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探究式教学的太极拳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2017-07-20胡建平

运动 2017年16期
关键词:太极拳教学内容动作

胡建平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基于探究式教学的太极拳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胡建平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0)

近年来,太极拳作为传统文化的丰富瑰宝受到广泛重视,各中学及高校纷纷开设太极拳体育课程,而传统教学方式下太极拳的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给太极拳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使太极拳教学的设计不断改进。本文针对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相关概念的阐释与描述,并根据太极拳教学中主要的课程内容及太极拳技法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太极拳的探究式教学提供参考。

探究式教学;太极拳;教学方法设计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精粹,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融合了道家、儒家等理论,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符合人体与自然的运行规律,是一门具有较强科学性的运动,高校中开设的太极拳课程普遍将24式太极拳作为主要学习的内容,但在其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上存在着种种问题与困难。探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对高校及中小学开展太极拳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1 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内涵

科学知识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们学习的内容也应该随之不断扩展,而探究式教学方式,则是在相关探究式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构筑起一系列教学活动结构与策略,其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在学习知识概念的原理和方法之后,进行探究活动,并根据探究的结果得出相对科学的解释,由此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在我国探究式教学已经广泛引入课堂教学,并结合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国情,建立了相对适应我国教育制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并根据不同学科的不同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流程的设计上进行细节的调整,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2.1 探究式教学的本质

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是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在流程中的设计,教师不完全将有关概念和原理等内容直接展示给学生,而是通过创造一种交互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探索中自主学习知识和内容。

2.2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设计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探究活动的自身特点进行,因此,具有开放性、突显性、统整性与操作性等特征。

2.2.1 开放性 开放性作为探究式教学设计的最显著特征之一,在培养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的探究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点要求教师不能设计过多的内容来限制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自主安排探究学习的方式、内容,同时要求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充分评估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的范围和限度,同时创设学习环境和多媒体的应用。

2.2.2 突显性 教师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应将一种或几种教学要素在内容和重要度上尽量突出,使学生的探究学习在探究内容和媒介上能够有方向、有目的的进行,探究内容和媒介的相关部分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因素,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多加注意。

2.2.3 统整性 统整性要求教学设计从内容的整体出发,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对内容等要素构成的教学活动进行综合的安排与计划,针对探究式教学的内容、任务、过程、环境等环节进行细致的安排,并且使各个要素都能围绕探究学习的主题和目标。

2.2.4 操作性 探究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具体,能够在教学中进行操作,这是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色之一。教师应设计出适应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内容设计,并控制一定变量,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使其成为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进而使学生在探究中能够顺利达成教学的目标。

3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原则

3.1 主体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的主旨在于促进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这要求在设计探究式教学的内容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作为重点,并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知识外延和扩展。

3.2 系统性原则

探究活动的主体包括学生、教师、探究媒介及进行学习的材料等部分,这些因素必须统筹整合,进行合理的安排,共同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在探究式教学实际中,教师应使各个要素相互配合,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3 合作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在探究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教学时,应增加学生之间进行分享交流的内容,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们在分享中开拓思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探究,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潜能。

3.3 符合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进程与思维

探究式教学设计必须将学生的探究思路与过程纳入设计的范围,根据探究发生的条件和过程来设计教学事件与环境,这要求教师在进行设计时,应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根据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

4 太极拳教学研究

4.1 太极拳的主要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形成的相对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设计格式,在课堂教学中选取恰当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根据在往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太极拳的主要教学模式包括3种:单项动作的技术教学与练习;太极拳动作技术教学的目标模式;太极拳动作技术教学的评价模式。

4.2 太极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太极拳的教学手段多元化,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了解太极拳不同动作要领的含义、攻守等特点,加强基本功的学习和演练,最后配合多媒体技术和太极拳音乐,整合整套太极拳动作。这些方法主要运用在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的过程中,让学生模仿和练习,在学生体悟太极拳的武道精神的同时,掌握太极拳动作技术要领,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深刻领会太极拳的魅力。

4.3 太极拳的教学阶段与课时量

根据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编写的教学大纲指导了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与内容,对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做了要求,而普通高校进行24式太极拳教学的实践中普遍设置成36学时或者18学时,同时在这些学时内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进程,将太极拳的练习过程分为3个阶段:求形、求劲、求化,将技能形成规律分为求形、求息、求意及气、动、意相结合的4个阶段,并发展从兴趣到拳架、吐纳呼吸,更进一步上升到哲理的太极拳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5 太极拳技法的特点和技术要求

5.1 太极拳技法的特点

在演练风格方面,太极拳具有动作舒展大方、浑厚凝重、中正圆满的特点;在太极拳编排方面,动作难度层层递进,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在动作套路的前几个招式安排了直行动作,随着招式演练的增多,添加了后退与侧行动作,而后穿插蹬脚、独立和含有复杂转折的动作,使动作安排更加合理,增加了左右势的对称练习,使学生更加全面均衡地练习。

5.2 太极拳技法的技术要求

5.2.1 对于身型技术的要求 太极拳运动要求学练者在演练过程中保持头顶虚领,颈部竖直,肩松肘垂,腕坐掌撑,胸含背拔,腰松臀敛,尾闾中正,胯缩裆合,膝屈足抓,做到足底踏实,桩步稳固。同时身形整体要自然中正,尖节对应。

5.2.2 对于运动技术的要求 太极拳的动态要求是动作完成过程中呼吸、肢体及呼吸能够相互配合,达到劲力顺达的要求。其中心理要保持心静用意,身体状态保持身体各部位关节肌肉的舒张,体松轻柔,举动刚落都要轻灵,动作的速度要缓慢均匀、绵绵相连,动作的轨迹要尽量弧形旋转,以身体中轴为圆心,带动四肢做弧线运动,呼吸与动作相适应,做到开呼合吸,换气有节律。

6 探究式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太极拳教学过程

6.1 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太极拳的基本流程

教师可以先通过播放讲解太极拳理念的视频导入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探究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针对学生不严密的结论,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对自己获得的结论不断完善修正;然后导入太极拳演练的动作内容,教师进行示范,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观察太极拳的动作要领,通过教授动作套路,学生进行太极拳动作的练习,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发现问题进行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协助指导,教师针对问题进行太极拳视频的回放或者亲身的演示,学生再根据纠正过后的动作进行演练和复习,巩固知识,加深记忆。

6.2 太极拳进行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太极拳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选定合适的探究角度,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精心设计问题的呈现方式,使这一过程的设计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启发学生思考,并保证教学时间的合理;还要重视学生进行合作性的交流学习,重视小组的建设,使组员之间能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教学内容的设计中,创设的问题应巧妙,能够将所学的内容转变为生动有趣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7 结 语

太极拳的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探究教学理念的指导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使太极拳教学的内容能够符合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原则和太极拳动作技法的要求,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探究太极拳动作要求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太极拳运动的开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1] 魏得建.探究教学方式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2] 彭延光.探究教学方式在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太极拳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神州:中旬刊,2016(4):90.

[3] 谌俊斐.武术课程中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湖北体育科技,2011,30(3):305-306.

G852

A

1674-151X(2017)16-09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50

投稿日期:2017-04-17

河南理工大学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7JG032);河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18-JCZD-014);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互联网+太极拳在高新传播研究(162102210293);河南理工大学教学教改项目:体育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研究(2015jg023)。

胡建平(1975—),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众健身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太极拳教学内容动作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下一个动作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42式太极拳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