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2017-07-20

运动 2017年16期
关键词:排球教学活动动作

张 竹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研究

张 竹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350)

本文对高职院校排球教学活动中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高职院校排球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情况产生的基本原因,提出了高职院校排球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情况的预防措施

排球教学;运动损伤;高职院校;原因与措施

1 高职院校排球教学活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

1.1 腕关节损伤

腕关节损伤情况的出现极易产生于学生初学排球阶段中,由于初学者的基本技术及动作不规范,为此常常致使腕关节挫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扭伤在所有腕关节损伤中属于最为常见的现象,如当学生不小心跌倒时,他们会用手背或者手掌来支撑倒下的身体,致使腕部受到极大的外力冲击;或者学生在进行发球等动作时由于用力过猛,而使得其腕部过度旋转;当学生用力对某一动作重复训练时,腕部过度劳损也易引发损伤问题的发生。腕部损伤通常表现为肿胀疼痛、腕部无力及腕关节在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剧烈疼痛等。

1.2 腰部损伤

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学生出现腰部肌肉损伤情况也是时有发生的,导致腰部损伤的因素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在训练时由于不正确的身体姿势而引发不良的技术动作,使得脊柱肌肉承受较大的压力,并且出现脊柱肌肉疲劳情况,最终导致腰部损伤;还有一些学生由于未进行充分的准备动作,其在接发球时因用力过猛致使腰部肌肉产生损伤情况;此外,学生在空中起跳扣球或者发球过程中,由于欠缺标准化的运动动作也会导致腰部肌肉拉伤情况出现。总体来说,运动之前的热身活动能够有效防止腰部损伤情况的产生。

1.3 肩关节损伤

众所周知,在开展排球运动时,运动员会进行大范围的肩部活动,尤其是伸直、上举及扣球这3方面的活动,肩关节对人体活动的范围来说是比较关键的,它具有较高的灵活及自由度,与此同时,肩关节骨性限制比较小,常常会依靠肩部周边的软骨组织、肌腱、韧带等相关构造对肩关节的稳定性加以维持,相比之下,肩关节更为脆弱,它更易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损伤。在肩关节损伤中,最常见的要属肩袖损伤、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扣球是导致肩部损伤的常见动作,如果扣球的姿势不正确,将出现学生肩胛神经麻痹情况,进而产生冈下肌麻痹。针对高职院校排球教学的基本要求来看,肩关节损伤通常发生于集中训练中。

2 高职院校排球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基本原因

2.1 不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基本目的在于调动机体内脏器官与各关节之间的兴奋性,使得肌肉弹性得以提升,让人体可以对紧张的活动状态加以转化。准备活动是展开排球活动教学的前提基础,就排球运动来看,其动作幅度及运动量通常较大,同时运动的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确保排球教学的正常进行。据有关研究显示,不充分的准备活动是致使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产生损伤问题的基本因素,如若未将相关准备活动做到位,学生身体的相关机能不能转入正确的运动模式中,这样在运动时非常容易出现疲劳感。与此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如果身体爆发力被持续性的发挥将会提升意外挫伤情况的发生率,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骨折情况。而过度进行准备活动,学生身体会感到疲惫,此时,其身体机能也会有所降低,最终造成运动损伤。

2.2 不规范的技术动作

规范的基本动作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正确实施各项排球活动的基础,学生在进行排球运动时如果未真正掌握此运动项目中的基本动作要求,会使技术动作达不到运动的规范性与准确度,则易出现运动损伤现象。例如,学生在未完全理解教师所示范的传球技巧时,他们在训练时会产生不规范的传球动作姿势,对手指弹拨时机无法准确把握。因此,学生在对传球及接球等具体动作中不能使用正确的方式,在运动奔跑时易造成手指挫伤或者摔倒及被球击中等。基于此,强化排球教学过程中的技术教学及动作教学,是防止运动损伤问题出现的有效环节。

2.3 欠缺运动损伤防范意识

在进行排球运动时,学生与体育教师欠缺运动损伤防范意识是致使损伤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当前高职院校排球教师来看,由于他们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所以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运动过程中防范损伤的重要性,教学形式及内容较为单一,忽略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过度追求教学目标。体育教师着重传授学生相关的技能与知识,使得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较为盲目。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基本技能还未完全理解,所接受到的技能知识无法完全运用于排球活动中。此外,在发生排球运动损伤情况后,学生乃至教师均未对损伤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加以分析,而且并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欠缺损伤预防意识。如今,许多高职院校的排球场设置在室内,与室外相比,室内的光线较弱,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判断力,并且室内地板的摩擦力相对较小,极易在运动过程中因身体的失控而受伤。高职院校学生还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排球教学除了对学生实施身体训练外,同时还必须给予心理训练。但许多排球教师并未对此阶段学生进行心理训练,为此,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较差,影响训练的有效开展。

3 高职院校排球教学活动中运动损伤发生的预防措施

3.1 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进行排球教学的前提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将具体的运动准备工作做到位。在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教师需要针对相关教学内容来制订相应的教学准备工作,同时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运动环节及技术重点做出清晰且明确的讲解。所有的准备工作都需要围绕排球运动的基本特点进行,重点展开膝关节、踝关节及腿部肌肉的准备活动,使关节活动性能得到提升的同时,还能有效加强肌肉韧带的伸展性,使排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奔跑需求得到满足。多进行肩部、腰部及腕部的准备活动,使这些部位的肌肉必须得到充分的活动。唯有如此,方能真正与运动机体的基本需要相适应,最终防止排球运动过程中损伤情况的产生。

3.2 规范排球基础技术

要想真正防止学生在排球运动过程出现损伤情况,体育教师需要从此项目的根本做起,规范技术基础技术、强化基础技能的相关训练及掌握排球运动的相关技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以上基础技能有效的运用至运动训练中,并且实现排球运动的基本训练目标。体育教师在进行排球训练时可以通过分层训练的方式进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训练方法,切记不可急于求成,这样不仅无法真正实现训练的总目标,而且极易产生反作用,致使运动损伤发生。

3.3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训练和安全教育

高职院校排球体育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教师需要加强对心理训练的认识度,心理训练是如今排球教学中较为重要的训练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强化排球教学的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了解排球运动时容易产生的损伤类型及防止损伤问题产生的方法。在实施排球运动前,教师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采取具体的保护措施,防止损伤情况的出现。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为学生制定相关的训练方案,将学生的运动潜能挖掘出来,使学生的排球运动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同时还需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恐惧心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对自己的情绪加以控制,使内心障碍完全消除,用正确的眼光看待排球运动。

4 结 语

在进行排球运动教学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与学生往往因为欠缺损伤防范意识而致使损伤情况产生,这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要想真正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与学生必须规范排球运动的基础技术,强化基础技术的训练,重视准备活动,同时,加强对心理训练的认识度。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排球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1] 司璞.普通高校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5(22).

[2] 陈清.简析高职院校排球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及预防[J].青少年体育,2014(12).

G807.4

A

1674-151X(2017)16-12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64

投稿日期:2017-07-01

张竹(1977—),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排球教学活动动作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动作描写要具体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画动作
动作描写不可少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