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背景下高效体育课堂的思考
——以《跨跳过物的练习方法》一课为例
2017-07-20邹军权
邹军权
(浙江省市泗门镇第二小学,浙江 余姚 315321)
《纲要》背景下高效体育课堂的思考
——以《跨跳过物的练习方法》一课为例
邹军权
(浙江省市泗门镇第二小学,浙江 余姚 315321)
高效体育课堂是一线教师们共同的话题,如何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的获得效益,是每一位体育教师追求的目标。尤其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实施以来,提出了体育课的内容要围绕“技术、体能、运用”3个维度,以及体育课教学必须做到的“七个一”基本要求,使高效体育课堂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在观摩了长三角地区中小学体育特级教师研讨活动中《跨跳过物的练习方法》一课后,作者对高效体育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有了全新的认识。
1 高效课堂来源于对场地器材的精心准备
1.1 教学器材上的细心
教学器材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必备,教学器材的选用是否合理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教学器材的选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合理、简易、高效。例如,在本次课中,笔者在帮助俞老师进行课前场地布置的时候,很奇怪地发现他选用的是2种大小规格的垫子,在进行垫子摆放的时候,他把小规格的垫子放在排尾,原因是排尾学生个子比较矮,大规格的跨过垫子有难度。就是这么一个小细节,可见俞老师课前的精心准备,真正从器材上体现了“关注学生不同差异”的新课程理念。
1.2 教学场地上的用心
用心源自学生实际的需要,用心源自多次的尝试。教学场地是进行课堂的主阵地,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场地的实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在进行课前场地布置时,俞老师要求我们精确量出每块垫子前后左右的间距,并在每一块垫子前面上一条白线,而且垫子的间距是俞老师根据多次学生尝试练习后得出的。这么用心的场地布置,给我们每位参加活动的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
2 高效课堂来源于合理的教学设计
2.1 队列队形融入课堂
体育课堂的“七个一”明确指出体育课要有队列队形的练习,队列队形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纲要》中提出了技术动作的学习要过渡、要应用,队列队形的练习应该做到学以致用。以往的课中看到最多的是形式化的队列队形的练习,如纯粹的四面转法练习或者报数练习,这最多只能称作为课前整队。本次课中队列队形的最大特点是将枯燥、单一的队列融入于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在简单的课前整队后,便进行准备热身跑活动,在学生绕垫子跑的时候渗透“跑步走、立定”的教学,一来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来整合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效率。规律,学生对技术动作必须有一个认知的过程,而学生认知过程前的技术动作讲解对学生感触基本无效。例如,在《跨在跳过物的练习方法》授课之前,教师提出“蹬地有力、提膝伸腿”的教学重点,学生能感知多少?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练习后,跨半垫非常容易,跨过纵垫就遇到了问题,当学生对技术动作有一定的感知且遇到问题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浙江省特级教师沈斌老师曾经说过“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是靠他们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俞老师的课中就把“练”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他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跨过垫子的方法,通过垫子的变化逐渐加大难度,当学生的练习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蹬地有力,提膝伸腿”,真正达到到练中学,学中练的效果。
2.2 先练后教
体育课是以学习技能为载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一门课程。《纲要》要求基本部分练习密度大于20%,全课练习密度大于50%,这样的高密度课堂给一线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根据动作技能的形成
2.3 教材“三个一”
教材“三个一”是指,教材的选择要有单一的身体练习和以此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或比赛)等,即通常说的一个主题、一个游戏、一个组合。单一的技术教学难免枯燥乏味,学生的练习兴趣不高,通过把单一的技术动作与相关的技术动作尽心组合,并运用到游戏或者比赛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在《跨跳过物》一课中,俞老师从单个跨跳的技术动作学习,到连续跨跳过物的组合练习,到最后连续跨跳过物比赛,把技术教学和运用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 高效课堂来源于教师良好的基本素养
3.1 课堂节奏的把控能力
课堂节奏的把控能力是指教师对一节课张弛快慢及其变化的掌控水平。体育课有别于其他课程,室外场地流动性大,学生在运动中容易亢奋,这一系列因素对体育教师对课堂的把控提出了考验。俗话说“先发制人”,从课的一开始对学生进行“控制”至关重要。俞老师的课堂把控能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不能行”“你能不能做到”“想不想再挑战下更高的难度”等这些具有煽动性和激励性的语言在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心勾住了,再加上他丰富的肢体语言及沉稳的教学仪态,使整个课堂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3.2 突发事件的处理
由于体育课多数在运动场上或运动器械上进行,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识水平具有差异性,在课堂上难免出现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但只要体育教师正确处理,不但不会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还能获得额外的“加分”。俞老师在宁波市特级(名))师带徒活动中进行《跨跳过物》一课展示中,一名学生在跨过垫子的时候不小心崴了脚,俞老师沉着应对,对小女孩加油鼓劲,使她重新回到了课堂上,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沉着冷静的处理方式为他的课堂增添了光彩。
[1]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2] 蔡绪光.高效体育教学追求的三个度[J].中国学校体育,2014(1).
[3] 李松.构建“先练后教”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中国学校体育,2010(8).
G807.4
A
1674-151X(2017)16-10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54
投稿日期:2017-04-21
邹军权,中学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