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体质健康综述

2017-07-20李大昭

运动 2017年16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体质青少年

李大昭

(无锡开放大学,江苏 无锡 214000)

学生体质健康综述

李大昭

(无锡开放大学,江苏 无锡 214000)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合出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影响因素、对策及体质健康研究现状,寻求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普适性的规律,以期为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学生;体质健康;综述

2014年1月 15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青少年身体形态方面与日本、韩国存在差距,身体素质方面明显落后于日本。”众所周知,自1985年第1次全国范围内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至今,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了近30年的下滑状态,虽然2010年测试结果中某些指标出现了止跌,但在应试教育依然盛行的今天,青少年的运动素质水平和身体健康水平仍旧不容乐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既是一项致力于青少年自身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项当代中国政府急需解决的紧迫任务。

1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增长明显,但身体素质指标不容乐观,肥胖儿童及超体重儿童比例有所增加,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2000年与1995年相比,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的改善较为明显;贫血、龋齿等几种常见疾病的患病率下降,运动素质均有所下降,甚至肺活量等身体机能水平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肥胖学生人数增多,近视率仍然居高不下。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显示,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但身体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肺活量水平继续下行,肥胖检出率继续上升,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2010年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虽然下降幅度明显减小),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肥胖儿童人数继续增加,龋齿患病率出现反弹。2014年与2010年相比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肺活量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是,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近视率仍然居高不下,继续呈现低龄化倾向,各年龄段学生肥胖率持续上升。综上所述,自1985年第1次全国范围内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至今,我国多次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虽然近几年出现了好转的趋势,但是,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仍然较低,处于警戒水平。如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仍然得不到改变,必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不仅是关乎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还将会影响到国家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未来。

2 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2.1 生活方式的变化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动力性活动骤减,伏案性活动陡增,必然导致身体机能和素质的退化。30年前,生活水平肯定不能与现在相比较,体育设施建设和教育的投入与水平也不能与今天相提并论,然而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质健康水平却远远高于现在的学生,所以说体育教育不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生活方式的变化才是元凶。

2.2 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和高考论英雄升学机制的盛行,教育体制、价值观和人才选拔机制扭曲,使得学生远离操场,不会运动,势必使得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的进一步恶化;现行的应试教育和评价制度造成学校、学生和家长一味追求分数,剥夺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所以才有今天学校的只顾学习不要锻炼的风气、体育教师和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不足、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懈怠等现象。可以说,只要现行的教育体制、人才培养和选拔体制一日不改,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就一日得不到改善。

2.3 错误的饮食观念

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和长期受到传统的饮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饮食知识和习惯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物质富足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现象犹如雪上加霜,造就了大量的肥胖现象。

2.4 错误的健康观

我国传统的健康观,如,油多不坏菜、吃得下才能身体好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背景下无可厚非,但在物质生活富足和体力活动骤减的今天,可谓是不折不扣的错误健康观,由于这些错误观念的长期影响,使得改善现状变得尤为困难,特别是现有的独生子女现象使得他们受到畸形呵护,造就了一个个小胖墩。

2.5 学校体育教育的偏差和缺失

虽然学校体育教育不是学生体质下滑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学校体育教育的偏差和缺失,对学生体质下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学校体育教育的偏差和缺失,不但使得青少年学生不爱上体育课,甚至开始影响到了学生对于运动的热爱,体质监测指标的选择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不利于促进学生养成平时锻炼的习惯。另外,部分体育教师不负责任的课堂教学行为也阻碍了学生的体育热情和运动习惯的养成。

3 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对策

3.1 加强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健康观

20世纪 80 年代中期,WHO 提出:“健康是指生理、精神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的状态而不仅是不生病。”在1998年WHO又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4个方面的健康新标准。只有使人们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保持健康,他们才能拒绝不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习惯。

3.2 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

随着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水平较30年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吃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然而却动的越来越少,电子产品相关的活动成了生活中的主旋律,肥胖、近视、运动能力下降等问题应运而生。所以,学校、政府、媒体等相关单位应及时拨乱反正,告诉我们的学生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怎样生活才能活得健康。

3.3 推动教育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人才选拔标准重智轻体。学校、学生、家庭升学压力大,学生空余时间极少。体育活动不断压缩,体育教育无限边缘化,最终还得是我们自己来承担它所带来的恶果。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加快推进素质教育,还原体育教育的本源,让体育教育发挥其本该有的功能,还给青少年学生一个健康的身体。

3.4 改善青少年儿童的饮食习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民越来越富裕,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量的飞跃,全国范围内人民从温饱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然而,量变并没有带来质的飞跃,人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待提高,暴饮暴食、饥一餐饱一餐等不良的饮食习惯已经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所以,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加强健康饮食知识和习惯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

[1] 汪晓赞,郭强,季浏,等.中国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的理论溯源与框架构建[J].体育科学,2014(3).

[2] 林莉,孙仕舜,董德龙.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8).

G804

A

1674-151X(2017)15-080-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40

投稿日期:2017-06-16

李大昭(1959—),高级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体质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青少年发明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