻鲁朗东久,事后他描述鲁朗一带是“长林丰草,乱石塞途”。[5]自从 318国道于1954年建成以后,海拔为3700米的鲁朗便成为进入八一镇的门户。从这里大约80公里到八一镇,来自四川方向的车辆沿着“318”国道前行,翻过色季拉神山即到八一镇,自然景色优美的鲁朗成为川藏线上的旅游小镇。

由于当地交通不便,自给自足的农牧业是当地居民的生计方式。林芝地界出土文物有网坠、箭头,说明这里的人们不仅在古代的尼洋河、雅鲁藏布江水滨从事农业,也兼从事渔业。当地村民种植青稞,养牦牛以满足生活需要。此外,由于鲁朗当地森林覆盖率很高,林下资源非常丰富。当地农牧民还上山打猎,采集蘑菇各种菌类來食用,多得便进行交换。

尽管鲁朗镇处于“茶马古道”上,但是大多数农牧民都没有参与到商贸之中,只是单纯地依赖于农牧业和狩猎采集作为其生计来源。

(二)伐木经济

鲁朗镇当地有非常丰富的林业资源,目前森林覆盖率仍然在55.1%以上,而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一数据应该更高。自从国道“318”于1954年建成以后,海拔为3700米的鲁朗便成为进入八一镇的门户。较为便利的交通为伐木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伐木经济变成现实以前,严格的计划经济并未将丰富的林木资源变成伐木经济。只有到了20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开始发展,鲁朗镇当地农牧民开始上山伐木,卖到镇上的木材厂,据当地居民回忆,当时一棵三人合抱的云杉可以卖到80元左右;这对于当时的当地农牧民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笔钱了。因此,在巨大的利益吸引下,当地农牧民开始以伐木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当地的伐木经济兴起。此后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内地对木材的需求大大增加,木材价格快速上升,进一步刺激了当地伐木经济的发展,当地农牧民于是更加依赖于伐木收入,形成对伐木经济单向依赖的生计方式。根据对扎西岗村村支书白玛的访谈,我们了解到,在旅游业发展起来之前,没有开家庭旅馆的时候,村民主要以伐木为生,当时家庭年均收入2万元左右。这在当时也算高收入,“万元户”已很多。

(三)家庭旅馆经营

1998年长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促使当时的中央政府下决定实施“天然林禁伐”政策。这个政策禁止对天然林乱砍乱伐。不过,这一条例在鲁朗实行得稍微晚了一些,于2003年开始实行。这一条例的实行使得当地农牧民不能再上山伐木,以伐木经济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单向依赖生计方式立即趋于瓦解,村民开始寻找新的收入来源。

新的收入来源是开办家庭旅馆,而当时背包客的借宿,启发了当地居民发展家庭旅馆。1958年通车的川藏线,是从四川方向进藏的唯一公路,沿途都是高山峡谷,地势险峻,但是风景迷人,路上景点颇多,吸引了大批自驾游以及背包客。而位于川藏线拉萨——林芝段途中的鲁朗镇是自驾游和背包客进藏旅行的必经地点。很大一部分游人都会选择以鲁朗作为其旅行途中的一个休息点。自从1954年建成国道“318线”之后,扎西岗村村民零星接待外地游客入住家中,旅客付给村民一定的住宿费。于是,扎西岗的“平措大叔”[6]首先办起了家庭旅馆。家庭旅馆让平措的家庭收入逐渐增加。

“平措大叔”的带头作用示范下,扎西岗村的家庭旅馆发展进入新的时期。广东省对口援藏林芝第三批援藏工作队为扎西岗村修通了318国道进村的公路为家庭旅馆发展提供了条件。2003年第三批援藏工作队从扶贫角度扶持当地农民开家庭旅馆,投资了226万元,建设了包括路口标识、指示牌、村水泥路、步行道、停车场、公厕、表演厅等在内的基础设施。2008年第五批援藏工作队又在村里修建了民俗文化宫,进一步完善了旅游设施。2011年第六批援藏工作队投资300万元修建了村民委员会办公场所。前后三批援藏资金806万元以及来自国家旅游局、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和扶贫办的160万元投入,使得扎西岗村的家庭旅馆经营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扎西岗村村内旅游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的同时,内地到扎西岗村进行住宿的游客越来越多,2003年开始,扎西岗村的其他村民如唐次仁也将自家住房改造为藏式家庭旅馆;唐次仁家的家庭旅社改造还得到了国家旅游局专项支出,还给予了他4.3万元的补贴,用于家庭旅社装饰。从2003年起,扎西岗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将其住房改建为藏式家庭旅馆,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原有的家庭旅馆也在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质量。2006年平措用国家给与的4万元安居工程补助款和自己多年积攒的15万元将原有的藏式小楼进行内部进行改造。并且,另外修建了一栋楼专门作为家庭旅馆,接待越来越多的来往于川藏线的旅客。鲁朗当地居民的生计方式逐步转变到家庭旅馆。概括起来,2003年至2009年,扎西岗村全村建起23个家庭旅馆,经营状况也比较好。

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与当地居民生计方式转换

(一)“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的实施

2010年7月,被中央指派对口援助林芝地区的广东第六批援藏工作组进驻林芝后,林芝地区确立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出以援藏建设资金为引领,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把鲁朗镇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小镇、藏东南旅游集散中心和西藏重要的旅游地标”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得到了当时的广东援藏队和林芝地区政府的认可,也获得了当时广东省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的认同,“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很快被确定为广东省重点援藏项目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广东援建献礼项目。2011年9月,“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正式获国家发改委审核批复。

从2012年开始,将鲁朗打造成为“国际旅游小镇”作为援助的重点,为此,广东省通过援藏资金投入财政资金7.9亿元,引进保利集团、恒大集团、珠江投资集团以及中国旅游投资集团等总投资17亿元对鲁朗进行投资开发。这个总投资超过30亿元的项目占地10平方公里,范围是:东至扎西岗村——纳麦村旅游公路,南至纳木林村,西至东久村林场场部,北至扎西岗村。[7]依据功能不同和地域利用差异分成了南区、中区、北区与西区。每个区域之间各自独立又相互配合,功能清晰,各有特色。南区是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迎接八方来客的前廳,水上建设有养生古堡。中区是整座小镇的中心,也是最繁荣之处。北区属于高档生活片区,主要服务于度假者或长住客。西区是功能齐全的服务区,是对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不可缺少的补充。设有市民广场、游客服务中心、消防站、停车场和鲁朗小学以及为南区、北区与中区的酒店提供后勤服务职工宿舍。

型旅游项目的开发一般都会对当地经济发展,生产方式以及产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而这一冲击有可能产生正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负的影响。对于鲁朗镇的农牧民来说,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的开发同样也是如此。

黄志明(林芝县副县长,广东省援藏干部):这个项目投资后,给当地带来的变化:第一,家庭旅馆也快速发展,原来的家庭宾馆只在扎西岗村,现在在洛布村也发展起来了。第二,旅游时间延长了,过去就是5月至10月是旅游季节,现在是4月到12月,多增加了一个季度。第三,该区域的基础设施得到很大发展。对我们实施这个项目来讲,非常的困难是基础设施,电力,电信,都没有,这些企业在内地其他地区是主动去开展业务,但我们这里是请他们来都不来,政府给了他们补贴,他们才来,不过,现在这个项目给当地的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变化,当地居民分享基础设施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资料来源:根据2016年5月4日笔记整理)

(二)当地居民生计方式转型

“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的实施后,鲁朗当地居民抓住相关机会,大量从事非农生计活动,标着着当地居民生计方式实现初步转型。

1、垄断采卖建筑沙石给给建设工地

为了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的建设,当地政府购买了当地村民的牧场、草场等,部分当地农牧民原有的生计方式面临极大挑战。沙石是土建工程的基本材料,当地农牧民采卖沙石给建筑公司或者建筑队成为一项收益颇丰的生意。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沙石及其他的建筑材料,全部是由当地居民提供。于是,有的当地富裕户购买大型运输车搞运输赚钱,有的雇人采挖沙石赚钱。,因为土地是当地集体所有,外地人无法进入沙石采取场所,只有本地人才能采卖沙石,但可以与当地合作,例如一个河南人与与巴桑书记的儿子合作开沙石场,规模也是最大。

白玛 (扎西岗村主任):我们这里现在62户,去年(2015年,下同)年底的数据,因为结婚分家而有所增加。扎西岗村沙石场去年共有8个组,去年缴纳管理费(即向村委会缴纳的采沙时占用集体土地上沙石费用)总共54万元,2015年村里总共收到管理费175万元,我们将125万元分给村民,其余50万元留下来。

(资料来源:根据2016年5月4日笔记整理)

卓玛次仁(扎西岗村村民):我家除了开家庭旅游外,我的丈夫开翻斗车运输沙石,将沙石从另外一个不太远的地方运到鲁朗镇建筑工地,现在(2015年5月)沙石是按照每一立方米65元。我一般不去工地上打工,采卖沙石更轻松赚钱。

(资料来源:根据2015年5月2日笔记整理)

当地居民参与项目施工建设主要通过运输、卖沙石给项目使用。相关资料数据显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建设总共需要6500万立方米沙石。从参与项目建设的工程价值来看,正如蔡家华所报告的,达到6000万元。也就是说,当地居民可以从采卖砂石中获得大约6000万元的收入;这是非常可观的数字,因为当地人口比较少。

蔡家华:我们也根据西藏自治区政府规定,把技术含量不高的土建项目尽量交给当地农牧民承担,例如填土填方,这为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前端服务,全部由当地居民承担。我们计算了一下,由当地居民承担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填方工程,其工程总价大约为6000万元。

(资料来源:根据2015年5月2日笔记整理)

2、开设家庭旅馆,发展旅游业

2013年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开始进行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家庭旅馆业的发展也進入高速发展期,不管是在数量方面还是在区域范围方面。

在范围上,在2013年,除了扎西岗村开设的家庭旅馆外,最靠近鲁朗镇镇政府的罗布村没有村民开设家庭旅馆,同样东巴才村也没有人开设家庭旅馆。但是随着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的建设以及国家对于大力发展当地旅游的宣传和政策优惠的实施,自2013年起,罗布村和东巴才村的村民的发展观念得以从传统农牧业向旅游业转变,逐渐开始开设家庭旅馆。到2016年4月,这两个村子已经有85家家庭旅馆,而扎西岗村近80%的村民都开设了家庭旅馆。

在数量上,2010年,仅扎西岗村23户农民开设家庭旅馆,销售收入不过100万元;到2015年,包括扎西岗、仲麦、纳麦、崩巴才、南木林、东巴才等6个自然村共有145户农民开设了家庭旅馆,销售收入800万元。

鲁朗当地居民开设有家庭宾馆的农户,平均每家旅馆收入为7-8万,占总收入的60%-70%,由此形成了对旅游业的单向依赖。

3、当地人独立或者与外地合办砖厂

粘土砖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但烧制粘土砖需要一定的技术。当地人对烧制粘土砖的技术比较缺乏,于是出现了当地居民与来自内地的投资者农民工合作办砖厂。这成为当地居民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一种形式。

由于土地是当地集体所有,外地人办砖厂需要在当地取粘土,这需要通过当地集体组织批准,同时,当地没有烧纸粘土砖的技术,因此,当地的砖厂大多都是当地人办的或者是由当地人和外地人合办的。由当地独立办砖厂时聘请外地人做技术工,合资办砖厂通常是外地人出资金和技术,当地人出地。当地人通过办砖厂,为项目建设提供建筑材料以间接参与鲁朗国际小镇的项目建设。

小张(来自河南的投资人):西藏房屋建设所用的砖头对耐压性要求不高,网上公布的有标准,外地人烧制技术较好,烧制的粘土砖能很容易满足西藏当地对砖头硬度的要求,烧制的砖头的成本相对较低,利润也比较可观。但是为了能融入当地,特别是土地是当地集体所有,外地人不能在地上取土,所以,外地人往往通过与当地人合作的方式办砖厂,当地人也从中获益。

(资料来源:根据2015年5月3日笔记整理)

三、当地农牧民生计的负面冲击与政府采取的保护性措施实施

(一)当地农牧民生计的负面冲击

项目建设不仅会给当地农牧民带来机会,同时也会给负面影响。

一是耕地、牧场被占用,导致农业生产力下降。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有项目组对鲁朗镇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建立一个藏式风格的风情小镇,在规划过程中,鲁朗镇周围的几个村子都在规划之中,因此当地农牧民的耕地、草场、牧场等被规划的各种景点,基础设施如变电站和加油站等占用,占用面积比较大,仅扎西岗就占用了1300亩,这导致某些农牧民没有牧场可以放牧,农牧业生产力下降。

二是项目新建的酒店、旅馆对当地家庭旅馆业带来激烈竞争。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规划中有三个五星级酒店,分别为保利喜来登大酒店、珠江投资大酒店以及恒大希尔顿大酒店,除了三个五星级大酒店,开发方还准备开设精品客栈,这些新建的酒店、宾馆都会对鲁朗镇各村的家庭旅馆产生竞争,对当地农牧民家庭旅馆的客源产生分流,从而影响到当地农牧民的旅游收入,对其生机单向依赖于旅游业产生冲击。

才旺顿珠(罗布村村民):我是本村人,我们听说镇上在修建精品家庭旅馆,我们非常担心,他们来做项目之前,跟我们说好他们修建五星级宾馆,住五星级宾馆的人不会住家庭旅馆,与我们的家庭宾馆没有冲突,但现在听说修了精品家庭旅馆,可能给我们带来影响,我们就要去找镇政府,去闹事。

(二)政府保护性措施的实施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通过产业援藏增强当地的“造血”能力,增加当地农牧民的家庭收入,使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规范化。所以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对当地农牧民产生负面影响时,广东省援藏工作队和当地政府都采取了多项保护性措施以保障当地农牧民的利益。

1.护林费、生态奖补等政策性补贴从侧面对当地农牧民生计予以保障

由于自2003年其鲁朗实行了天然林禁罚政策,鲁朗当地以伐木为生的村民失去了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了保障当地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国家每年都会给与当地农牧民一定的护林费,变伐木人为护林人的同时保障了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护林费一般为16岁以上每人每年5000元,16岁以下,每人每年3000元。除了护林费外,为了鼓励农牧民保护草场,每年还要发给每户农牧民每亩1.5元的草场生态奖补,对当地农牧民的生活提供保障。

白玛 (扎西岗村主任):我们这里现在62户,去年(2015年)年底的数据,因为结婚分家而有所增加。我们村里请了七个人每天上山照看森林,年月800元补助,其他分给村民,每人每年4000多元,不到5000元。草原生态奖补:按照人口、牲畜和草场面积综合计算,最高有1万元,一般二三千元。

徐康宁(扎西岗村村民):遂宁市安居人,1984年就来到西藏打工,我会作饭,2005年与现在这个妻子达瓦乔结婚,我的户口上在本村了。过去(2015年)我家不是贫困户,去年突然得了中风,我们家被定为特困户。特困户每人每月有500元困难补助,去年生病住院,花3万多元,农村合作医疗报销1.7万元,民政局补助1.7万元,整个生病没有自己花钱。去年我到农业银行贷款50000元,今年银行叫我把银行贷本子拿去,后来就叫我不要还贷款了。最初买了村上的房子,仅5000元,但房子小了一点,村里贱价把2008年修好的房子卖给我,仅仅10万元,我又投入10多万元,对房子进行装修,总共花20多万元。……现在共产党对藏民太好,我是内地来,感受更深刻。政府发给护林款,每年每人5000元,我们家三人,总共1.5万元;政府发给草场生态奖补款,每亩1.5元,我有1900亩,有二三千元;旅游公司发给利润返还二三千元(去年雅鲁藏布旅游公司向镇政府缴纳200万元,给村子20万元)。加上特困生活补助1.5万元。因此,我们不用劳动生活费也够了。

2.在鲁朗镇城镇商业用地分配给各村供其开发,分享项目开发的好处

由于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项目占用了当地农牧民的耕地草场等,因此为了弥补当地农牧民的损失,项目组在对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进行规划使在小镇上为鲁朗镇当地每一个村子提供一定的商业用地地以供村民开发,开发后由村民自主经营,分“蛋糕”给当地村民。在商业街镇政府附近留有一块空地,给每一个村使用,既包括占用耕地的村,也包括没有被占用耕地的村,当然面积上有区别。这些房子,既可以由镇政府修建后由各村去购买,大约价格4000元每平方米,也可以由各村自己去建。这是作为“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给当地村民的好处。收入作为集体经济。

这样,鲁朗镇包括了8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均在这个项目开发中分配到一块商业性开发用地。依据中国的《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任何單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也就是说,商业性土地开发必须是国有土地。在本项目中,分配商业性地块实际上是给各村赋予开发权利。这种权利在市场上是有价值的。

白玛 (扎西岗村主任):我们打算在镇上修3座楼。我们申请的面积1200平方米,用村上收取的沙石管理费分配预留的50万元来修建。现在没有批下来,我们准备开全村会议,筹集资金去修建这三座房子,主要是商业开发,还没有想好怎样开发,或者修建应该现代化的小型宾馆,或者修建一个高档一点的石锅鸡餐厅。

当然,针对鲁朗镇每一个村都分配一片商业用地,有当地居民质疑其公平性。例如,扎西岗村主任白玛认为,修建小镇占用他们村土地1300多亩亩,占用洛布村300多,从观景桥以下都是他们村子的,全镇每一个村子都有,他们觉得不公平,但认可全镇都应当享受项目的好处。从援藏工作队的角度来看,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的好处应当惠及当地居民,不仅仅是处于开发区范围内的居民,而且需要将项目开发利益让当地其他地方分享。

3.避免新开酒店对当地家庭旅馆进行竞争,建立家庭旅馆与企业的合作机制。

首先,实行当地人优先的招商原则。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开发完毕后,小镇上新修建的商业街优先考虑由当地农牧民以及之前在鲁朗镇上做生意的商家入驻。此前在鲁朗国际小镇进行规划时将镇上原有的店家都整体迁移到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商业街。为了保障当地农牧民的利益以及在鲁朗镇做生意多年的商家,项目组在小镇开发完毕后,小镇上新修建的商业街优先考虑由当地农牧民以及之前在鲁朗镇上做生意的外商家入驻,并且会给与一定的租金优惠。

其次,建立家庭旅馆与企业的合作机制。由于鲁朗当地村民开设的家庭旅馆在内部设施和其他硬件条件上都比不上,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新开发的酒店,虽然价格低廉,但是,由于离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商业街距离较远,没有距离优势。因此,新建的酒店旅馆必定会对其形成很大冲击,分走一定消费群体的消费者。例如,为了保障当地农牧民的利益,减少新修酒店、宾馆对当地家庭旅馆的竞争,保利集团就与家庭旅馆建立合作机制。这一合作机制是:由保利酒店为其提供旅馆内部设施对家庭旅馆进行改造,改造后冠以“保利”的名字,由保利来安排客源,收入分成。由此可以使与保利建立合作机制的家庭旅馆更具知名度,有保利作为后盾,也更容易吸引客人。

其三,“精品客栈”数量限制。现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在商业街修建“精品客栈”,如果修建“精品客栈”,村民将采取最强烈的方式反抗,因为“精品客栈”是广东投资者的利益所在,但“精品客栈”与当地家庭旅社处于同一类型,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因此,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建设指挥部将“精品客栈”数量限制在100个以内,尽量避免新开酒店对当地家庭旅馆进行竞争,平衡外来投资者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黄志明(林芝县副县长,广东省援藏干部):现在三个五星级酒店总共客房为700个,另外,也招商引资建立专业性客栈(即“精品客栈”)100多个,在商业街已建了这样的客栈。主要是为了吸引专业性人士。保利已经开始探索与家庭旅馆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商业街运作采取市场化方式,由广东投资者投资修建,采取只租不售的方式,商业街招商实行资格限制,当地人优先,也包括长期在鲁朗经商的内容,因为来此地时间非常长,并与当地人建立这样或者那样的合作关系。

4.合理规划家庭旅馆发展,帮助村民提高家庭旅馆品质,增加竞争力。

自2013年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启动至今,小镇周围各村都在不断开办、扩大家庭旅馆,家庭旅馆的数量和规模剧增,但是客源并不稳定。并且有一些村民在新建和擴建家庭旅馆是完全不考虑质量,有甚者搭几间活动板房随便装修一下就弄成家庭旅馆,粗制滥造、住宿体验不佳的家庭旅馆会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影响当地旅游氛围。

为此,目前政府禁止当地农牧民在除了自己原有住房进行改造开办家庭旅馆或在原有地基上新建家庭旅馆外,在另外修建房屋开办家庭旅馆。同时,还禁止外地投资者在当地投资在村民的耕地草场等土地上新建房屋开办家庭旅馆。在4月份,当地政府就强制拆除了三家新修建的家庭旅馆。此外,政府不支持在除原有地基外新建家庭旅馆,但是支持对原有家庭旅馆进行改造,提高品质,提高其竞争力。

黄志明(林芝县副县长,广东省援藏干部):我们对这些家庭旅馆进行规划,每一个村口都树立一个牌子,便于游客找酒店,就在一处就联系入住农户,今后我们要给他们标出星级,不同星级的不同的价格,需要条件好一点的就价格高一点。我们这个项目实际上是倒逼他们改善宾馆条件,他们藏民不讲卫生。由于生意好,到七八月,很多游客到这里找不到住的,有些农民开始在自家院子盖平房,这种平房宾馆质量比较差。我们不主张他们建,采取措施让他们把原有的建好,每家20个床位就够了,每天赚几百元也非常不错了。对于自己建的这些平房采取不给补贴等措施加以控制,违法建筑物进行拆除。

才旺顿珠(罗布村村民):扎西岗前面两家已经拆迁,不给补偿,因为它们是外地,这些房子本身是违法建筑,建在草皮上。在扎西岗村,外来投资者与当地村民合作修建的,合作的方式是,当地居民将其土地(草场、耕地)使用权转让给外来投资者,转让费每年3万元,转让期限20年,期满后有当地村民无偿收回土地和地上建筑物。外来投资者投资大约400万元,仿照当地民居修建家庭旅馆,由投资者经营,经营受益归投资者拥有。在罗布村,当地居民(藏族)也违法占用土地修建家庭旅馆。这些建筑均是耕地或者草地上自行建设,没有任何报批手续,属于违法行为。在这些违法工程动工建设之初,当地政府关注了这一行为,并给予制止,但过了一段时间,看见政府没有过问,投资者开始修建,并房屋进行精装,配备了空调和宾馆设施。2016年4月下旬开始试营业。这些宾馆的建造违法占用耕地,非法改变土地用途,是在没有任何许可情况下进行的,已经属于违法行为,并进一步演化为村民之间竞相扩大家庭宾馆经营规模,形成恶性竞争等问题。当地政府发现了这一情况,及时派出工作人员,强行将这三座违法建筑物予以拆除。对于依法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对当地居民震动很大,对此有强烈反应。

四、政府实施项目的愿望与当地农牧民想法的差异

在相关的惠民政策、项目实施过程中,政府实施的愿望与老百姓的想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政府与百姓身处于不同角色,利益出发点不同所导致的。这种情况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建设中同样存在。

1.政府既要提高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又要考虑项目所带来的政绩,而当地农牧民认为自我发展能力不弱。

对于政府来说,建设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有利于提高当地的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帮助当地农牧民增加收入。同时这也是一个是业援藏的典型项目,是省市对口援藏所建设的项目中规模最大的项目,这一项目如果运作成功,那么将是援藏工作队以及当地政府里程碑式的政绩。但是对于当地农牧民来说,就我们的调研采访来看,他们认为其自我发展能力还不错,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建设之前,当地的老百姓就可以通过家庭旅馆取得每年7-8万的收入。而政府在开发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时的一些做法并不使其满意,因此部分当地农牧民对政府的做法并不完全认同。

2.政府关心宏观的整体利益,而农牧民关心微观的自身利益。

对于政府来说,他的角色决定了他需要从宏观的角度来对项目进行考虑,以宏观的整体利益为其主要考虑的方面。因此在与相关的工作处理上,会从全局出发。但是作为普通老百姓,当地农牧民更关注的是其自身的个人利益而非整体利益,这种角色差异导致的关注点的不同会使当地农牧民对政府的某些行为不满。

上面曾提到,最初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规划的时候,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占用了扎西岗村和罗布村的大片土地,仅扎西岗村就占据了1300亩。针对占用了当地农牧民的土地问题,政府给予了补偿,补偿方案为在开发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上为周围8个行政村都提供一定面积的商业用地,供各村村民开发,而这8个村里只有扎西岗村和罗布村被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占用了土地,因此扎西岗村的村民便觉得政府这一做法不公平,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而政府这一做法又是出于考虑到要让整个鲁朗镇的百姓都参与到项目中,使鲁朗镇的所有百姓都受惠于这个项目,此时政府的出发点和当地农牧民的想法便出现了差异。

3.政府希望文化得以保护,老百姓想迎合市场,多赚钱。

政府反复要求当地居民要尽可能地保持“原汁原味”的房间布置和风格,目的是让外地旅客享受原汁原味的“藏家乐”风味。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对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给予特别关注,先后16次听取陈可石教授的汇报。他对鲁朗建设提出的要求是“保护当地生态,尊重当地文化,维护当地藏民利益”。

然而居民从过去的经验认识到,外地游客更喜欢现代化的房间布置,藏式房间窗子小、木质结构、低矮阴暗,居住性差,因此这些农户就希望将房间按照现代化风格改造。我们在采访罗布村村民才旺顿珠时了解到,他家在盖新楼的时候本来是盖的汉式的家庭旅馆,而由于他家的家庭旅馆就在318国道不远处,为了体现和保持当地的藏式文化,政府要求他至少将楼的外表改造成藏式的楼房,加盖了顶棚,将外墙画上藏式图案以体现藏文化。但是当时才旺顿珠是想盖一个汉式的家庭旅馆,以满足更多旅客的要求,扩大客源。所以在对于当地藏文化的保护方面政府跟当地农牧民之间也存在不同想法。

4.政府希望旅游资源由旅游公司开发,统一管理,而当地居民老百姓希望旅游资源能够开放出来。

目前魯朗镇周围除了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以外,周围的牧场以及鲁朗林海都由雅鲁藏布江旅游公司开发,旅游开发公司将周围牧场围起来,包装为一个景点以收门票为收入。最初游客进入都要收取门票,之后再村民的要求下在当地家庭旅馆入住,家庭旅馆给一个参观证的;旅客可以免费入内进行参观。当地政府把牧场承包给雅鲁藏布江旅游开发公司,签订了45年的合同,雅鲁藏布江旅游开发公司每年旅游公司给当地政府200万元承包费,其中给与位于景区内的扎西岗村每年24万元补偿。这一种对于旅游资源的管理方式对于当地政府来说能够为其贡献一笔财政收入,并且旅游资源也可以得到开发,因此倾向于这一种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式。

但是,对于当地农牧民来说,将旅游资源集中起来承包给旅游公司后,会导致其日常生活的不方便,因为划定的旅游开发区域里面有当地农牧民的牧场以及经幡阵,当地农牧民只有每天清晨的时候可以进入里面转山,平时村庄里面的入口都有人把守,这个当地农牧民来了了很大的不便,故当地农牧民倾向于将旅游资源开放管理。

五、结语

目前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刚刚正式营业,目前所能观察到,了解到的冲击是有限的。更准确全面的影响要在较长的时间后才能观察了解到。仅就目前的观察,也能够对其一定的认识。

在一个地区实施一个规模较大的项目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必然会影响到当地百姓的生计方式,而在一直保持着单向依赖的方式的地区这一冲击对其生计方式的影响更加明显。在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实施之前,当地居民单向依赖的生计方式所依赖的对象已经发生了转变,从伐木业转向了旅游特业,而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的实施加快了这一转变,加深了当地农牧民对于旅游业的依赖,这主要体现在当地家庭旅馆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牧业生产力的下降。

然而,在加快转变加深依赖的同时,鲁朗国际旅游小镇也为当地家庭旅馆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竞争,这给当地农牧民家庭旅馆业带来了难题和机会,如果当地农牧民能提高自身家庭旅馆的品质,利用藏式家庭旅馆的特色,提高旅客体验度,增强自身竞争力,那么对家庭旅馆业的发展来说,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所带来的就是机会。但是,如果当地农牧民不积极应对,那么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所带来的就是难题,没有竞争力的家庭旅馆势必会被淘汰。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障当地农牧民的利益,促进家庭旅馆业的发展,以实现当地农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目标,当地政府和援藏工作队也采取了一些保护性的措施。这些保护性措施可以帮助当地农牧民在面对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时尽可能的保障自身利益。但是由于政府与当地农牧民所占视角的不同,在一些政策实施上,当地政府的实施愿望与当地农牧民想法产生了差异,故当地农牧民并不完全认同政府实施的一些政策。

由于目前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刚开始营业,所以,其对当地农牧民生计的进一步影响以及生计策略的转变则需要专门研究。

注释:

①“平措大叔”是游客给扎西岗村民平措取的“绰号”。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ddac7f0102dsay.html.

参考文献:

[1]徐志民.中共中央援藏工作述论[J].济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3).

[2]杨明洪,张营为.对口援藏制度研究进展[J].民族学刊,2016,(1).

[3]杨明洪,项晓峰.对口援藏的“华新模式”调查与分析[J].民族学刊,2015,(1).

[4] Scoones.Sustainable livehood:A Framework for Analyst.D.S.Working Paper 72.Brighton:D.S.1998.

[5]陈渠珍.艽野尘梦[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99.

[6]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规划[DB/OL].http://www.doc88.com/p-2052060244479.html.

[7]Yang Minghong,Liu jianxia,Zhang Yingwei.Local Participation and cultural inclusion:

A Case Study on Lulang Township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Partner Development Assistance[J].China Tibetanology,2016,Vol.2.

收稿日期:2017-03-20责任编辑:王珏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西藏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天上的西藏
神奇瑰丽的西藏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