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法复位方式对尺桡骨下段骨折患儿预后的影响

2017-07-20方辉

临床医药实践 2017年6期
关键词:拇指桡骨远端

方辉

(南漳县中医院,湖北 襄阳 441500)

不同手法复位方式对尺桡骨下段骨折患儿预后的影响

方辉

(南漳县中医院,湖北 襄阳 441500)

目的:对比不同手法复位方式对尺桡骨下段骨折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入院的闭合性尺桡骨下段骨折患儿60 例,依据不同手法复位方式分为改良折顶手法组、摇摆反折手法组,每组30 例,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效果。结果:摇摆反折手法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改良折顶手法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折顶手法组解剖复位20 例,功能复位10 例;摇摆反折手法组解剖复位28 例,功能复位2 例。摇摆反折手法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改良折顶手法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摇摆反折手法充分分离松动嵌顿软组织,避免引起局部软组织二次损伤,且具有操作简单、愈合迅速等特点,复位治疗效果较改良折顶手法复位更为理想。

改良折顶手法;摇摆反折手法;尺桡骨下段骨折;手法复位

尺桡骨骨折常发生于儿童,且大部分尺桡骨骨折患儿多为闭合性骨折,骨折部位多为尺桡骨下段[1]。因儿童良好的愈合能力,往往对尺桡骨下段骨折患儿进行闭合复位外固定即可达到治愈的效果,几乎无久不愈合情况发生。本研究选择我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入院的闭合性尺桡骨下段骨折患儿60 例,分别进行改良折顶手法复位和摇摆反折手法复位。比较两种不同手法复位方式对尺桡骨下段骨折患儿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60 例闭合性尺桡骨下段骨折患儿依据不同手法复位方式分为改良折顶手法组和摇摆反折手法组,每组30 例。改良折顶手法组男25 例,女5 例;年龄8~13 岁;左侧4 例,右侧26 例;高处跌落伤27 例,运动外伤3 例;受伤时间35 min~6 d。摇摆反折手法组男26 例,女4 例;年龄6~12 岁;左侧5 例,右侧25 例;高处跌落伤26 例,运动外伤4 例;受伤时间30 min~7 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改良折顶手法组:患儿呈坐位,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旋前位,两助手分别固定患儿腕部和肘部,术者两手拇指分别放于患儿骨折远端和近端,双手同时用力行对向挤压,将侧方移位纠正;然后术者两手拇指同时放在患儿突出的骨折端上面,剩下的手指呈环抱型握住患儿下陷的骨折端,在牵引状态下,拇指用力向下按压骨折端,加大骨折端成角,拇指感到骨折两断端骨皮质对顶后,迅速用其余手指上提下陷的骨折端,而拇指则用力向下按压,纠正重叠移位。使患者前臂处于中立位,术者两手拇指分别置于尺桡骨背侧中间,其余手指置于掌侧,沿前臂纵轴方向夹挤骨间隙,同时分别将尺骨和桡骨向两侧提拉,分开向中间靠拢的尺桡骨,恢复骨间膜的紧张度。棉垫包绕患肢,放置压垫,用小夹板固定,并采用中立板将其固定于中立位,肘关节屈曲90°,三角巾悬挂于胸前。

摇摆反折手法组:患儿取卧位,肩外展90°,肘屈曲90°,前臂旋前位,一助手握住患儿上臂,术者握住患儿大小鱼际处,顺势作牵引,维持2~3 min,术者再将两拇指顶住患儿骨折远端,剩下的四指置于患儿手掌侧,作掌背侧、尺桡侧摇动,再背伸腕关节,加大背伸角度,使嵌入骨折端的软组织解脱出来。两拇指按压远折端,并迅速尺偏掌屈,挤压下尺桡关节。复位满意后,在维持牵引下,按单纯克雷斯骨折固定方法处理。固定时间2~4 周。对所有患儿均进行为期1 年的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预后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两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对比±s,d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摇摆反折手法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改良折顶手法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例(%)

3 讨 论

尺桡骨构成前臂的支柱[2],两端参与组成肱桡关节、肱尺关节、尺桡近侧关节、尺桡远侧关节和桡腕关节[3]。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时,术者应该充分了解骨间膜和肌肉之间的牵拉作用[4],谨慎选择合适的整复手法和合理的外固定方式[5],传统手法较难将其复位,且对组织的伤害较大[6]。小儿尺桡骨骨折有一个特点是旋转畸形得不到塑性[7]。改良折顶手法牵引容易引起软组织紧张[8],往往需要多次手法整复才能复位,容易加重组织损伤[9];摇摆反折手法能彻底分离松动嵌顿软组织,其作用机制为整复时顺势作充分拔伸牵引[10]。本研究结果显示,摇摆反折手法组疼痛消失时间、肿胀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改良折顶手法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折顶手法组解剖复位20 例,功能复位10 例;摇摆反折手法组解剖复位28 例,功能复位2 例,摇摆反折手法组预后效果明显优于改良折顶手法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摇摆反折手法充分分离松动嵌顿软组织,避免引起局部软组织二次损伤,且具有操作简单、愈合迅速等特点,复位治疗效果较之改良折顶手法复位更为理想。

[1]文朝,潘会琴,梁兴森,等.小夹板改良外固定治疗小儿前臂双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4,23(8):624-625.

[2]于金河,周方,李增炎,等.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临床多中心回顾性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1):34-36.

[3]单方军,吴冰,吴天泉.折顶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1/4骨折25 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4,22(10):48-49.

[4]梁红锁,黄克,李林,等.折顶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型骨折[J].中医药导报,2014,16(6):74.

[5]袁荣霞,董霞,赵纯,等.改良折顶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J].中医正骨,2015,27(8):18-19.

[6]李长修.中医整骨手法在儿童尺桡骨双折治疗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13,33(11):1 983-1 984.

[7]张志群,雍明,鞠黎,等.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结果分析(附76 例报告)[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12):1 738-1 739.

[8]刘俊峰,李万逸,郑朝东,等.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J].中医正骨,2015,20(3):58.

[9]赵龙,沈保英.折顶手法整复儿童尺桡骨远端掌背重叠移位骨折[J].中国骨伤,2013,16(1):19.

[10]林强,王海洲,谢杰伟,等.青少年尺桡骨双骨折手法整复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5,40(5):62-63.

1671-8631(2017)06-0474-03

R681.7

B

2016-10-14

(本文编辑:张红)

方辉(1978— ),男,湖北省襄阳市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拇指桡骨远端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绿拇指
有趣的拇偶
绿拇指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拇指甲中分以远缺损的修饰性修复
远端蒂足内侧皮瓣修复(足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