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研究

2017-07-20朱建福张学成朱作庆

运动 2017年16期
关键词:专项教学模式体育

朱建福,张学成,朱作庆

(临沂职业学院,山东 临沂 276017)

高校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研究

朱建福,张学成,朱作庆

(临沂职业学院,山东 临沂 2760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专项化教学组织管理、过程实施、规章制度、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

高校;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

根据专项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开展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育认知,同时对学生的参与热情、艰苦奋斗、勇于拼搏、团结向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校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体育专项化、体育管理类、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教材获取了大量的体育专项化的资料,并对在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中查阅体育教学管理的相关文献、体育专项化模式的研究、高校体育课程上课模式、高校开设体育课程状况进行了整理汇总,多角度地了解了新时期素质教育下体育专项化开展状况,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1.2.2 访谈法 针对研究内容,走访考察了开设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的部分高校,通过访谈全面了解了高校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发现的问题,包括开设的体育项目,课程开设状况、学期、内容、学生的表现以及对技能的学习状况等,探索新的影响因素及体育专项化课程的可行性分析,获得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及专项化教学模式的管理经验及建议。

1.2.3 归纳分析法 通过对走访调研的教学模式及内容等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的理念

新生活世界面对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一专多能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要求技术创新还要有必备的专业体能,各行业对专业体能要求也越来越重视,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一改原有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学生的专业体能要求及兴趣爱好为主要依据,通过几个学期的深入学习,能够熟练掌握相关体育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凸显新生活世界下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全面健身的要求,其次是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包括团结合作、艰苦奋斗等精神,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得到全面的提升。

2.2 体育专项化教学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制度

通过研究发现,部分高校体育学院或体育部成立“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小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及学校专业的设置,全面统筹推进专项化教学改革。各二级学院针对自己本专业对体能的要求及需要加强锻炼的部位进行总结,完成体育专项化教学工作的基础目标,及时跟踪学生的专项化学习成果,及时对专项化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汇总,为全面推进“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开展做充分的准备。体育部门根据学校资源状况及学生专业要求制订相应的体育教学实施方案。在实践工作中,所有体育教师对专项化教学模式改革十分重视。通过调查走访发现,部分高校成功地引入了体育社团及体育俱乐部专项化管理教学模式,并且为3个学期,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专项化教学改革提供典范。

各高校体育部门对体育专项化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希望通过专项化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学校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的热情,达到争创先进、争创优质高校的目标。为此学校针对专项化教学模式进行了细致的分工,改变了原有的体育健康标准中体育相关制度,颁布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及规章制度,并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2.3 体育专项化教学组织管理

体育专项化教学组织管理包括专项教学课程实施方案、教学内容的管理状况、教学模式的管理状况、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的管理状况、专项化教学学习评价方法的管理状况等。各高校针对所开设的专业制订具体的体育专项化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对专项化体育教学核心理念的理解,各高校的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状况包括场地安排、组班形式、时间安排、器材安排,尤其是各专业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反馈状况,学生原有的专业技能等都有很好的把握。同时,在专项化体育教学方面开设了不同的体育项目,选项的要求进行分类指导,项目数量、教师配备、学生人数进行规定。最后在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中进行总结包括对课程实施效果、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还要对教学管理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还有教学检查及督导方面。

专项化教学目标的制定大部分是由体育教研室统一集体讨论得出的,专项学习目标由运动技能、体能、运动经历、运动情意来体现,强调技能学习的情感体验;专项教学的内容应包括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技术动作、比赛方法、竞赛规则及组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设置教学课时,根据内容分配上课的具体任务;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在理解的情况下掌握运动技能;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有专项化教学的场地器材保障。

2.4 体育专项化教学内容

通过调研发现,专项化体育教学开设的内容以专业需求、地区特性、场地器材及学生的体质状况和兴趣爱好为依据,每个学校开设的内容大致相同,总体开设课程为8~15项,有80%以上为传统的大项,包括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武术、散打、健美操、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等。开设专项化教学大部分为传统体育项目,随着全民健身的需求,大众类的体育项目成为学校尤其是高校必备的项目,所以高校都按规定筹备相应的场地器材。由于地域特点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部分高兴还开设了不同的体育专项,如毽球、跳绳、轮滑、街舞,这些运动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所以相对较容易开展。有些高校还开设了舞龙舞狮、龙舟、游泳、木球等项目,这些项目开设的学校相对较少,经过调查,原因为场地原因、安全原因、新兴项目等,对于场地要求非常严格不易于开展。经过访谈得知,运动项目的选择和项目本身有很大因素,有些学生喜欢对抗性较强的项目,有些学生则喜欢有节奏、有动感的项目,所以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项目,这也是专项化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

2.5 体育专项化教学评价

通过调调研发现,原有的体育教学评价不重视学生的个人情感表达,不重视学生参与的过程,只在乎最后的考试成绩,最后的期末成绩是唯一的教学评价方式,体育专项化教学应以科学的评价系统,“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对学生自主情感体验也是评价的重点。对学生专项运动学习情况从开始到结束要尽情地通过评价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促使学生养成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平公正,评价方法要客观有效,需要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教师要深入到各学院专业学生中进行实践考察、学习,真正掌握各学院专业需要的体能及发展特点,掌握学生真正的需求及未来的需要,以便更好地制订合理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班干部及体育特长生的作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更要重视学生的社会适应。

3 结论与建议

首先教师要树立合理的体育专项化教学思想,深入学习专项化的核心理念,改变原有的旧思想,树立新的素质教育观;建立完善高校体育专项化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只有制度健全才能保证课堂的顺利完成,教师真正掌握各学院专业需要的体能及未来发展方向,掌握学生真正的需求及需要达到的程度,注重专业发展的体能需求;体育项目设置要合理,有效开发现有的场地及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地域文化,开展不同的转型体育项目;要有完整的组织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体育专项评价体系,始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在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都能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积极的体育习惯。

[1] 李国旸,徐志平.浅析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必要性[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3).

[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EB/OL ].http://www.shmec.gov.cn/web/wsbs/webwork_article.php?article_id=68086.

[3] 徐开春.构建主义理论视角下体育专项化理论教学模式及实证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5):113-116.

[4] 王红英.上海市部分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探索——以操舞类校本课程实施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院报,2015(1):82.

[5] 辛利,李林.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现状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33(1):100-102,106.

G807.4

A

1674-151X(2017)15-09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46

投稿日期:2017-05-11

朱建福(1968—),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专项教学模式体育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