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精神构筑大学精神防线研究

2017-07-20杨晨飞唐文坤

运动 2017年16期
关键词:构筑防线体育精神

杨晨飞,程 斌,唐文坤

(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体育精神构筑大学精神防线研究

杨晨飞,程 斌,唐文坤

(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体育为中心探讨体育精神的形成以及对于大学精神防线的构筑,分辨从行为到精神、规则到原则、参与到融入阐述体育精神对于大学精神的建构,最终以知行合一论述了体育精神构筑大学生精神防线的重要性。

体育精神;大学精神;构筑;防线

1 概 述

大学作为完善人格、树立独立意识、培养专业知识结构的人类最高教育集合,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所形成与展现出来的教育精神风貌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主旨理念趋于固定,但由于社会背景的不一,核心价值与主旨理念间呈现出天壤之别,校训、校旨成为束之高阁的精神向往,指导实践的真正教育意识指向则是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

我国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节,在物质基础得到大幅提高的同时,优化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供给侧要素,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四大供给侧要素中,优化劳动力是提升改革质量与数量的核心,而大学在这一环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是培养输出优秀劳动力教育机构,在当代社会转型变革背景下,树立正确、积极、奋进、团结的意识形态是极其重要的,这能有效契合国家改革政策,为社会培养对口专业人才。同时,构筑大学精神防线亦同等重要,甚至与积极意识形态相比应有过之而无不及,应更加关注扼制急功近利、学术腐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教育中的盛行,为大学坚守教育本性。

教育的本性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对人的生命的追求。而在探寻生命,感知生命与周遭事物产生的关系中,需要从生命与人的本质出发,遵循本质的规律,尊重生命本身,才能促进人的自我生长与完善。因此,教育在促进人与生命产生直接感知的过程中,必须调动人与生命的直接互动,而具体化的身体运动是产生此互动的最直接、最具体的途径。只有通过身体的运动,人才能对周遭环境产生具象化的概念,才能刺激精神意识产生强烈反应,故而使人更好的面度自身、面对生命。在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中,唯一没有脱离人的本质,没有被人类意识加工而产生变异的内容,只有通过人类不断实践、不断积累、不断总结出来的“体育”。体育自从出现之始,就始终以探寻人的生命为宗旨,当二者产生交集之时,人为其付出的每一滴汗水都会得到同等的回报,虽然在追寻体育的路程中,人类受到了一系列的困苦,但是,当人坚持渡过困苦时,所感受到的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生命的一种释怀与坦然。

当代社会的繁荣发展,经济构建了人类社会的新秩序,打破了一切物质之间的界限,甚至染指于人类的精神财富,使得精神财富变为具有能等价互换功能的物质。虽然不能否认经济对人类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强烈的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主义会大大阻碍到人类的进步与思想意识的前进。大学作为人类精神财富的最高集合体,每一个人都享有通过探寻去平等感受生命本质的权利,但是经济形成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对等,导致人在追寻精神财富过程中受到了不真诚的对待,甚至是精神暴力,使其丧失了对生命本质的追寻。而体育作为构成教育整体的一员,在诸多学科顺应社会意识取向发生变化的同时,体育仍坚守着最初的产生目标与理想,以完善人格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本,从人直接感受中构建其与生命本质相一致的精神体系,健康向上、勇于拼搏、坚持不懈、坚韧不拔构成了融入体育的基本原则。我国当前处在社会整体大变革时期,经济作为支持变革的基础,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但是作为供给人才基础的大学,需在人才培养中建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树立饱含人文情怀与道德底线的大学精神防线,才能为国家输出懂团结、会奉献、守规矩、肯坚持的人才,而这与体育所具备的精神价值不谋而合,因此利用体育精神构筑大学精神防线,既遵循了教育与体育追求生命本质的一致性,也遵循了理论与实践的相统一,是符合国家需求、社会需求、人本需求的精神体系构建。

2 从行为到精神,体育精神塑造大学精神

大学构建体育精神,首要任务是必须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诉说前人总结出来的体育精神。前人总结出来的体育精神具有普遍性,但体育的感悟又具有特殊性,每个人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得到的感受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人生阅历不同、知识结构形成的价值取向也不同,所以利用普遍性的体育精神进行指引与训导,是无法使每个人对体育精神有具象化的概念,更谈不上在其思维体系中建构体育精神。同理,每所大学的发展目标与培养目标是存在差异的,在不同价值体系下建构大学体育学精神,必须遵循体育的本质,即参与体育运动。而参与体育运动,不应靠口号式的宣传与动员,要实实在在的落实才能取得效果。例如,张伯苓先生提出的“强迫体育”,他推行“普及主义”,强迫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要求学生下午4点之后必须到操场活动,形成惯例。这种理念并不是张先生无根据的一厢情愿,而是遵循了体育运动原则。体育运动要使人取得运动效果与竞技指标,就必须坚持长期锻炼,长期坚持的前提是要有不懈怠的精神作为支撑,但是由于每个人都会有身体的倦怠与运动平台期,以及精神懈怠的客观存在,因此利用外力的强迫与督促恰恰能有力的阻止对于体育运动的厌倦,督促其从强迫上升为每天必须完成的习惯,最终达到体育精神的体现。而每一位参与运动的学生,他所处的运动环境,感受的人文底蕴都来自于每一所大学,在塑造体育精神的过程中,大学精神也同样会得到巩固与塑造。

3 从规则到原则,体育精神确立大学精神底线

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每一项运动都有不同的运动规律,并受到不同项目规则的限制,致使每一位参与运动的学生在确定参与的运动项目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身体逐渐形成与其参与的运动项目相匹配的身体素质。这种直观且直接的感受,正恰好迎合了大学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大学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但在培养过程中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学而不专的情况。而体育运动塑造人体身体特征与大学专业人才培养形成知识结构体系的过程是一致的,二者都具备付出的同等性,不论是学业还是体育运动技能形成过程都是缓慢的,需要长期的积淀,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得到最终的回报。体育运动具有运动规则限制,通过参与体育运动使学生懂得规则是体育的方圆,只有尊重规则,所有的努力才能得到认可与尊重。将这种理念融入学业中,同样是要让学生懂得遵守学术的原则,所做的努力与坚守才能得到最终的回报,从而有效的构建大学学术原则底线。

4 从参与到融入,体育精神构建大学精神

体育运动不是存在于理论中的概念,是实实在在实践的产物。因此,探寻体育的根源仍然要回到实践中,体育精神也如此。体育精神包涵的内容庞大、直白,庞大源于来自于人本身,直白来自于参与过程的明了。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存在机体能量消耗后的疲惫,但是运动目标以及技能指标会督促着参与运动的人继续坚持完成所设定的目标,此时身体与精神相互对抗,身体的疲倦会猛烈的击垮精神意识,倘若坚守精神意识的制高点,那么体育精神中所诉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价值观念,会直白的展现出来。此外,当运动负荷加大之时,人体摄氧量也会逐渐增加,人体的直观表现是利用胸腔加快呼吸,而这只有通过体育运动才能有所感受,这种接触能让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更好的感知生命、感知周边环境与自身的关系,以及自我的存在感,这是任何学科都无法企及的自我教育方式。另外,在大学中能短时间汇聚所有学生,并建立同一个价值观的活动只有运动会。在运动会上,每一位参与者都会受到来自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同学的关注,同样会受到所有人的尊重,不论最终成绩,只要能站在赛场上已经是胜利了,超越了自我,成为他人目光交集的对象,因为参赛者前期的付出才获得站在赛场的资格。大学中的运动会,不仅是展现体育精神最好的平台,也是一所大学人文素养、大学品格展现的平台,通过赛场上学子们的顽强拼搏、坚持不懈,以及观赛者的呐喊助威,都展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风貌与青春朝气,所有参与者都凝聚着对这一所大学的热爱,参与的每一个人都竭尽所能为这场盛会拼搏奉献,可以说大学运动会就是每一所大学精神的体现。

5 知行合一,体育精神构筑大学精神防线

体育本质在任何时期都没有发生改变,始终以最为公正、公平、公开的态度屹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为人类树立标杆,为人类提供避风的港湾,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慰藉人类精神的空虚,为人类追寻生命的本质给予最为纯粹的支持。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引出了人类欲望的膨胀。大学在此时应及时做出有力变革,为社会构筑精神防线,积极应对挑战,身体力行的去接受挑战,而最为直接、直观的方式就是利用体育搭建精神价值体系,利用体育的实践基础,促使大学生去实践、去感受生命的本质,让其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诉求,恪守底线,遵守规则,超越人性的弱点,为人类最高教育、知识的集合大学构筑精神的防线。

[1] 王世铎.回归育本性:将幸福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9):105.

[2] 周志刚.张伯苓体育价观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9):127.

G80

A

1674-151X(2017)16-00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6.005

投稿日期:2017-06-15

杨晨飞(1989—),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构筑防线体育精神
LESSO联塑 为居者构筑轻松生活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构筑中国的学问系统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哼,我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用交响乐构筑艺术与教育的善美天地
真正的体育精神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筑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